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过者斩,勿论
推荐阅读: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苟成神君,宗门让我入赘、史事讲将1、从死亡之中诞生、国潮1980、美漫:完蛋,我被父愁者包围了!、从渔民开始长生、双生星火、人生重启二十年、
朕真的不务正业正文卷第二百四十五章言先生之过者斩,勿论王崇古为何不怕陛下用阴结虏人这个罪名对他杀头?
皇帝真的要对王崇古动手,根本不用阴结虏人的罪名,就单纯的女儿嫁给杨博儿子时候,诰命是金字,就可以直接杀头了,这是真正的僭越之罪,到底有多少罪名,全看陛下愿不愿意给他叩帽子了。
首先是犯下了僭越之罪,其次是犯下了贪渎之罪,而后是犯下了贪婪之罪,然后是谋逆之罪,再然后是聚敛之罪,再之后是结党之罪,还有逃亡之罪。
而且他还有一个更重的罪名,那就是他上的五万言安置流氓疏,颠覆大明江山之罪。
安置流氓疏会改变大明的阶级,一旦王崇古真的践行了他的承诺,将会打破缙绅对穷民苦力的强人身依附,如果有一天暴怒的小民,突然发现大明最大的罪恶就是那个深居九重的皇帝呢?
安置流氓疏,就是王崇古入阁的宣言和目标,他只要履行承诺,就要走上了和张居正一样的路,根本没有回头路可言,只不过张居正是为了满腔的抱负,而王崇古是为了活命,基于强横的求生欲做出的决策。
所以,他在入阁后,第一个给皇帝陛下的建议,就是杀。
“元辅的意思呢?”朱翊钧看向了吕调阳,张居正致仕后,次辅进位,吕调阳成为了大明的首辅,朱翊钧自然要询问吕调阳的意见。
“臣无异议。”吕调阳出班俯首说道。
吕调阳根本没想过张居正要致仕,他是隆庆六年,高拱回家后才入的阁,干的活就一直是元辅先生说得对,给张居正打打下手,很少提出自己的意见,他性格比较温和,办事很是公道,也不喜欢结党,更没有门下。
张居正冲锋陷阵,吕调阳就是做后勤的,现在让他做百官之首,不是不能做,只能做一点点,比如和张居正一样,大喊皇帝圣明,歌功颂德。
大明眼下就是典型的泥塑二阁老,纸糊的六尚书。
张居正在时,顶撞皇帝,那是责难陈善,毕竟有个张居正在前面顶着,无论是威震主上的罪名,还是劝皇帝仁恕,都是张居正担待。
而现在张居正不在了,一切的雷霆雨露,都要朝臣们独自承受了。
皇帝喊张居正是先生,这是师生,喊吕调阳和王崇古是元辅、阁老,是职务。
万士和思索半天,出班俯首说道:“陛下,臣曾听闻,后主刘禅乃是馁弱优柔寡断之徒,故此多讥讽其扶不起来的阿斗。”
大明眼下的情况,似乎和阿斗那个时候比较像,甚至比那个时候还要恶劣一些,毕竟阿斗继位时已经十六岁了,但是面前这位做了五年皇帝的帝王,才刚刚十五岁,那时候蜀汉是割据,现在大明是大一统,矛盾剧烈冲突又不太一样。
但还是能够类比一下的。
朱翊钧看着万士和,这老油条说话,真的是滴水不漏,看似什么都说了,但是什么都不说,等着皇帝接话,再辨别风向,反正万士和说话从来如此,不会把话说死。
朱翊钧知道万士和要讲什么,直接摇头说道:“朕不以为如此,刘禅还是很有决断的,朕听闻,有个叫李邈的官员,在诸葛丞相走后,说了丞相几句,刘禅直接以辱我相父当诛,将其坐罪下狱,第二天就直接加急给处斩了,可有此事?”
