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孤注一掷
推荐阅读:我在东京种神树、三国:大汉女帝、什么,我当责任神?、受死吧公主,魔王是我的了!、从素晴开始的红魔族传说、大宋硬控暴君、重回79:巴蜀大山、身体交换:是她先主动的、武神品酒师、姑娘,你先别急、
奥斯曼,尹斯坦布尔。
大萨拉基里奥皇宫,这座宫殿又被称为“大炮之门”,给人感觉确实气派非凡。只是现在奥斯曼的国力,已经让梅特涅心中生不起半点恐惧。
曾经的欧洲人将奥斯曼帝国视为“上帝之鞭”,又因历代苏丹的残暴,每一位来此的大使都会先留下遗嘱。
奥地利格拉茨大教堂有一幅名为《上帝降灾》的壁画,形象地说明了对当时哈布斯堡统治下的人们而言,奥斯曼人的进攻是和黑死病、蝗虫过境一样的大灾难。
只不过这个夺取君士坦丁堡,两次围攻维也纳的古老帝国,此时他的守卫者们见到梅特涅时双眼却充满了恐惧。
奥斯曼人虽然经常给欧洲人起诨号来羞辱他们,但是由于俄国人的出现,一种深深的恐惧根植于奥斯曼人的心中,就连负责接待梅特涅的官员,手臂也忍不住颤抖。
这种恐惧的直接来源于停泊在港口的奥地利舰队,为了给梅特涅充门面,奥地利将那些已经超过使用年限的巨大战列舰都开了过来。
码头上已经挤满了好事的人群,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一支庞大舰队,除了那些风帆巨舰之外,还有很多没有帆浆的怪船。
此时的奥斯曼海军只剩下一些轻型炮舰充门面,根本就不敢阻拦奥地利的舰队。
梅特涅应该算是造访尹斯坦布尔的西方官员中,官衔最高的了。
大萨拉基里奥皇宫,梅特涅的造访让麦吉德有些意外。
之前五国会议没有达成一致,仅仅是草拟了一份提桉交给了奥斯曼帝国政府,要求他们停止与埃及方面的和谈。
麦吉德觉得英国已经被逼出手了,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没必要和埃及人谈下去了。
于是路走到一半的埃及使者,又匆匆赶了回去。
麦吉德是一个沉迷享乐的人,他觉得外部危机已经解除,就开始和自己的妃子们在花厅取乐。
被打扰的他,觉得十分不爽,年轻的苏丹似乎打算,将奥地利的使者先晾一晾,杀杀他的锐气。
麦吉德新任命的大维齐尔是穆斯塔法·雷斯特,他曾经是一名外交官,当然知道梅特涅是个什么级别的人物,急忙提醒道。
“伟大的苏丹,梅特涅是奥地利的首相。”
“那又怎么样?”麦吉德有些不屑地说道,在他的心中对于英国的实力有一种盲目的自信。
“这位梅特涅首相,号称欧洲宰相,他建立构架维持几十年的和平。而且他已经很久没有离开过奥地利了,这样厉害的人物,苏丹您还需要见一见的。”
“真扫兴,让他下午来吧,我先睡个午觉。”
穆斯塔法·雷斯特看到苏丹这种态度,真是很难将眼前傲慢而又沉迷享乐的年轻人,和那个前几天锐意改革的君主联系在一起。
其实麦吉德想要改革是真的,沉迷享乐也是真的。
他骨子里觉得奥斯曼帝国,代代明君,远超西方,不过是民众愚不可及,所以才落后于西方。
尤其是花厅御诏之后,那些西方人对他的赞美,更是让他看不起那些愚蠢的西方人。自己不过是略施小计,就把那些西方人骗得团团转,真是可笑。
虽然麦吉德觉得有英国人出兵已经高枕无忧了,但是穆斯塔法·雷斯特很清楚,所谓的五国提桉,根本就是一张废纸。
列强们利益分歧巨大,没有达成一致,英国人准备在伦敦再次召开五国会议,但是法国没有接到邀请,而奥地利的首相大人居然出现在了尹斯坦布尔,再加上俄国的使臣一再重申俄国对海峡的独占权。
穆斯塔法·雷斯特便对伦敦会议的前景感到担忧了,其实他的担心是正确的,帕麦斯顿试图撇开法国人,拉上普、奥、俄四国先制裁埃及。
毕竟俄国想要出兵西奈半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新上任的苏丹亲英态度明显,只要加以诱导奥斯曼撕毁和俄国之间的协议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最主要的是俄国并不会和英国抢生意,但法国人不同,他们拥有仅次于英国的工业能力和贸易体量。
