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种全新的铸炮法,专利人:戚继光
推荐阅读: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苟成神君,宗门让我入赘、史事讲将1、从死亡之中诞生、国潮1980、美漫:完蛋,我被父愁者包围了!、从渔民开始长生、双生星火、人生重启二十年、
殷正茂在两广平倭荡寇的时间是隆庆五年到万历二年。
这段时间,大明国朝是真的穷,隆庆皇帝龙驭上宾了,全大明京堂扒拉了下,就40万两银子修皇陵,万历元年十二月才补齐了尾款。
大明皇帝的陵寝,哪有这么寒酸的陵寝?
还真樱
崇祯皇帝的陵寝一共花费了三千两银子。
当时大明朝廷穷,可殷正茂要在极南两广荡寇平倭,他就得想办法。
想办法的过程中,就必然会有贪腐,大明把两广四年的正赋全都交给殷正茂,让殷正茂去荡寇平倭了,其他不管,能荡寇平倭就是好总督。
所以,殷正茂赢了,但是那三千客兵的军饷,那苛责权豪缙绅的恶名,都是殷正茂贪腐的罪行了。
殷正茂的回答也是坦坦荡荡,直接自己养了客兵,两广战事安定后,这些客兵的安置成为了巨大的难题。
当时要么听从了朝中言官的提议,解散客兵,给殷正茂升官到南衙做尚书,夺了他的军政财文一把抓的大权。
要么听从廷臣的意见,招降林阿凤,攻占吕宋,让这些个客兵和海寇们,有一个撒野的地方。
廷议、张居正、朱翊钧最终选择了后者,现在看来,成效还算不错。
“先生以为呢?”朱翊钧看向了张居正,询问张居正的意见,文华殿偏殿的朝臣一共有两个,一个张居正一个殷正茂。
当时张居正一直反复写信,不让殷正茂贪了,可是殷正茂似乎根本没有理会张居正。
张居正俯首道:“殷部堂忠君体国,鲸鲵尽戮,地方敉宁,公之功可能也;驱见在之兵,当猝然之变,在自战之地,御必死之贼,兵不别调,役不淹时,而全师奏捷,其功不可能也。荫赏之典,尚未足酬,简在帝心,大任有日。”
如果殷正茂在两广,张居正绝对不会如此高度评价殷正茂,但是殷正茂已经到吕宋了!
朝廷的恩赏,已经不足以酬谢殷正茂的功绩了,简在帝心,大任有日,就是,过去的事儿,都过去了,现在连两广权豪的事主们,都不追究了,张居正自然也不会再要抓着不放了。
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凌云翼到两广,两广权豪缙绅,无不怀念殷部堂。
殷正茂这个人贪财索求无度,可是凌云翼这个人他嗜杀啊!
殷正茂知道,因为很多两广权豪缙绅,还给殷正茂写信,让殷正茂劝劝凌云翼,你摊派就摊派,要钱就要钱,不要搞杀人这种动静,太吓人了。
“殷部堂在吕宋有没有广揽海寇?”朱翊钧问起邻二个问题,问一问殷正茂,你在吕宋招募海盗是几个意思?财用自主之外,你还要军事自主是吧?招揽这些海寇到底要干什么!
这也是殷正茂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殷正茂俯首道:“樱”
“陛下,臣在极南,海寇多为亡命之徒,但凡是有一点的办法,他们就不是亡命了,亡命,亡命,逃亡奔命罢了,臣广聚亡命,国朝大禁忌也,奈何吕宋地方汉民极少,故此生此法,对于大明而言,他们是海寇,但是对于吕宋而言,他们是汉民,是吕宋总督府在吕宋的柱石之一。”
殷正茂再甩了甩袖子跪在地上道:“臣惶恐,容臣辩解一二。”
“亡命何来战力之?其本身瘦弱不堪,更无廉耻之心,不服管教约束,兴聚败散,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耳,臣之强兵,源两广募兵,广聚亡命,一曰靖海,二曰,安民。不过是给其一丝喘息之机,安身立命而已。”
殷正茂为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辩解,吕宋悬海外,本身的汉民就少,所以他募集的亡命海寇在两广,一来减少海寇们聚集,防止他们聚啸生乱,二来,稳固吕宋总督府在当地的统治。
这就是他这么做的原因。
殷正茂平倭荡寇这么多年,哪有那么多的亡命之徒,最多的是一群活不下去的百姓,铤而走险,出海奔命罢了。
殷正茂这段话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的话,就是同情民乱,这是个大罪!同情造反的人,你这个殷部堂是不是也要和民乱一道?
