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大巨变时代
推荐阅读: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苟成神君,宗门让我入赘、史事讲将1、从死亡之中诞生、国潮1980、美漫:完蛋,我被父愁者包围了!、从渔民开始长生、双生星火、人生重启二十年、
朕真的不务正业正文卷第四百零九章大巨变时代“你的问题问的很好。”朱翊钧非常清楚,朱翊镠问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朱翊镠不是在数典忘祖,认为老祖宗的书,诸子百家的书不需要读,都两千年了,就该扫到垃圾堆里去了,而是在问,一千五百年前的治国经验,现在生搬硬套,真的合适吗?
“首先,自然要读,没有任何大厦可以凭空起高楼,都需要极为坚实的地基,而读诸子百家,读先秦之说,就是筑地基,大明的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朱翊钧首先回答了朱翊镠这个问题中,是不是要读的问题。
百代皆秦法,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争鸣,在政治思想方面思变的收获和结晶,构成了自秦至明稳定的政治文化。
在人与神鬼的关系上,先人而后神;
在人与天道、自然的关系上,法天地而制天命,既顺天而为,又逆天求存;
在人与发展的关系上,强调人强胜天,人定胜天,人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进而演化出了崇德修身的私德要求;
在人与追求的关系中,人满足了生理需求、物质需求之后,更高的追求不是自我神化,而是圣化,通过修身,成为圣人、贤人、仁人、大丈夫、君子。
最终这些探索,构成了大明的人文和崇圣。
这就是中国古代王朝的根本地基政治基础,君主专制、臣民意识和人文崇圣。
朱翊钧把为什么要读诸子百家,告诉了朱翊镠,这看起来很复杂,其实真的非常繁琐。
费利佩二世的分封制走到了尽头,大明的制度何尝不是也发展到了转折点?
朱翊钧非常明确的说道:“中原的君臣矛盾,本质上是君主专制和士大夫共议的矛盾;肉食者和生产者之间矛盾,本质上是百姓究竟是强人身依附的臣服之民还是国朝主体的矛盾;礼教束缚和自由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各阶级掌控社会资源的矛盾。”
“其实根本矛盾,还是生产资料、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听不明白!哥,别念了,别念了!”朱翊镠一听朱翊钧讲矛盾,就跟炸了毛一样,噌的窜了起来,大声的喊道:“我去找熊大对练去!”
宁愿跟熊大打的你死我活,朱翊镠也不想听这些东西,他又不当皇帝,这些个大事,还是皇兄去操心吧!他还有几十个万国美人,等着他去宠幸,他的主要矛盾就是年纪太小不能大婚、万国美人太过于诱人之间的矛盾,他能搞清楚自己的主要矛盾就不错了。
“这孩子。”朱翊钧看着朱翊镠跑的飞快的身影,摇了摇头。
耿定向、焦竑、张嗣文,曾经在民报上,定义过生产和生产力,生产力就是化自然为己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无论是普及教育、培养工匠、技术革新,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必然让生产资料的归属、生产关系产生转变,君主专制一定会受到更多的挑战,臣民意识会向公民意识转变,崇圣会向自由、无拘无束去转变,军事。
政治、文化、经济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而现在的大明,正处于这个大巨变的时代。
其实朱翊钧想要懒惰一些,为了保证自己作为君王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可以向后世的鞑清学习。