而且埃及的利益和法国高度捆绑在一起,就算英国想策反都无从下手。
历史上,帕麦斯顿对维也纳会议的结果不满,又在伦敦召开了五国会议,这次将法国丢在一边,作废了之前维也纳会议达成的协议,直接对埃及进行武力威胁,甚至率领俄、奥舰队去威慑埃及。之后埃及不得不接受了“和平”,英国大获全胜。
可这一次五国协议压根没有达成,法国人没收到邀请。而俄国人对于英国反对他们的海峡霸权耿耿于怀,更是在和奥地利达成一致之后,不准备卖英国人面子。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奥地利也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没有选择做帕麦斯顿的小弟,而是打算为自己争取利益,也没有理由接受帕麦斯顿的命令,去参加什么伦敦会议,更不会派舰队替英国人打仗。
多国舰队没有出现,只有一支孤零零的英国舰队。历史上正是由于多国舰队的出现,让阿里放弃了自己疯狂的计划,因为他无法和整个西方世界为敌。
但此时一支仅有八艘战舰的英国舰队,居然敢炮轰贝鲁特,阿里立刻派出了他那支拥有28艘主力舰的强大舰队。
他相信在岸炮和强大舰队的夹击之下,没有一艘英国船能离开贝鲁特的海岸。
攻击英国舰队,在默罕默德·阿里心中只是下策而已,他最希望的还是能和奥斯曼和谈。
起初马哈茂德二世之死传到埃及,让默罕默德·阿里欣喜若狂,高呼“安拉有眼”。
因为在他心中,奥斯曼帝国从开战之后就一直节节败退,重金打造的海军叛变了,寄予厚望的新军被打散了,现在就连苏丹本人都死了,奥斯曼似乎只能选择投降了。
可是预想中的大崩溃没有发生,也没有大批奥斯曼人投降响应阿里“大阿拉伯帝国”的号召。
之后新上任的苏丹更是昏招迭出,居然在这个时候提什么改革。可事情的发展再次让阿里大跌眼镜,奥斯曼平民踊跃参军,就连一直按兵不动的英、俄都开始了行动。
这让阿里不得不孤注一掷,他很清楚如果不把这些列强打疼,他们是不会听自己说话的。
www.bq46.cc。m.bq46.cc
大萨拉基里奥皇宫,这座宫殿又被称为“大炮之门”,给人感觉确实气派非凡。只是现在奥斯曼的国力,已经让梅特涅心中生不起半点恐惧。
曾经的欧洲人将奥斯曼帝国视为“上帝之鞭”,又因历代苏丹的残暴,每一位来此的大使都会先留下遗嘱。
奥地利格拉茨大教堂有一幅名为《上帝降灾》的壁画,形象地说明了对当时哈布斯堡统治下的人们而言,奥斯曼人的进攻是和黑死病、蝗虫过境一样的大灾难。
只不过这个夺取君士坦丁堡,两次围攻维也纳的古老帝国,此时他的守卫者们见到梅特涅时双眼却充满了恐惧。
奥斯曼人虽然经常给欧洲人起诨号来羞辱他们,但是由于俄国人的出现,一种深深的恐惧根植于奥斯曼人的心中,就连负责接待梅特涅的官员,手臂也忍不住颤抖。
这种恐惧的直接来源于停泊在港口的奥地利舰队,为了给梅特涅充门面,奥地利将那些已经超过使用年限的巨大战列舰都开了过来。
码头上已经挤满了好事的人群,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一支庞大舰队,除了那些风帆巨舰之外,还有很多没有帆浆的怪船。
此时的奥斯曼海军只剩下一些轻型炮舰充门面,根本就不敢阻拦奥地利的舰队。
梅特涅应该算是造访尹斯坦布尔的西方官员中,官衔最高的了。
大萨拉基里奥皇宫,梅特涅的造访让麦吉德有些意外。
之前五国会议没有达成一致,仅仅是草拟了一份提桉交给了奥斯曼帝国政府,要求他们停止与埃及方面的和谈。
麦吉德觉得英国已经被逼出手了,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没必要和埃及人谈下去了。
于是路走到一半的埃及使者,又匆匆赶了回去。
麦吉德是一个沉迷享乐的人,他觉得外部危机已经解除,就开始和自己的妃子们在花厅取乐。
被打扰的他,觉得十分不爽,年轻的苏丹似乎打算,将奥地利的使者先晾一晾,杀杀他的锐气。
麦吉德新任命的大维齐尔是穆斯塔法·雷斯特,他曾经是一名外交官,当然知道梅特涅是个什么级别的人物,急忙提醒道。
“伟大的苏丹,梅特涅是奥地利的首相。”