这是立场问题,但是殷正茂还是出了口,他问心无愧。
“殷部堂,日后私下奏对就免大礼,不用这般叩首回话。”朱翊钧先让殷正茂起来回话,而后看着张居正问道:“先生以为如何呢?”
张居正俯首道:“臣以为殷部堂所言,句句信实,欲立非常功,必行非常事,稍聚亡命,不过为吕宋增加汉民之数而已。”
张居正绕开了立场问题不谈,对殷正茂这个回答是比较满意的,。
为这涉及到了大明对吕宋羁縻效率的问题,吕宋总督府是高度依赖大明朝廷给予的支持,这对大明而言是个好消息,吕宋总督府对吕宋的统治其核心是三千募兵,而这些人是大明的募兵,这就是根,只要这个根不断,大明对吕宋的统治就不会断。
“诚如是也。”朱翊钧笑着道。
殷正茂有点懵,这两件事在他看来是根本不能如此轻易过关的!
他在两广的贪腐闹到沸沸汤汤,张居正在书信里每次都语重心长的让他收敛一二,两广缙绅权豪甚至在贺表里,对他进行怜劾,这贪腐事居然如此轻易过关,这也就罢了,广聚亡命,居然也顺利过关了?
这可是涉及到了立场的问题,朝廷是真的不怕殷正茂在吕宋搞出什么大事来吗?
殷正茂其实对这次入京很不看好,他又不是孩子了,朝堂什么稀烂模样,他太清楚了,虽然他的句句都是实话,但那也得皇帝和元辅信才校
朝堂居然能讲实话,而且讲了陛下居然觉得的有理!
这比太阳打西边出来都稀奇!自己难不成还真的是老朱家流落民间之人?否则这种圣眷实在是不过去。但是就父亲时候揍他的力度而言,那绝对是亲爹。
朱翊钧看着殷正茂略显震惊的表情,笑着道:“殷部堂,矛盾不得不读。”
殷正茂在两广的主要矛盾是平倭荡寇,其他是次要矛盾,殷正茂在吕宋的主要矛盾是维护大明羁縻,其他是次要矛盾。
所以哪怕是殷正茂的是假话,但这两个理由就完全足够了,只要主要矛盾在得到解决,那剩下的事儿,可以不用那么的斤斤计较。
轻重缓急,朱翊钧还是能拎得清的。
“第三个问题,吕宋市舶司之事,朝廷遣提督太监、海防同知设都饷馆,殷部堂以为呢?”朱翊钧询问了另外一个议论最大的问题。
吕宋总督,大明在吕宋收税,殷部堂同意不同意?
这是核心利益冲突的问题,事关利益分配之事。
“应有之意,一应海防、缉私、稽税,乃是朝廷经常之事,臣弗能逆也。”殷正茂则是没有什么犹豫的道。
退一万步讲,他殷正茂真的要自立为王,也得获得大明的支持,不给大明纳税,大明凭什么给他支持?停在津卫的那艘五桅过洋船,开到吕宋,那绝对耀武扬威了。
况且殷正茂从不认为自己是大明的敌人,他是大明的泗水伯、兵部尚书、吕宋总督,兵部尚书是他这个部堂二字的来历,两广总督称督抚,若是以兵部尚书总督地方,则称部堂,他殷正茂能有今,全都靠大明!
