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成败之间(求收藏、求追读、求票)
推荐阅读:苟在战锤当暗精、晚承妆、致命打击:枪火游侠佣兵路、从素晴开始的红魔族传说、万古刀、红尘炼心之心有千百劫、元初小道士纵横天下、文公、综武之战狂澜、全球首富:神级再造系统、
在诸多皇子中,老皇帝最喜欢朱标,在弟弟们面前,的确颇有长兄风范,堪为表率。</br> 朱标病逝后,老皇帝曾考虑册立老四为储君。</br> 因为年长的皇子里,朱棣跟老皇帝最像,战斗力彪悍。</br> 老皇帝的年号是洪武,意为洪大的武功。</br> 论武力值,老皇帝当年应在徐达、常遇春之上。</br> 想当初,徐达、常遇春率军攻打应天府的南面门户宁国,常遇春在与朱亮祖激战中,身中流矢,部将士气受挫。</br> 朱元璋闻讯立马赶赴前线亲自督战,发起猛攻,夺取宁国,生擒朱亮祖。</br> 朱亮祖输得心服口服,甘愿归附。</br> 而朱棣跟老皇帝一样,有勇有谋,非常能打,而且沉得住气。</br> 三十岁时,朱棣领兵北征,冒着大风雪挥师速进,出其不意以重兵进逼敌营。</br> 胜券在握,却仍坚持劝降,尽量避免兵刃交锋,最终成功招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br> 懂得不战而屈人之兵,让老皇帝无比欣慰。</br> 消息传到京师,老皇帝兴奋地称赞道:“肃清沙漠者,燕王也!”</br> 相比之下,同为藩王,朱棣的两位兄长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则没有特别出名的战绩。</br> 朱樉劣迹斑斑,若不是朱标极力劝解,差点儿被老皇帝废掉。</br> 老二去世后,老皇帝仍余怒未消,定恶谥为“愍”,并削减葬礼规模,还在祭文中写道:“尔虽死矣,余辜显然。”</br> 很显然,朱樉不是老皇帝期望的储君人选。</br> 在朱标去世前,有人向朝廷告发朱棡频频异动,图谋不轨,老皇帝勃然大怒,打算治罪,又是朱标苦苦求情,费尽唇舌,才使老皇帝没下旨处罚,令其返回封地。</br> 比较而言,朱棣则内敛谦恭,表现得安分守己。</br> 到底应该让谁接班呢?老皇帝踌躇不决,拿不定主意,于是召集近臣秘密商议。</br> 太子的嫡长子允炆过于文弱,少不更事,咱有意册立燕王,你们认为怎样?</br> 翰林院大学士刘三吾一针见血地问道:“倘若册立燕王,置秦王、晋王于何地?况且皇孙已经长大,可册立为储君”。</br> 越过老二、老三,册立老四为太子,确实在宗法伦理上难以说通。</br> 老皇帝是大明的创业之主,他的做法无疑将为后世之君效防。</br> 选立皇位继承人,历来被视为国之根本。</br> 立储继统,关系着大明的前途和命运,老皇帝丝毫不敢马虎大意,将嫡长子继承制写入《皇明祖训》,令后代遵行。</br> 老皇帝不想改来改去,乱了规距。</br> 一言以蔽之,虽然朱允炆文弱有余,刚毅不足,并非老皇帝心中理想的储君人选,但是只要不发生重大变故,老皇帝轻易不会动废立的念头。</br> 但是谢缙和尹昌隆合写的那封信,一是激起千层浪。</br> 这俩唯恐天下不乱的惹祸坯子,从各个方面充分论证了另立朱高爔为储君的可行性。</br> 他们竟然将老四和有燉全都列为高爔的阵营,说燕王和周王世子英勇善战,一个擅长骑兵作战,另一个擅长水上作战,二者密切配合,必将成为储君之位的有力支撑,恰好弥补吴王年幼的缺陷。</br> 这俩货兴风作浪,挑拨皇孙之间的关系,老皇帝生刮了他们的心思都有。</br> 可是,就算将他们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也难以解决现实的问题。</br>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信里的内容,迟早会被人知晓。</br> 万一传到允炆的耳朵里,他还能容得下高爔吗?</br> 现在允炆对高爔就已经成见很深了,连带着对他的四叔也充满警惕。</br> 早先“当生天子”的流言传出后,允炆就曾让卓敬上疏削藩。</br>
本文网址:http://www.5518a.com/xs/10/10890/70009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5518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