万士和俯首说道:“陛下读书有成,确有其事,建兴十二年,丞相去世,后主刘禅披麻带孝为丞相哀悼,这个时候,李邈上奏说。”
“吕禄、霍禹未必怀有异志,想要反叛国朝,汉宣帝也并不想成为杀害大臣的君主。”
“因为大臣惧怕君王逼迫,君主畏惧大臣的功勋威望,所以君主和大臣之间才会相互猜忌,丞相独自一人依靠精锐的军队,如狼虎视物,五种权力大的人物不应该守边疆,因此我常常为国家的安危而感到担忧。”
“如今,诸葛亮已经去世,所以宗室得以保全,西部边疆的战事可以停止了,人们也因此而庆祝。”
“后主闻之大怒,立刻将李邈坐罪,次日处斩。”
朱翊钧继续问道:“那李邈有什么功绩吗?千年以后,今日还要讨论他,他一定做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功业,才被人记住。”
万士和再次回答道:“陛下容禀,李邈并无什么功绩,只是因为他两次诋毁丞相才被人熟知,第一次诋毁丞相,后主大怒要杀他,丞相还在,就劝后主,不要乱杀人,要记住圣君当仁。建兴十二年,丞相去世了,这李邈又诋毁丞相,没人再劝后主了,所以李邈被次日诛杀,故此成名。”
“原来如此,大家都要像太宰这般,好好读书,满朝文武,知李邈者,不多哉。”朱翊钧对着群臣说道。
大明因为风力舆论的影响,说什么春秋之后无大伦,唯有记事,所以大明的读书人并不读史,甚至连左传都不读,导致他们对一些历史人物的印象,都是戏剧、平话、评书里的刻板印象。
所以,朱翊钧和万士和这番一唱一和的奏对,贱儒是根本插不上话的,王锡爵喜欢讲法三代之上,动不动就是尧舜禹之类的,朱翊钧和万士和也讲史。
这番奏一共有几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张居正对大明而言的意义,不亚于诸葛亮对蜀汉的意义,张居正对大明皇帝的意义,不亚于诸葛亮对后主的意义。
诸葛亮对蜀汉的意义对后主的意义,就是那两个字,相父。
张居正对大明的意义对皇帝的意义,就是那三个字,明摄宗。
这是定性。
第二个意思,则是后主杀伐果断杀李邈,连一贯被视为馁弱的后主刘禅,对诋毁相父之人都是忍无可忍,恨到第二天就直接把李邈给杀了,皇帝陛下还等到朝会,走完流程再杀,已经是很给臣子面子了。
给面子走走流程,不给面子,连流程都不给走一个。
如果这些在张居正还没走,有失去权势可能的时候,就开始吆五喝六之人,大明皇帝都不能杀,岂不是说大明皇帝还不如后主刘禅?
这是理由。
第三个意思,则是李邈的罪名是诋毁丞相而被春秋史书所铭记,那么这些人和李邈的罪行是一样的,都应该加急处理,之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是因为大明皇帝要给张居正一个面子。
这是警告。
第四个意思,则是再次强调了张居正在朝的意义,张居正对于朝臣而言,就是缓冲带。
能听懂这里面的意思,自然不会违逆圣意,听不懂里面的意思,违逆了圣上意思之后,就会懂了。
“先生临行之前,朕和先生去了趟朝阳门,先生为新郑公弟子张佳胤求情,张佳胤万历三年回乡丁忧,万历六年复职,官复原职,先生说,张佳胤刚刚归朝,上奏言事儿,并非附和攻讦,朕允了,缇帅,明日把张佳胤放出来,仍任原职就是。”朱翊钧对着赵梦祐说道。
王锡爵求情,不行,张居正求情,允行,而且是官复原职。
这就是朱翊钧的态度,非常明确的一个态度,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疑问,群臣不用猜他对张居正是个什么意思了。
张佳胤是高拱的门下,而张居正给张佳胤求情的原因,只是因为张佳胤是个循吏,能做事。
张佳胤丁忧之后,朱翊钧也不认识这么一号人,自然不会夺情,这守孝二十七个月,张佳胤回朝就攻讦张居正是国贼,这才被抓了,若是以往,骂张居正人的多了去了,张居正都不计较,朱翊钧也懒得管,但是刚好碰到了张居正请假,这才惹了天大的麻烦。
张佳胤真的认为张居正是国贼,因为张佳胤是高拱门生,站在高拱的立场上看张居正,那还不是像看国贼一样?
这也就是张居正了,高拱倒台后,张居正没有搞清算,要是搞清算,张佳胤哪来的机会,斥责张居正是个小人国贼?
徐阶怎么收拾严嵩党羽的?赶尽杀绝,连胡宗宪都杀!
徐渭都被扣着,数年不见天日。
在决定了内阁首辅吕调阳、次辅王崇古的任命、诋毁反坐通倭处斩之事后,朱翊钧并没有继续处置国事,而是看了一圈朝臣,也不说话,就这么静静地看着,把群臣看的越看越毛。
“王学士。”朱翊钧看向了王锡爵。
王锡爵吓了一个激灵,猛地跪在地上,俯首帖耳大声的说道:“臣在!”
