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物理意义的到地下去接地气
推荐阅读: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苟成神君,宗门让我入赘、史事讲将1、从死亡之中诞生、国潮1980、美漫:完蛋,我被父愁者包围了!、从渔民开始长生、双生星火、人生重启二十年、
林辅成和李贽这两个自由派的旗手,在万历维新的大思辨中沆瀣一气,对朝廷的发出了质疑,尤其是对权力监管的失效,权力监管的失效,催生了权力对人的异化,他们和贱儒的唯一区别,不是定体问。
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儿,往体制问题上一推,似乎就得到了答案,好像体制就是最大的原罪,只要解决了体制,就解决了一切疑难杂症,这未尝不是另外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喜欢定体问和喜欢法三代之上的贱儒,其实是一类人。
贱儒认为只要法三代之上,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定体问也是类似的,只要体制改变,就会解决一切问题,都是以不存在的、虚构的理想国为基础,去探讨问题,从出发的时候,就是虚妄,就缺少实践,到最后都会变成虚妄,无法付诸于实践。
而林辅成和李贽是基于践履之实,是基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把所有的事儿,一概推到朝廷的头上,推到皇帝的头上,是谁的问题就是谁的问题,是高阳何氏灾年不减租,是腰山王氏和朝廷大员范应期侵占官田,是祁州闫氏把人堆肥,这些不是朝廷的问题。
朱翊钧对于这种践履之实,信实而已的探讨,持有支持的态度,虽然偶尔也会生气,也会烦恼。
张居正拿着手中的奏疏看了许久,他靠在椅背上,将王谦的奏疏给了辅臣们传阅,这个烫手的山芋,最后回到了张居正的手里。
“没有具体现实的一切批评都是虚无,是先画了靶子再射箭,脱离了实际的讨论,对国朝毫无意义,真正的仁恕之道,永远饱含风雨和鲜血,也饱含着危机和艰辛。”
“任何脱离了实际的仁恕,都是无知者之恶,无知者之恶,就像是一个成年的婴儿,对世界一无所知偏要指摘,无知者之恶在个人则是愚,在朝则祸国殃民。”张居正读完了这篇文章的最后部分。
这一段是林辅成写的,他在批评大明都察院的御史们,普遍存在的无知者之恶,成年的婴儿,虽然身体已经成年了,但是心智仍然跟婴儿一样不成熟,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构建了一套道德标准,自己不遵守却要去约束别人。
这就是林辅成的指责。
“这是吏治的一部分,也确实是元辅的重任。”万士和作为阁臣,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张居正主管吏治,这的确是张居正应该负责的事儿。
也不算是皇帝为难首辅。
张居正两手一摊说道:“我要是对这帮贱儒有办法,也不至于被他们天天戳着脊梁骨骂了,务虚求名轻松啊,要做事,要做個循吏,要以功成升转,那就得到地方去,这的确非常辛苦就是了。”
“其实我倒是有个好办法。”王国光看着两位阁臣,低声说道:“咱们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王国光简单论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张居正和万士和一听都是频频皱眉,张居正眉头紧蹙的说道:“这种政令出自内阁,恐怕咱们又要被追着骂了。”
“没有这种政令就不被骂了吗?咱们都是革新派,在他们眼里,咱们都该被五马分尸。”王国光倒是一脸无所谓的说道:“反正我是想好了,托庇于圣眷之下,只能指望陛下稍微照顾下咱们的身后事了。”
王国光拿出了个办法,这个办法是一整套的办法,这一整套的办法,其实总结就是:跟着陛下一起去种地。
大明有无数的落榜学子,他们考了三次不中进士,就不能再考了,而王国光的办法就是给这些落榜学子一个机会,只要跟着陛下种两年地,经过了缇骑们的检查,确实践履之实的种地,就可以获得一次科举的机会。
这种学子即便是考中了,因为年龄的缘故,也是前途晦暗,御史位卑权重,最适合他们,而且因为是通过幸进,也就是投皇帝所好,献媚皇帝换来的科举机会,他们注定会被其他官僚天然排斥,这样一来,天然敌对的立场,就变得尤为关键了。
贱儒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事生产,而在皇庄种两年地还能考中进士的人,最少都是坚毅之辈,再加上天然的立场,这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变都察院贱儒太多,缺少骨鲠正气的问题。
科举本来就足够卷了,三年才三百人,再加上算学的五十人,也不过是三百五十人罢了!现在争夺这个鲤鱼跃龙门的人,又多了一批拥有丰富考场经验的学子!