“那又怎么样?”麦吉德有些不屑地说道,在他的心中对于英国的实力有一种盲目的自信。
“这位梅特涅首相,号称欧洲宰相,他建立构架维持几十年的和平。而且他已经很久没有离开过奥地利了,这样厉害的人物,苏丹您还需要见一见的。”
“真扫兴,让他下午来吧,我先睡个午觉。”
穆斯塔法·雷斯特看到苏丹这种态度,真是很难将眼前傲慢而又沉迷享乐的年轻人,和那个前几天锐意改革的君主联系在一起。
其实麦吉德想要改革是真的,沉迷享乐也是真的。
他骨子里觉得奥斯曼帝国,代代明君,远超西方,不过是民众愚不可及,所以才落后于西方。
尤其是花厅御诏之后,那些西方人对他的赞美,更是让他看不起那些愚蠢的西方人。自己不过是略施小计,就把那些西方人骗得团团转,真是可笑。
虽然麦吉德觉得有英国人出兵已经高枕无忧了,但是穆斯塔法·雷斯特很清楚,所谓的五国提桉,根本就是一张废纸。
列强们利益分歧巨大,没有达成一致,英国人准备在伦敦再次召开五国会议,但是法国没有接到邀请,而奥地利的首相大人居然出现在了尹斯坦布尔,再加上俄国的使臣一再重申俄国对海峡的独占权。
穆斯塔法·雷斯特便对伦敦会议的前景感到担忧了,其实他的担心是正确的,帕麦斯顿试图撇开法国人,拉上普、奥、俄四国先制裁埃及。
毕竟俄国想要出兵西奈半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新上任的苏丹亲英态度明显,只要加以诱导奥斯曼撕毁和俄国之间的协议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最主要的是俄国并不会和英国抢生意,但法国人不同,他们拥有仅次于英国的工业能力和贸易体量。
而且埃及的利益和法国高度捆绑在一起,就算英国想策反都无从下手。
历史上,帕麦斯顿对维也纳会议的结果不满,又在伦敦召开了五国会议,这次将法国丢在一边,作废了之前维也纳会议达成的协议,直接对埃及进行武力威胁,甚至率领俄、奥舰队去威慑埃及。之后埃及不得不接受了“和平”,英国大获全胜。
可这一次五国协议压根没有达成,法国人没收到邀请。而俄国人对于英国反对他们的海峡霸权耿耿于怀,更是在和奥地利达成一致之后,不准备卖英国人面子。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奥地利也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没有选择做帕麦斯顿的小弟,而是打算为自己争取利益,也没有理由接受帕麦斯顿的命令,去参加什么伦敦会议,更不会派舰队替英国人打仗。
多国舰队没有出现,只有一支孤零零的英国舰队。历史上正是由于多国舰队的出现,让阿里放弃了自己疯狂的计划,因为他无法和整个西方世界为敌。
但此时一支仅有八艘战舰的英国舰队,居然敢炮轰贝鲁特,阿里立刻派出了他那支拥有28艘主力舰的强大舰队。
他相信在岸炮和强大舰队的夹击之下,没有一艘英国船能离开贝鲁特的海岸。
攻击英国舰队,在默罕默德·阿里心中只是下策而已,他最希望的还是能和奥斯曼和谈。
起初马哈茂德二世之死传到埃及,让默罕默德·阿里欣喜若狂,高呼“安拉有眼”。
因为在他心中,奥斯曼帝国从开战之后就一直节节败退,重金打造的海军叛变了,寄予厚望的新军被打散了,现在就连苏丹本人都死了,奥斯曼似乎只能选择投降了。
可是预想中的大崩溃没有发生,也没有大批奥斯曼人投降响应阿里“大阿拉伯帝国”的号召。
之后新上任的苏丹更是昏招迭出,居然在这个时候提什么改革。可事情的发展再次让阿里大跌眼镜,奥斯曼平民踊跃参军,就连一直按兵不动的英、俄都开始了行动。
这让阿里不得不孤注一掷,他很清楚如果不把这些列强打疼,他们是不会听自己说话的。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5518a.com/xs/2/2372/19669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5518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