王锡爵以为自己就念了念经,就要跟这二十六个臣子一起共赴黄泉路了,这吓得腿都软了,实在是这小孩子下手,不就是这么没轻没重吗?
“你啊,根本不想救这些人,就是按照惯例劝仁恕罢了,你若是真的想救人,得知张先生说话管用,就去西山请张先生去了。”朱翊钧看着王锡爵,带着几分嘲弄的语气说道。
这帮个贱儒,压根没打算救人,要是意愿强烈的话,现在去西山搬救兵也不迟,但他们没一个这么打算的,就是打着救人的旗号,试探着皇帝的心性而已。
一些个心里打着小九九的朝臣,立刻感觉到了心扑通扑通跳动的声音,这当然不是心动的声音,而是恐惧,陛下把他们那些个把戏看穿了的恐惧。
朱翊钧这个人多简单啊,还用试探?
只要对大明有用,你就是忠臣良臣,对大明没用,名声再大,该死的时候,也不会丝毫的留情。
“臣…臣…陛下圣明。”王锡爵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再拜大声的说道。
“归班吧。”朱翊钧挥了挥手,示意王锡爵归班便是。
朱翊钧仍然不说话,因为他在走神。
万历皇帝到底什么时候,对张居正展开了清算?
从万历十年六月二十四日,距离张居正死后第四天。
张居正在劳瘁而死前,举荐了自己的座师潘晟为元辅,继续辅佐君王,有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试探性的弹劾潘晟,万历皇帝立刻就准许了言官所奏,将潘晟彻底罢免,这就是一个倒张的清算信号。
而后就是给事中张鼎思看清楚了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厌恶和清算之意,立刻开始了对戚继光的攻讦,万历皇帝连个让戚继光辩驳的理由都没有讲,直接一纸调令,把戚继光调离了京畿。
张鼎思,张思维的朋党。
八月,宫里的老祖宗冯保被调往了南京,冯保这棵参天大树轰然倒塌。
万历十年十二月十四日,冯保垮台所激起的扬尘还没有尘埃落定,倒张的第一枪便打响了。
陕西道御史杨四知上疏,论已故太师张居正十四大罪,大略言其贪滥僭窃,招权树党,忘亲欺君,蔽主殃民。而万历皇帝当日给的批复是:念系皇考付托待朕冲龄,有十年辅理之功,今已殁,故贷不究。
皇帝真的要对王崇古动手,根本不用阴结虏人的罪名,就单纯的女儿嫁给杨博儿子时候,诰命是金字,就可以直接杀头了,这是真正的僭越之罪,到底有多少罪名,全看陛下愿不愿意给他叩帽子了。
首先是犯下了僭越之罪,其次是犯下了贪渎之罪,而后是犯下了贪婪之罪,然后是谋逆之罪,再然后是聚敛之罪,再之后是结党之罪,还有逃亡之罪。
而且他还有一个更重的罪名,那就是他上的五万言安置流氓疏,颠覆大明江山之罪。
安置流氓疏会改变大明的阶级,一旦王崇古真的践行了他的承诺,将会打破缙绅对穷民苦力的强人身依附,如果有一天暴怒的小民,突然发现大明最大的罪恶就是那个深居九重的皇帝呢?