社会各個阶级都是皇帝的奴仆、议罪银、养廉银等等制度保证特权阶级的权利换取拥戴、绝不发展生产力、让中原始终处于小农经济的基本框架之下、在思想上禁锢任何思辩的风气、严防死守闭关锁国拒绝和世界交流沟通。
直到被坚船利炮,轰开国门。
那时候,朱翊钧早就死了,管他死后洪水滔天。
但朱翊钧做不到那样,他是人君,在历史长河里,在这个关键的转折点里,他只能做一个拉磨的驴。
“陛下,大喜,大喜,冉淑嫔确实有了身孕。”张宏和一个小黄门耳语了几声,面露惊喜的说道。
周德妃在万历八年上元节之后检查有了身孕后,又有了好消息传来,最近颇为受宠的冉淑嫔,也有了身孕。
“快去看看。”朱翊钧闻言也是一喜,前簇后拥的去了离宫后院,他赶到的时候,两宫太后、皇后都已经到了,都是喜气洋洋。
王夭灼自从生产之后,就一直躲着皇帝,说是在产后恢复,倒不是说完全不见,是不肯侍寝,主要是身材焦虑,孕期发胖和产后恢复,宫里自然有一套详细的办法。
“按照宫里的规矩,冉淑嫔,这有了身孕,就该册封为妃子了,就定淑妃吧。”朱翊钧看着王夭灼,询问王夭灼的意见。
“夫君说了算。”王夭灼从清纯蜕变为了成熟,一颦一笑都带着风情。
“皇帝是不是该再纳几个妃嫔了?”李太后这段时间不要太高兴,宫里接连有了喜事,她也不再一心礼佛,而是带起了孩子。
朱翊钧听闻还要纳妃,连连摆手说道:“还是不要了,最近国事多变,朝中那些个大臣怕是要拿这个说事,等两年吧。”
“最近有几件大事,第一件事,从京师到大同的驰道、从京师到辽阳的驰道,这两条驰道,为期五年,一条就要数以千万计的白银,朝中士大夫们正喊着大兴土木,国之将亡;第二件大事,事关开海,密州、宁波、月港、广州远洋商行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都在等着汪道昆九年期满,做点大事。”
海陆并举是朱翊钧新政的基本主张,既要开海,也要扩大战略纵深,这两条驰道,非建不可,崇古驰道过蓟州至山海关,这是已经在建的驰道。
到辽东的驰道一共两条路,第一条是蓟州、喜峰口、大宁卫、会宁卫,自会宁卫至应昌和辽阳;另外一条是山海关、广宁、辽阳。
朝中主要争论的焦点是,大部分的廷臣认为,只修一条,也就是山海关、广宁、辽阳,这条路并无山道,修起来极为简单,算是花小钱办大事,总预算在一千万银。
朝中的批评浪潮很大,奸佞之臣,枉圣上以符端,大兴土木之役,以为通宫玉清昭应之建。翻译翻译,就是这才阔了几天,就敢搞这么大的工程,皇帝还是个孩子,大臣们难道也是孩子不成?
弹劾!
廷臣们也觉得花的太多了,
“行吧,过两年就过两年吧。”李太后也不过分的纠结,多少也要照顾丫头的心思,频繁纳妾,的确不利于圣誉。
朱翊钧很忙,和冉淑妃说会儿话,就又去了御书房,奏疏批阅了一半,需要继续。
次日的清晨阳光明媚,每日一次的廷议照常召开,大明皇帝带着潞王来到了文华殿。
“巡抚松江都御史汪道昆,以年迈多疾,上奏乞骸骨致仕。”张居正说起了第一件事,和张居正期满之事,是极为类似的,汪道昆快九年期满了。
外官久任归京,按照汪道昆的履历,回京应该调任六部做尚书,就像是张学颜一样,从辽东巡抚入京后,就成为了户部尚书。
汪道昆的致仕并不是真心实意,他是想要进步的,只是按照流程上的奏疏提醒朝廷,该让他进步了,如果朝廷不打算让他进步,就批准致仕的奏疏,这样大家都体面。
汪道昆是名门之后,徽商之家,是正经的望族出身,年轻的时候,曾经带着湖广、三吴、两浙近两百文士,四处游园交友,喜欢戏曲和诗词,嘉靖四十二年,因胡宗宪案被罢免,汪道昆创建新安诗派,算是文坛领袖之一。
汪道昆是胡宗宪的人,在义乌做县令时,和戚继光一起组建过客兵,在福建和戚继光抵背杀敌,昼夜筹画,枕戈待旦,嘉靖四十二年的罢免,是因为他为胡宗宪奔走,奔走呼号,修书鸣冤,因此厌恶了徐阶。
汪道昆跑去松江做巡抚,就是为了收拾徐阶去了。
“回京来掌工部事吧。”朱翊钧稍微思考了下,让汪道昆继续进步。
理由非常简单,汪道昆在重大问题上立场非常明确,万历六年,大明皇帝朱翊钧下诏迁徙富户充实京畿,汪道昆劝自己父亲举家搬迁。
大明望族的立场,也不总是坚定不移的站在皇权的对立面。
工部的事儿实在是太多了,郭朝宾这个老实人,有点忙不过来了。
“西南黔国公上奏,东吁莽应龙负伤,多疾缠身。”张居正面色凝重的说起了东吁王朝。