不给朝廷交税,你是想谋反吗?
殷正茂不想谋反,吕宋总督府也需要大明朝的支持,所以他肯纳税。
海防、缉私、稽税,都应该有朝廷的力量,这就是殷正茂的答案。
“先生以为呢?”朱翊钧再看向了张居正,询问张居正的看法,张居正俯首道:“臣为殷部堂请功。”
朱翊钧露出了一个很开心的笑容道:“好好好,冯保,宣旨吧。”
冯保往前站了一步,两个黄门拉开了一封缎匹圣旨,冯保再甩拂尘,大声的道:“奉承运皇帝,诏曰:”
“举大事者,先在人和;立大业者,尤在地利。即如部堂攻吕宋之战,岂诚谓外岛足以定万世之基?”
“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海外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地,是周刱格完人。”
“锺河岳之灵,为胜朝绵正朔;遵海滨而处,知中国有圣人。”
“今敬告祖宗地,赐国姓,望卿永忠。缕缕之忠,惟可鉴!”
“累朝成宪,布德施惠,诏告下,咸使闻知。”
“钦此。”
殷正茂作为文进士当然能听懂,他跪在地上,再拜俯首帖耳的大声道:“臣叩谢陛下隆恩。”
他开始还以为是例行赏赐的圣旨,他刚要直起腰来,赐国姓这三个字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他终于听明白了皇帝到底赏赐了什么东西出来!
这岂不是坐实了自己真的是老朱家流落在外的宗室?
他立刻再拜了下去,带着惊惧的口气道:“臣诚不敢,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殷正茂人都傻了,他还以为就赐点银子,丝绸、酒之类的东西,结果皇帝给他整了个大活,赐国姓!
他殷正茂何德何能?能得如此圣恩?
这玩意儿实在是大明开辟地第一次了,赐国姓古时不稀奇,但是到了大明就只有黔国公府一例,而且最后还改回了沐姓,他殷正茂这封圣旨拿了,那就是一万张嘴不清楚了!
赐国姓,可是要上宗牒的!
张居正,太大胆了,这种事也敢干吗?
文华殿偏殿里一时间有些沉默,朱翊钧重重的叹了口气,语气略微有些意兴阑珊的道:“殷部堂也要弃朕而去吗?”
“臣惶恐,不明陛下所言何意。”殷正茂有点懵,皇帝似乎有些伤福
“殷部堂入殿之前看到了外面空旷的皇极了吗?”朱翊钧的语气更加悲壮了几分,颇为无奈的道:“他们,把朕的家,给点了!”
殷正茂终于听明白了!
都是先帝留下的臣子,结果有些奸佞已经胆大包到了烧皇宫的地步!殷正茂这不接受,那岂不是,他殷正茂也是不报先帝知遇之恩、不忠于陛下之职分的奸臣和佞臣了吗?
殷正茂思虑再三,再俯首道:“臣领旨!”
面对漫的大火,皇帝该多么的惶恐不宁,多么的惊惧不定,多么的忐忑不安,突然听先帝一个忠臣回京了,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连祖宗成法的赐国姓这招都想出来了,皇帝很需要支持,这是毫无疑问的。
看看这帮奸佞的嘴脸吧,把陛下逼到了什么份上!
从陛下登基至今,陛下从来没有亏欠过他殷正茂一分一毫,甚至屡次恩赏,多少骂名,殷正茂都不是很在乎了。
“殷部堂免礼。”朱翊钧嘴角勾出了笑容。
张居正叹了口气,皇帝你就演吧,欺负殷正茂不知道朝中的具体情况,欺负殷正茂不了解皇帝的真面目。
皇帝怕是早就料到了有人要铤而走险,甚至早就等着这一。
朱翊钧去太液池用弹弓打鱼,总是离水很近,他在等人把他推下去,他会游泳!结果没等到落水,等到了火烧大殿。
其实大明改国姓,不是要把殷正茂的殷去掉,不是让殷正茂彻底背弃祖宗,而是一种恩荣,只需要在奏疏里,从臣殷正茂,变成臣国姓正茂就足够了。
这段时间,大明国朝是真的穷,隆庆皇帝龙驭上宾了,全大明京堂扒拉了下,就40万两银子修皇陵,万历元年十二月才补齐了尾款。
大明皇帝的陵寝,哪有这么寒酸的陵寝?