已经足够卷了,现在变得更卷了。
提出这个建议的王国光,不被骂才是奇怪的事儿。
种地是在大明皇帝的皇庄里种地,而且为了不让学子们蹉跎人生,最多从陛下这里用种地换两次的科举机会,如果还不中,就不要再考了,五次科举,十五年还博不出来,证明了实在是没那个天分。
“诶,我怎么感觉大司徒这是早有图谋呢?”万士和听着王国光陈述他的办法,立刻察觉出了不对劲的地方,这根本就不是临时起意,这王国光这个馊主意,指不定酝酿了多久了。
“咱们陛下亲事农桑,满朝的士大夫找不出一个会种地的人,日后论起来,咱们万历朝的臣工,只会被人骂全无忠君之心。”
“夫天子之尊,犹以不知穑事为耻,况其下者,何敢自逸?”王国光平静的回答了万士和的问题。
他早就有这个想法了,从万历元年,陛下捧着红薯,露出那个阳光灿烂、满是收获的笑容时,王国光就已经在想这个问题了。
陛下亲事农桑,陛下本人种那点地,满打满算也就西苑宝岐司的十亩地,陛下作为农户能生产多少?但陛下带领宝岐司,是真真切切的在推动着农学的快速发展,而亲事农桑的政治表态,也让大明内外官僚,都不得不重视农桑之事。
“借着这个途径考取了进士的学子,也不会感谢大司徒的。”万士和低声说道,告诉王国光这本奏疏入宫的结果。
即便是借着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考中了进士,他们也不会感谢王国光,全都会认为是自己努力得到的,哪怕这个上升通道是王国光提议打开的,但他们依旧不会感谢。
王国光摇头说道:“无所谓,他们感谢我,不感谢我,我都是我。”
王国光向来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如果在乎就不会和晋党恩断义绝了,王国光只在乎自己能不能把自己想做的事儿做完整。
万士和这才点头说道:“那就联名上奏吧。”
王国光既然没有单独上奏,而是拉上张居正、万士和两位阁老一起商量,就是为了联名上奏。
朱翊钧收到联名奏疏的时候,也是愣了许久,本来就是难为下张居正,让张居正头疼头疼,结果这些个大臣们还真的有办法。
其实还有个更好的办法,把都察院的御史拉到西山煤局先挖两年煤,这样一来就没有那么多务虚贱儒了。
不接地气?直接物理意义上到地下去接一下地气。
次日的清晨阳光明媚,因为信风开始改变,大明的京师再次迷茫起了一股呛人的煤烟味儿,不见天日的秋冬再次来临,朱翊钧带着口罩,蹬着自己的旱鸭子来到了文华殿上开始了每日的廷议。
在群臣见礼之后,朱翊钧看着所有人说道:“大司徒的建议很好,但是朕打算把都察院的科道言官,都拉去西山煤局,让他们体验下窑民之苦,自然就知道生产不易了。”
“下窑吗?”万士和呆愣下问道,西山煤局有很多的工作,比如文书,比如账房,比如管理层的代办、会办、总办,还有就是最苦的苦力活儿,下窑井掏煤和洗煤,万士和就是询问陛下,是否要下煤窑,参与一线的生产。
朱翊钧点头说道:“下窑。”
廷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脸的复杂,果然论心狠手辣,论折腾人的办法,还是陛下的想法,更具有…突破性。
还是张居正站了出来俯首说道:“陛下,臣以为大司徒的办法更为妥帖一些,吹求过急,反而会因为急于求成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陛下的办法不像是要解决问题,更像是为了惩戒,为了泄愤,为了发泄不满情绪。
“朕对他们就没什么预期,就是这帮家伙,让朝廷被这些个笔正们指指点点,朕也不指望他们有什么改变,所以就没什么是否会达到预期的说法了。”朱翊钧平静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为了惩罚,而不是为了让他们改过自新。
不对贱儒抱有任何期望,就是朱翊钧对贱儒们的基本态度。
张居正看向了海瑞,海瑞作为都察院的堂上官,这个时候应该站出来说两句话,总不能真的都把御史派去西山煤局挖煤去。
但海瑞是真的一言不发,都察院挑水的热闹,可是大明京堂靓丽的人文风景线之一,都察院在挑水这件事上丢了多大的面子,海瑞这个都察院总宪,心里对贱儒的怨念就有多大,反正整日里袖手谈心性,什么都不干,还不如西山挖点煤。
王崇古连连摆手的说道:“陛下,臣能不要吗?这帮人到了西山煤局,这西山煤局就没法生产了,这眼看着已经过了中秋,正是京堂各家各户囤煤炸的时间,这帮人这也不满哪也不行,做事是一点都不会,但是意见一大堆。”
“陛下,西山煤局不是垃圾场啊,陛下每次都去,西山煤局四处都打扫的很干净,他们去了,耽误事不是?”
皇帝想给,王崇古还不要呢!什么玩意儿,也配到西山煤局历练?耽误了生产,导致京师煤价飞涨,他王崇古可不想到陛下面前负荆请罪,一把老骨头了,实在是不想自己的名声被这帮贱儒给毁掉。
“王次辅所言有理。”朱翊钧沉默了下,还是认可了王崇古的说法,人厌狗嫌的玩意儿,放到哪里都是碍事。
海瑞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陛下,臣昨天在都察院,临到傍晚的时候,收到了一封信,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写给臣的,这孩子用十分稚嫩的口气,询问臣,为何不劝谏陛下关停西山煤局。”
“他在信里说:听说海瑞海刚峰是大明最骨鲠之人,可是这非善弊政,已经经营了近十年,京师霾灾数年如一日,未曾见骨鲠正气。”
“说臣名不副实,空有盛名,难道不觉得羞愧吗?”