安置流氓疏,就是王崇古入阁的宣言和目标,他只要履行承诺,就要走上了和张居正一样的路,根本没有回头路可言,只不过张居正是为了满腔的抱负,而王崇古是为了活命,基于强横的求生欲做出的决策。
所以,他在入阁后,第一个给皇帝陛下的建议,就是杀。
“元辅的意思呢?”朱翊钧看向了吕调阳,张居正致仕后,次辅进位,吕调阳成为了大明的首辅,朱翊钧自然要询问吕调阳的意见。
“臣无异议。”吕调阳出班俯首说道。
吕调阳根本没想过张居正要致仕,他是隆庆六年,高拱回家后才入的阁,干的活就一直是元辅先生说得对,给张居正打打下手,很少提出自己的意见,他性格比较温和,办事很是公道,也不喜欢结党,更没有门下。
张居正冲锋陷阵,吕调阳就是做后勤的,现在让他做百官之首,不是不能做,只能做一点点,比如和张居正一样,大喊皇帝圣明,歌功颂德。
大明眼下就是典型的泥塑二阁老,纸糊的六尚书。
张居正在时,顶撞皇帝,那是责难陈善,毕竟有个张居正在前面顶着,无论是威震主上的罪名,还是劝皇帝仁恕,都是张居正担待。
而现在张居正不在了,一切的雷霆雨露,都要朝臣们独自承受了。
皇帝喊张居正是先生,这是师生,喊吕调阳和王崇古是元辅、阁老,是职务。
万士和思索半天,出班俯首说道:“陛下,臣曾听闻,后主刘禅乃是馁弱优柔寡断之徒,故此多讥讽其扶不起来的阿斗。”
大明眼下的情况,似乎和阿斗那个时候比较像,甚至比那个时候还要恶劣一些,毕竟阿斗继位时已经十六岁了,但是面前这位做了五年皇帝的帝王,才刚刚十五岁,那时候蜀汉是割据,现在大明是大一统,矛盾剧烈冲突又不太一样。
但还是能够类比一下的。
朱翊钧看着万士和,这老油条说话,真的是滴水不漏,看似什么都说了,但是什么都不说,等着皇帝接话,再辨别风向,反正万士和说话从来如此,不会把话说死。
朱翊钧知道万士和要讲什么,直接摇头说道:“朕不以为如此,刘禅还是很有决断的,朕听闻,有个叫李邈的官员,在诸葛丞相走后,说了丞相几句,刘禅直接以辱我相父当诛,将其坐罪下狱,第二天就直接加急给处斩了,可有此事?”
万士和俯首说道:“陛下读书有成,确有其事,建兴十二年,丞相去世,后主刘禅披麻带孝为丞相哀悼,这个时候,李邈上奏说。”
“吕禄、霍禹未必怀有异志,想要反叛国朝,汉宣帝也并不想成为杀害大臣的君主。”
“因为大臣惧怕君王逼迫,君主畏惧大臣的功勋威望,所以君主和大臣之间才会相互猜忌,丞相独自一人依靠精锐的军队,如狼虎视物,五种权力大的人物不应该守边疆,因此我常常为国家的安危而感到担忧。”
“如今,诸葛亮已经去世,所以宗室得以保全,西部边疆的战事可以停止了,人们也因此而庆祝。”
“后主闻之大怒,立刻将李邈坐罪,次日处斩。”
朱翊钧继续问道:“那李邈有什么功绩吗?千年以后,今日还要讨论他,他一定做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功业,才被人记住。”
万士和再次回答道:“陛下容禀,李邈并无什么功绩,只是因为他两次诋毁丞相才被人熟知,第一次诋毁丞相,后主大怒要杀他,丞相还在,就劝后主,不要乱杀人,要记住圣君当仁。建兴十二年,丞相去世了,这李邈又诋毁丞相,没人再劝后主了,所以李邈被次日诛杀,故此成名。”
“原来如此,大家都要像太宰这般,好好读书,满朝文武,知李邈者,不多哉。”朱翊钧对着群臣说道。
大明因为风力舆论的影响,说什么春秋之后无大伦,唯有记事,所以大明的读书人并不读史,甚至连左传都不读,导致他们对一些历史人物的印象,都是戏剧、平话、评书里的刻板印象。
所以,朱翊钧和万士和这番一唱一和的奏对,贱儒是根本插不上话的,王锡爵喜欢讲法三代之上,动不动就是尧舜禹之类的,朱翊钧和万士和也讲史。
这番奏一共有几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张居正对大明而言的意义,不亚于诸葛亮对蜀汉的意义,张居正对大明皇帝的意义,不亚于诸葛亮对后主的意义。
诸葛亮对蜀汉的意义对后主的意义,就是那两个字,相父。
张居正对大明的意义对皇帝的意义,就是那三个字,明摄宗。
这是定性。
第二个意思,则是后主杀伐果断杀李邈,连一贯被视为馁弱的后主刘禅,对诋毁相父之人都是忍无可忍,恨到第二天就直接把李邈给杀了,皇帝陛下还等到朝会,走完流程再杀,已经是很给臣子面子了。
给面子走走流程,不给面子,连流程都不给走一个。
如果这些在张居正还没走,有失去权势可能的时候,就开始吆五喝六之人,大明皇帝都不能杀,岂不是说大明皇帝还不如后主刘禅?