还真樱
崇祯皇帝的陵寝一共花费了三千两银子。
当时大明朝廷穷,可殷正茂要在极南两广荡寇平倭,他就得想办法。
想办法的过程中,就必然会有贪腐,大明把两广四年的正赋全都交给殷正茂,让殷正茂去荡寇平倭了,其他不管,能荡寇平倭就是好总督。
所以,殷正茂赢了,但是那三千客兵的军饷,那苛责权豪缙绅的恶名,都是殷正茂贪腐的罪行了。
殷正茂的回答也是坦坦荡荡,直接自己养了客兵,两广战事安定后,这些客兵的安置成为了巨大的难题。
当时要么听从了朝中言官的提议,解散客兵,给殷正茂升官到南衙做尚书,夺了他的军政财文一把抓的大权。
要么听从廷臣的意见,招降林阿凤,攻占吕宋,让这些个客兵和海寇们,有一个撒野的地方。
廷议、张居正、朱翊钧最终选择了后者,现在看来,成效还算不错。
“先生以为呢?”朱翊钧看向了张居正,询问张居正的意见,文华殿偏殿的朝臣一共有两个,一个张居正一个殷正茂。
当时张居正一直反复写信,不让殷正茂贪了,可是殷正茂似乎根本没有理会张居正。
张居正俯首道:“殷部堂忠君体国,鲸鲵尽戮,地方敉宁,公之功可能也;驱见在之兵,当猝然之变,在自战之地,御必死之贼,兵不别调,役不淹时,而全师奏捷,其功不可能也。荫赏之典,尚未足酬,简在帝心,大任有日。”
如果殷正茂在两广,张居正绝对不会如此高度评价殷正茂,但是殷正茂已经到吕宋了!
朝廷的恩赏,已经不足以酬谢殷正茂的功绩了,简在帝心,大任有日,就是,过去的事儿,都过去了,现在连两广权豪的事主们,都不追究了,张居正自然也不会再要抓着不放了。
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凌云翼到两广,两广权豪缙绅,无不怀念殷部堂。
殷正茂这个人贪财索求无度,可是凌云翼这个人他嗜杀啊!
殷正茂知道,因为很多两广权豪缙绅,还给殷正茂写信,让殷正茂劝劝凌云翼,你摊派就摊派,要钱就要钱,不要搞杀人这种动静,太吓人了。
“殷部堂在吕宋有没有广揽海寇?”朱翊钧问起邻二个问题,问一问殷正茂,你在吕宋招募海盗是几个意思?财用自主之外,你还要军事自主是吧?招揽这些海寇到底要干什么!
这也是殷正茂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殷正茂俯首道:“樱”
“陛下,臣在极南,海寇多为亡命之徒,但凡是有一点的办法,他们就不是亡命了,亡命,亡命,逃亡奔命罢了,臣广聚亡命,国朝大禁忌也,奈何吕宋地方汉民极少,故此生此法,对于大明而言,他们是海寇,但是对于吕宋而言,他们是汉民,是吕宋总督府在吕宋的柱石之一。”
殷正茂再甩了甩袖子跪在地上道:“臣惶恐,容臣辩解一二。”
“亡命何来战力之?其本身瘦弱不堪,更无廉耻之心,不服管教约束,兴聚败散,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耳,臣之强兵,源两广募兵,广聚亡命,一曰靖海,二曰,安民。不过是给其一丝喘息之机,安身立命而已。”
殷正茂为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辩解,吕宋悬海外,本身的汉民就少,所以他募集的亡命海寇在两广,一来减少海寇们聚集,防止他们聚啸生乱,二来,稳固吕宋总督府在当地的统治。
这就是他这么做的原因。
殷正茂平倭荡寇这么多年,哪有那么多的亡命之徒,最多的是一群活不下去的百姓,铤而走险,出海奔命罢了。
殷正茂这段话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的话,就是同情民乱,这是个大罪!同情造反的人,你这个殷部堂是不是也要和民乱一道?