莽应龙,十方征服者,嘉靖二十九年继位东吁国王,接连消灭阿瓦、掸邦与清迈,拳打老挝,脚踢暹罗,在莽应龙手里,东吁王朝急速扩张。
奏疏传阅到了各廷臣的手中,大家都清楚了具体负伤的原因。
红毛番船长贡卡洛·瓦兹,在东吁首府勃固城作乱,以一百二十红毛番对战两千东吁象兵,东吁惨败,而后双方在马达班湾发生了海战,红毛番有船两艘,东吁出战十六艘战船,红毛番再次完胜。
东胡王莽应龙,在勃固之战中受伤,而后听闻如此耻辱的大败,气急攻心,一气之下,就病倒了。
“红毛番有这么厉害吗?”朱翊钧真的不觉得红毛番的军队有多强。
嘉靖年间,嘉靖皇帝斩了葡萄牙特使火者亚三,双方的关系一直剑拔弩张,各种碰撞不断,尤其是万历初年,殷正茂驱赶濠境红毛番,根本没有任何难度可言。
一百二十人对战两千,大获全胜,两艘对十六艘,仍然完胜,这怎么看,都像是红毛番在开无双,而且还打赢了。
“那是碰上了大明水师。”戚继光笑着解释道,对手不一样,所以显得战力不同,张元勋这个鹰扬侯,仗着船坚炮强,摁着梅内塞斯揍。
而隶属于果阿总督府的商船,能吊着打莽应龙。
张居正拿出了另外一本奏疏说道:“这个红毛番船长贡卡洛,前往东吁首府勃固,其目的是劝说东吁国王从陆上攻打大明,威胁大明云南诸镇,本来双方一拍即合,结果莽应龙的儿子莽应里,因为垂涎贡卡洛的商品,意欲抢夺,这才发生了勃固之战。”
“啊?”
群臣都看向了张居正,略显呆滞,事情发展的趋势,总是让人捉摸不透,莽应龙很能打,大明一直都非常清楚,而且也支持这孟珙、孟养土司跟莽应龙打过两次,算是有输有赢。
朱翊钧伸出手,往下按了按说道:“先生,朕捋捋,果阿总督府在马六甲海峡节节败退,所以派了自己的船长前往东吁,跟东吁王谈共伐大明大业。”
“对。”
“东吁王莽应龙和船长贡卡洛谈的极好,双方一拍即合,把酒言欢。”朱翊钧一拍手继续问道。
“是的,莽应龙的崛起,攻打前勃固王国时,就和红毛番关系莫逆,曾经雇佣过红毛番佣兵,和红毛番学习火铳、火炮,双方关系还算不错,虽然有过一些冲突,但总归是可以交流的。”张居正补充了一下背景,莽应龙攻打白古城时进攻不利,就曾雇佣了红毛番。
朱翊镠不是在数典忘祖,认为老祖宗的书,诸子百家的书不需要读,都两千年了,就该扫到垃圾堆里去了,而是在问,一千五百年前的治国经验,现在生搬硬套,真的合适吗?
“首先,自然要读,没有任何大厦可以凭空起高楼,都需要极为坚实的地基,而读诸子百家,读先秦之说,就是筑地基,大明的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朱翊钧首先回答了朱翊镠这个问题中,是不是要读的问题。
百代皆秦法,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争鸣,在政治思想方面思变的收获和结晶,构成了自秦至明稳定的政治文化。
在人与神鬼的关系上,先人而后神;
在人与天道、自然的关系上,法天地而制天命,既顺天而为,又逆天求存;
在人与发展的关系上,强调人强胜天,人定胜天,人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进而演化出了崇德修身的私德要求;
在人与追求的关系中,人满足了生理需求、物质需求之后,更高的追求不是自我神化,而是圣化,通过修身,成为圣人、贤人、仁人、大丈夫、君子。
最终这些探索,构成了大明的人文和崇圣。
这就是中国古代王朝的根本地基政治基础,君主专制、臣民意识和人文崇圣。
朱翊钧把为什么要读诸子百家,告诉了朱翊镠,这看起来很复杂,其实真的非常繁琐。
费利佩二世的分封制走到了尽头,大明的制度何尝不是也发展到了转折点?
朱翊钧非常明确的说道:“中原的君臣矛盾,本质上是君主专制和士大夫共议的矛盾;肉食者和生产者之间矛盾,本质上是百姓究竟是强人身依附的臣服之民还是国朝主体的矛盾;礼教束缚和自由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各阶级掌控社会资源的矛盾。”
“其实根本矛盾,还是生产资料、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听不明白!哥,别念了,别念了!”朱翊镠一听朱翊钧讲矛盾,就跟炸了毛一样,噌的窜了起来,大声的喊道:“我去找熊大对练去!”