这是理由。
第三个意思,则是李邈的罪名是诋毁丞相而被春秋史书所铭记,那么这些人和李邈的罪行是一样的,都应该加急处理,之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是因为大明皇帝要给张居正一个面子。
这是警告。
第四个意思,则是再次强调了张居正在朝的意义,张居正对于朝臣而言,就是缓冲带。
能听懂这里面的意思,自然不会违逆圣意,听不懂里面的意思,违逆了圣上意思之后,就会懂了。
“先生临行之前,朕和先生去了趟朝阳门,先生为新郑公弟子张佳胤求情,张佳胤万历三年回乡丁忧,万历六年复职,官复原职,先生说,张佳胤刚刚归朝,上奏言事儿,并非附和攻讦,朕允了,缇帅,明日把张佳胤放出来,仍任原职就是。”朱翊钧对着赵梦祐说道。
王锡爵求情,不行,张居正求情,允行,而且是官复原职。
这就是朱翊钧的态度,非常明确的一个态度,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疑问,群臣不用猜他对张居正是个什么意思了。
张佳胤是高拱的门下,而张居正给张佳胤求情的原因,只是因为张佳胤是个循吏,能做事。
张佳胤丁忧之后,朱翊钧也不认识这么一号人,自然不会夺情,这守孝二十七个月,张佳胤回朝就攻讦张居正是国贼,这才被抓了,若是以往,骂张居正人的多了去了,张居正都不计较,朱翊钧也懒得管,但是刚好碰到了张居正请假,这才惹了天大的麻烦。
张佳胤真的认为张居正是国贼,因为张佳胤是高拱门生,站在高拱的立场上看张居正,那还不是像看国贼一样?
这也就是张居正了,高拱倒台后,张居正没有搞清算,要是搞清算,张佳胤哪来的机会,斥责张居正是个小人国贼?
徐阶怎么收拾严嵩党羽的?赶尽杀绝,连胡宗宪都杀!
徐渭都被扣着,数年不见天日。
在决定了内阁首辅吕调阳、次辅王崇古的任命、诋毁反坐通倭处斩之事后,朱翊钧并没有继续处置国事,而是看了一圈朝臣,也不说话,就这么静静地看着,把群臣看的越看越毛。
“王学士。”朱翊钧看向了王锡爵。
王锡爵吓了一个激灵,猛地跪在地上,俯首帖耳大声的说道:“臣在!”
王锡爵以为自己就念了念经,就要跟这二十六个臣子一起共赴黄泉路了,这吓得腿都软了,实在是这小孩子下手,不就是这么没轻没重吗?
“你啊,根本不想救这些人,就是按照惯例劝仁恕罢了,你若是真的想救人,得知张先生说话管用,就去西山请张先生去了。”朱翊钧看着王锡爵,带着几分嘲弄的语气说道。
这帮个贱儒,压根没打算救人,要是意愿强烈的话,现在去西山搬救兵也不迟,但他们没一个这么打算的,就是打着救人的旗号,试探着皇帝的心性而已。
一些个心里打着小九九的朝臣,立刻感觉到了心扑通扑通跳动的声音,这当然不是心动的声音,而是恐惧,陛下把他们那些个把戏看穿了的恐惧。
朱翊钧这个人多简单啊,还用试探?
只要对大明有用,你就是忠臣良臣,对大明没用,名声再大,该死的时候,也不会丝毫的留情。
“臣…臣…陛下圣明。”王锡爵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再拜大声的说道。
“归班吧。”朱翊钧挥了挥手,示意王锡爵归班便是。
朱翊钧仍然不说话,因为他在走神。
万历皇帝到底什么时候,对张居正展开了清算?
从万历十年六月二十四日,距离张居正死后第四天。
张居正在劳瘁而死前,举荐了自己的座师潘晟为元辅,继续辅佐君王,有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试探性的弹劾潘晟,万历皇帝立刻就准许了言官所奏,将潘晟彻底罢免,这就是一个倒张的清算信号。
而后就是给事中张鼎思看清楚了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厌恶和清算之意,立刻开始了对戚继光的攻讦,万历皇帝连个让戚继光辩驳的理由都没有讲,直接一纸调令,把戚继光调离了京畿。
张鼎思,张思维的朋党。
八月,宫里的老祖宗冯保被调往了南京,冯保这棵参天大树轰然倒塌。
万历十年十二月十四日,冯保垮台所激起的扬尘还没有尘埃落定,倒张的第一枪便打响了。
陕西道御史杨四知上疏,论已故太师张居正十四大罪,大略言其贪滥僭窃,招权树党,忘亲欺君,蔽主殃民。而万历皇帝当日给的批复是:念系皇考付托待朕冲龄,有十年辅理之功,今已殁,故贷不究。
本文网址:http://www.5518a.com/xs/3/3592/30415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5518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