这是立场问题,但是殷正茂还是出了口,他问心无愧。
“殷部堂,日后私下奏对就免大礼,不用这般叩首回话。”朱翊钧先让殷正茂起来回话,而后看着张居正问道:“先生以为如何呢?”
张居正俯首道:“臣以为殷部堂所言,句句信实,欲立非常功,必行非常事,稍聚亡命,不过为吕宋增加汉民之数而已。”
张居正绕开了立场问题不谈,对殷正茂这个回答是比较满意的,。
为这涉及到了大明对吕宋羁縻效率的问题,吕宋总督府是高度依赖大明朝廷给予的支持,这对大明而言是个好消息,吕宋总督府对吕宋的统治其核心是三千募兵,而这些人是大明的募兵,这就是根,只要这个根不断,大明对吕宋的统治就不会断。
“诚如是也。”朱翊钧笑着道。
殷正茂有点懵,这两件事在他看来是根本不能如此轻易过关的!
他在两广的贪腐闹到沸沸汤汤,张居正在书信里每次都语重心长的让他收敛一二,两广缙绅权豪甚至在贺表里,对他进行怜劾,这贪腐事居然如此轻易过关,这也就罢了,广聚亡命,居然也顺利过关了?
这可是涉及到了立场的问题,朝廷是真的不怕殷正茂在吕宋搞出什么大事来吗?
殷正茂其实对这次入京很不看好,他又不是孩子了,朝堂什么稀烂模样,他太清楚了,虽然他的句句都是实话,但那也得皇帝和元辅信才校
朝堂居然能讲实话,而且讲了陛下居然觉得的有理!
这比太阳打西边出来都稀奇!自己难不成还真的是老朱家流落民间之人?否则这种圣眷实在是不过去。但是就父亲时候揍他的力度而言,那绝对是亲爹。
朱翊钧看着殷正茂略显震惊的表情,笑着道:“殷部堂,矛盾不得不读。”
殷正茂在两广的主要矛盾是平倭荡寇,其他是次要矛盾,殷正茂在吕宋的主要矛盾是维护大明羁縻,其他是次要矛盾。
所以哪怕是殷正茂的是假话,但这两个理由就完全足够了,只要主要矛盾在得到解决,那剩下的事儿,可以不用那么的斤斤计较。
轻重缓急,朱翊钧还是能拎得清的。
“第三个问题,吕宋市舶司之事,朝廷遣提督太监、海防同知设都饷馆,殷部堂以为呢?”朱翊钧询问了另外一个议论最大的问题。
吕宋总督,大明在吕宋收税,殷部堂同意不同意?
这是核心利益冲突的问题,事关利益分配之事。
“应有之意,一应海防、缉私、稽税,乃是朝廷经常之事,臣弗能逆也。”殷正茂则是没有什么犹豫的道。
退一万步讲,他殷正茂真的要自立为王,也得获得大明的支持,不给大明纳税,大明凭什么给他支持?停在津卫的那艘五桅过洋船,开到吕宋,那绝对耀武扬威了。
况且殷正茂从不认为自己是大明的敌人,他是大明的泗水伯、兵部尚书、吕宋总督,兵部尚书是他这个部堂二字的来历,两广总督称督抚,若是以兵部尚书总督地方,则称部堂,他殷正茂能有今,全都靠大明!
不给朝廷交税,你是想谋反吗?