宁愿跟熊大打的你死我活,朱翊镠也不想听这些东西,他又不当皇帝,这些个大事,还是皇兄去操心吧!他还有几十个万国美人,等着他去宠幸,他的主要矛盾就是年纪太小不能大婚、万国美人太过于诱人之间的矛盾,他能搞清楚自己的主要矛盾就不错了。
“这孩子。”朱翊钧看着朱翊镠跑的飞快的身影,摇了摇头。
耿定向、焦竑、张嗣文,曾经在民报上,定义过生产和生产力,生产力就是化自然为己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
无论是普及教育、培养工匠、技术革新,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必然让生产资料的归属、生产关系产生转变,君主专制一定会受到更多的挑战,臣民意识会向公民意识转变,崇圣会向自由、无拘无束去转变,军事。
政治、文化、经济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而现在的大明,正处于这个大巨变的时代。
其实朱翊钧想要懒惰一些,为了保证自己作为君王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可以向后世的鞑清学习。
社会各個阶级都是皇帝的奴仆、议罪银、养廉银等等制度保证特权阶级的权利换取拥戴、绝不发展生产力、让中原始终处于小农经济的基本框架之下、在思想上禁锢任何思辩的风气、严防死守闭关锁国拒绝和世界交流沟通。
直到被坚船利炮,轰开国门。
那时候,朱翊钧早就死了,管他死后洪水滔天。
但朱翊钧做不到那样,他是人君,在历史长河里,在这个关键的转折点里,他只能做一个拉磨的驴。
“陛下,大喜,大喜,冉淑嫔确实有了身孕。”张宏和一个小黄门耳语了几声,面露惊喜的说道。
周德妃在万历八年上元节之后检查有了身孕后,又有了好消息传来,最近颇为受宠的冉淑嫔,也有了身孕。
“快去看看。”朱翊钧闻言也是一喜,前簇后拥的去了离宫后院,他赶到的时候,两宫太后、皇后都已经到了,都是喜气洋洋。
王夭灼自从生产之后,就一直躲着皇帝,说是在产后恢复,倒不是说完全不见,是不肯侍寝,主要是身材焦虑,孕期发胖和产后恢复,宫里自然有一套详细的办法。
“按照宫里的规矩,冉淑嫔,这有了身孕,就该册封为妃子了,就定淑妃吧。”朱翊钧看着王夭灼,询问王夭灼的意见。
“夫君说了算。”王夭灼从清纯蜕变为了成熟,一颦一笑都带着风情。
“皇帝是不是该再纳几个妃嫔了?”李太后这段时间不要太高兴,宫里接连有了喜事,她也不再一心礼佛,而是带起了孩子。
朱翊钧听闻还要纳妃,连连摆手说道:“还是不要了,最近国事多变,朝中那些个大臣怕是要拿这个说事,等两年吧。”
“最近有几件大事,第一件事,从京师到大同的驰道、从京师到辽阳的驰道,这两条驰道,为期五年,一条就要数以千万计的白银,朝中士大夫们正喊着大兴土木,国之将亡;第二件大事,事关开海,密州、宁波、月港、广州远洋商行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都在等着汪道昆九年期满,做点大事。”
海陆并举是朱翊钧新政的基本主张,既要开海,也要扩大战略纵深,这两条驰道,非建不可,崇古驰道过蓟州至山海关,这是已经在建的驰道。
到辽东的驰道一共两条路,第一条是蓟州、喜峰口、大宁卫、会宁卫,自会宁卫至应昌和辽阳;另外一条是山海关、广宁、辽阳。
朝中主要争论的焦点是,大部分的廷臣认为,只修一条,也就是山海关、广宁、辽阳,这条路并无山道,修起来极为简单,算是花小钱办大事,总预算在一千万银。
朝中的批评浪潮很大,奸佞之臣,枉圣上以符端,大兴土木之役,以为通宫玉清昭应之建。翻译翻译,就是这才阔了几天,就敢搞这么大的工程,皇帝还是个孩子,大臣们难道也是孩子不成?
弹劾!
