第21章 育种
推荐阅读:盖世双谐、西游妖帝:从小蛤蟆开始、山海提灯、重生渔村:从截胡村花阿香开始、龙族:沉吟至今、异常收容:我是笼子里的幸运儿、撞钟百年,我成了宗门老祖、阴影帝国、满级天赋:从解析道友开始、野夫提刀录、
八月,又到了一年小麦夏收季,到处皆为一片金黄,在夏日的阳光下,如海浪一般,波光粼粼,煞是好看。</br> 麦穗沉甸甸的,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响声,好似在低语着丰收的喜悦。</br> 在距离始兴堡东北方数百米的地方,有一片单独划出的麦田,长势较其他田地格外喜人,茎叶开始发黄,搓开麦穗,籽粒皆饱满,颜色也由青绿色变为渐熟后的浅黄色。</br> “这产量估摸着可以达到一百五十斤到一百八十斤吧?”李显清又摘下一束麦穗,轻轻地将其搓开,颗粒依旧饱满,看着甚为舒服。</br> “嗯,说不定可以达到两百斤。”邝旭也是对这片小麦种田的长势极为满意,“要是所有的麦田都能有这个产量,我们怕是将迎来一次空前的大丰收。”</br> “两百斤?……怎么可能!”李显清笑着说道:“这片麦田可是我们的种子培育田,在下种前,麦种就是精挑细选的优质种子。而且,这块地里,差不多集中了我们始兴堡所有的基肥。田间管理期间,更是倾注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br> “可以说,为了能培育出更为优质的麦种,我们在这片麦田里投注了相当大的精力和极多的资源。在没有化肥的情况下,能将小麦产量提高至一百五十斤,就属于难得的高产了。”</br> “主任大人说得是!”陪在旁边的徐兴怀连连点头称是,“在我们大明境内,粮食亩产能达到一百五十斤,就属上田了。要是能施足农家肥,并且在不缺水源的水浇地里,有些田地也能产粮一百八十斤,甚至两百多斤。”</br> “不过,这种情况是极为难得的,官府老爷知道了,都会亲自下来收麦,以示勉慰。不过呀,在通常情况下,田地里的粮食产量都是不高的。听说,北方的麦田一亩地不过八九十斤,甚至还有五六十斤。南方的稻谷要稍稍高一点,但也不会超过一百五十斤。”</br> “想想真是苦呀!一家七八口,只有六七亩地,每年打下来的粮食在缴完租子和官府的粮税后,就剩不了多少了。要养活一家子,只能每日喝点稀饭。两位大人有所不知,那稀饭呀,就是水比米饭还多,里面使劲地掺杂野菜。只有到了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一顿奢侈的干饭!”</br> 李显清和邝旭听了,不由相视一笑。</br> 这些大明来的移民,虽然仍旧很是怀念家乡的山水,惦记自己的亲族乡邻,但要真的再让他们回去过上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那是打死也不干。</br> 有时候,日子好坏,就是对比出来的。</br> 始兴堡的活计虽然非常繁重,一年到头,几乎没个停歇的时候。</br> 即使,到了冰天雪地的凛冬时节,他们这些大明移民也要干活,比如:加工处理木材、制作简单家具、硝制皮毛、腌制鱼干和肉干,甚至出外捕猎、伐木,以及烧荒、拣选矿石……</br> 但是,这里却能让人吃饱饭,一天三顿,玉米馒头、高粱饼子、大米稀饭,还有热腾腾的面块,敞开了肚子吃。</br> 而且,还时不时地沾点荤腥,鹿肉、鱼肉、鸡鸭。逢年过节,食物更是丰富,会宰杀肥猪、肥羊,给辛苦的居民们打打牙祭。</br> 自到了始兴堡以来,曾经一月饿半月,一天饿两顿,始终感到食不果腹的日子便一去不复返了。</br> 甚至,现在的每日饮食标准,几与大明富户之家看齐。</br> 到了冬天,不仅有暖和的棉袄热身,出外劳作时,还会裹上一层软乎乎、毛茸茸的动物皮毛,像城里那些有钱的富商财主一般。</br> 那些管事老爷们戏谑地说,就他们身上裹着的皮毛,要搁着大明境内,可以卖好几十两银子。在野外随便乱转的话,很大概率会被强人给劫了去。</br> 这种好日子,以前在大明的时候,所有人那是想都不敢想。</br> 更为难得是,始兴堡的管事老爷们全然不像大明官府那般“横征暴敛”,处事甚是公正,也很少打骂责罚。</br>
本文网址:http://www.5518a.com/xs/10/10239/69940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5518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