殷正茂不想谋反,吕宋总督府也需要大明朝的支持,所以他肯纳税。
海防、缉私、稽税,都应该有朝廷的力量,这就是殷正茂的答案。
“先生以为呢?”朱翊钧再看向了张居正,询问张居正的看法,张居正俯首道:“臣为殷部堂请功。”
朱翊钧露出了一个很开心的笑容道:“好好好,冯保,宣旨吧。”
冯保往前站了一步,两个黄门拉开了一封缎匹圣旨,冯保再甩拂尘,大声的道:“奉承运皇帝,诏曰:”
“举大事者,先在人和;立大业者,尤在地利。即如部堂攻吕宋之战,岂诚谓外岛足以定万世之基?”
“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海外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地,是周刱格完人。”
“锺河岳之灵,为胜朝绵正朔;遵海滨而处,知中国有圣人。”
“今敬告祖宗地,赐国姓,望卿永忠。缕缕之忠,惟可鉴!”
“累朝成宪,布德施惠,诏告下,咸使闻知。”
“钦此。”
殷正茂作为文进士当然能听懂,他跪在地上,再拜俯首帖耳的大声道:“臣叩谢陛下隆恩。”
他开始还以为是例行赏赐的圣旨,他刚要直起腰来,赐国姓这三个字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他终于听明白了皇帝到底赏赐了什么东西出来!
这岂不是坐实了自己真的是老朱家流落在外的宗室?
他立刻再拜了下去,带着惊惧的口气道:“臣诚不敢,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殷正茂人都傻了,他还以为就赐点银子,丝绸、酒之类的东西,结果皇帝给他整了个大活,赐国姓!
他殷正茂何德何能?能得如此圣恩?
这玩意儿实在是大明开辟地第一次了,赐国姓古时不稀奇,但是到了大明就只有黔国公府一例,而且最后还改回了沐姓,他殷正茂这封圣旨拿了,那就是一万张嘴不清楚了!
赐国姓,可是要上宗牒的!
张居正,太大胆了,这种事也敢干吗?
文华殿偏殿里一时间有些沉默,朱翊钧重重的叹了口气,语气略微有些意兴阑珊的道:“殷部堂也要弃朕而去吗?”
“臣惶恐,不明陛下所言何意。”殷正茂有点懵,皇帝似乎有些伤福
“殷部堂入殿之前看到了外面空旷的皇极了吗?”朱翊钧的语气更加悲壮了几分,颇为无奈的道:“他们,把朕的家,给点了!”
殷正茂终于听明白了!
都是先帝留下的臣子,结果有些奸佞已经胆大包到了烧皇宫的地步!殷正茂这不接受,那岂不是,他殷正茂也是不报先帝知遇之恩、不忠于陛下之职分的奸臣和佞臣了吗?
殷正茂思虑再三,再俯首道:“臣领旨!”
面对漫的大火,皇帝该多么的惶恐不宁,多么的惊惧不定,多么的忐忑不安,突然听先帝一个忠臣回京了,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连祖宗成法的赐国姓这招都想出来了,皇帝很需要支持,这是毫无疑问的。
看看这帮奸佞的嘴脸吧,把陛下逼到了什么份上!
从陛下登基至今,陛下从来没有亏欠过他殷正茂一分一毫,甚至屡次恩赏,多少骂名,殷正茂都不是很在乎了。
“殷部堂免礼。”朱翊钧嘴角勾出了笑容。
张居正叹了口气,皇帝你就演吧,欺负殷正茂不知道朝中的具体情况,欺负殷正茂不了解皇帝的真面目。
皇帝怕是早就料到了有人要铤而走险,甚至早就等着这一。
朱翊钧去太液池用弹弓打鱼,总是离水很近,他在等人把他推下去,他会游泳!结果没等到落水,等到了火烧大殿。
其实大明改国姓,不是要把殷正茂的殷去掉,不是让殷正茂彻底背弃祖宗,而是一种恩荣,只需要在奏疏里,从臣殷正茂,变成臣国姓正茂就足够了。
本文网址:http://www.5518a.com/xs/3/3592/30415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5518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