廷臣们也觉得花的太多了,
“行吧,过两年就过两年吧。”李太后也不过分的纠结,多少也要照顾丫头的心思,频繁纳妾,的确不利于圣誉。
朱翊钧很忙,和冉淑妃说会儿话,就又去了御书房,奏疏批阅了一半,需要继续。
次日的清晨阳光明媚,每日一次的廷议照常召开,大明皇帝带着潞王来到了文华殿。
“巡抚松江都御史汪道昆,以年迈多疾,上奏乞骸骨致仕。”张居正说起了第一件事,和张居正期满之事,是极为类似的,汪道昆快九年期满了。
外官久任归京,按照汪道昆的履历,回京应该调任六部做尚书,就像是张学颜一样,从辽东巡抚入京后,就成为了户部尚书。
汪道昆的致仕并不是真心实意,他是想要进步的,只是按照流程上的奏疏提醒朝廷,该让他进步了,如果朝廷不打算让他进步,就批准致仕的奏疏,这样大家都体面。
汪道昆是名门之后,徽商之家,是正经的望族出身,年轻的时候,曾经带着湖广、三吴、两浙近两百文士,四处游园交友,喜欢戏曲和诗词,嘉靖四十二年,因胡宗宪案被罢免,汪道昆创建新安诗派,算是文坛领袖之一。
汪道昆是胡宗宪的人,在义乌做县令时,和戚继光一起组建过客兵,在福建和戚继光抵背杀敌,昼夜筹画,枕戈待旦,嘉靖四十二年的罢免,是因为他为胡宗宪奔走,奔走呼号,修书鸣冤,因此厌恶了徐阶。
汪道昆跑去松江做巡抚,就是为了收拾徐阶去了。
“回京来掌工部事吧。”朱翊钧稍微思考了下,让汪道昆继续进步。
理由非常简单,汪道昆在重大问题上立场非常明确,万历六年,大明皇帝朱翊钧下诏迁徙富户充实京畿,汪道昆劝自己父亲举家搬迁。
大明望族的立场,也不总是坚定不移的站在皇权的对立面。
工部的事儿实在是太多了,郭朝宾这个老实人,有点忙不过来了。
“西南黔国公上奏,东吁莽应龙负伤,多疾缠身。”张居正面色凝重的说起了东吁王朝。
莽应龙,十方征服者,嘉靖二十九年继位东吁国王,接连消灭阿瓦、掸邦与清迈,拳打老挝,脚踢暹罗,在莽应龙手里,东吁王朝急速扩张。
奏疏传阅到了各廷臣的手中,大家都清楚了具体负伤的原因。
红毛番船长贡卡洛·瓦兹,在东吁首府勃固城作乱,以一百二十红毛番对战两千东吁象兵,东吁惨败,而后双方在马达班湾发生了海战,红毛番有船两艘,东吁出战十六艘战船,红毛番再次完胜。
东胡王莽应龙,在勃固之战中受伤,而后听闻如此耻辱的大败,气急攻心,一气之下,就病倒了。
“红毛番有这么厉害吗?”朱翊钧真的不觉得红毛番的军队有多强。
嘉靖年间,嘉靖皇帝斩了葡萄牙特使火者亚三,双方的关系一直剑拔弩张,各种碰撞不断,尤其是万历初年,殷正茂驱赶濠境红毛番,根本没有任何难度可言。
一百二十人对战两千,大获全胜,两艘对十六艘,仍然完胜,这怎么看,都像是红毛番在开无双,而且还打赢了。
“那是碰上了大明水师。”戚继光笑着解释道,对手不一样,所以显得战力不同,张元勋这个鹰扬侯,仗着船坚炮强,摁着梅内塞斯揍。
而隶属于果阿总督府的商船,能吊着打莽应龙。
张居正拿出了另外一本奏疏说道:“这个红毛番船长贡卡洛,前往东吁首府勃固,其目的是劝说东吁国王从陆上攻打大明,威胁大明云南诸镇,本来双方一拍即合,结果莽应龙的儿子莽应里,因为垂涎贡卡洛的商品,意欲抢夺,这才发生了勃固之战。”
“啊?”
群臣都看向了张居正,略显呆滞,事情发展的趋势,总是让人捉摸不透,莽应龙很能打,大明一直都非常清楚,而且也支持这孟珙、孟养土司跟莽应龙打过两次,算是有输有赢。
朱翊钧伸出手,往下按了按说道:“先生,朕捋捋,果阿总督府在马六甲海峡节节败退,所以派了自己的船长前往东吁,跟东吁王谈共伐大明大业。”
“对。”
“东吁王莽应龙和船长贡卡洛谈的极好,双方一拍即合,把酒言欢。”朱翊钧一拍手继续问道。
“是的,莽应龙的崛起,攻打前勃固王国时,就和红毛番关系莫逆,曾经雇佣过红毛番佣兵,和红毛番学习火铳、火炮,双方关系还算不错,虽然有过一些冲突,但总归是可以交流的。”张居正补充了一下背景,莽应龙攻打白古城时进攻不利,就曾雇佣了红毛番。
本文网址:http://www.5518a.com/xs/3/3592/30417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5518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