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儿,往体制问题上一推,似乎就得到了答案,好像体制就是最大的原罪,只要解决了体制,就解决了一切疑难杂症,这未尝不是另外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喜欢定体问和喜欢法三代之上的贱儒,其实是一类人。
贱儒认为只要法三代之上,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定体问也是类似的,只要体制改变,就会解决一切问题,都是以不存在的、虚构的理想国为基础,去探讨问题,从出发的时候,就是虚妄,就缺少实践,到最后都会变成虚妄,无法付诸于实践。
而林辅成和李贽是基于践履之实,是基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把所有的事儿,一概推到朝廷的头上,推到皇帝的头上,是谁的问题就是谁的问题,是高阳何氏灾年不减租,是腰山王氏和朝廷大员范应期侵占官田,是祁州闫氏把人堆肥,这些不是朝廷的问题。
朱翊钧对于这种践履之实,信实而已的探讨,持有支持的态度,虽然偶尔也会生气,也会烦恼。
张居正拿着手中的奏疏看了许久,他靠在椅背上,将王谦的奏疏给了辅臣们传阅,这个烫手的山芋,最后回到了张居正的手里。
“没有具体现实的一切批评都是虚无,是先画了靶子再射箭,脱离了实际的讨论,对国朝毫无意义,真正的仁恕之道,永远饱含风雨和鲜血,也饱含着危机和艰辛。”
“任何脱离了实际的仁恕,都是无知者之恶,无知者之恶,就像是一个成年的婴儿,对世界一无所知偏要指摘,无知者之恶在个人则是愚,在朝则祸国殃民。”张居正读完了这篇文章的最后部分。
这一段是林辅成写的,他在批评大明都察院的御史们,普遍存在的无知者之恶,成年的婴儿,虽然身体已经成年了,但是心智仍然跟婴儿一样不成熟,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构建了一套道德标准,自己不遵守却要去约束别人。
这就是林辅成的指责。
“这是吏治的一部分,也确实是元辅的重任。”万士和作为阁臣,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张居正主管吏治,这的确是张居正应该负责的事儿。
也不算是皇帝为难首辅。
张居正两手一摊说道:“我要是对这帮贱儒有办法,也不至于被他们天天戳着脊梁骨骂了,务虚求名轻松啊,要做事,要做個循吏,要以功成升转,那就得到地方去,这的确非常辛苦就是了。”
“其实我倒是有个好办法。”王国光看着两位阁臣,低声说道:“咱们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王国光简单论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张居正和万士和一听都是频频皱眉,张居正眉头紧蹙的说道:“这种政令出自内阁,恐怕咱们又要被追着骂了。”
“没有这种政令就不被骂了吗?咱们都是革新派,在他们眼里,咱们都该被五马分尸。”王国光倒是一脸无所谓的说道:“反正我是想好了,托庇于圣眷之下,只能指望陛下稍微照顾下咱们的身后事了。”
王国光拿出了个办法,这个办法是一整套的办法,这一整套的办法,其实总结就是:跟着陛下一起去种地。
大明有无数的落榜学子,他们考了三次不中进士,就不能再考了,而王国光的办法就是给这些落榜学子一个机会,只要跟着陛下种两年地,经过了缇骑们的检查,确实践履之实的种地,就可以获得一次科举的机会。
这种学子即便是考中了,因为年龄的缘故,也是前途晦暗,御史位卑权重,最适合他们,而且因为是通过幸进,也就是投皇帝所好,献媚皇帝换来的科举机会,他们注定会被其他官僚天然排斥,这样一来,天然敌对的立场,就变得尤为关键了。
贱儒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事生产,而在皇庄种两年地还能考中进士的人,最少都是坚毅之辈,再加上天然的立场,这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变都察院贱儒太多,缺少骨鲠正气的问题。
科举本来就足够卷了,三年才三百人,再加上算学的五十人,也不过是三百五十人罢了!现在争夺这个鲤鱼跃龙门的人,又多了一批拥有丰富考场经验的学子!
已经足够卷了,现在变得更卷了。
提出这个建议的王国光,不被骂才是奇怪的事儿。
种地是在大明皇帝的皇庄里种地,而且为了不让学子们蹉跎人生,最多从陛下这里用种地换两次的科举机会,如果还不中,就不要再考了,五次科举,十五年还博不出来,证明了实在是没那个天分。
“诶,我怎么感觉大司徒这是早有图谋呢?”万士和听着王国光陈述他的办法,立刻察觉出了不对劲的地方,这根本就不是临时起意,这王国光这个馊主意,指不定酝酿了多久了。
“咱们陛下亲事农桑,满朝的士大夫找不出一个会种地的人,日后论起来,咱们万历朝的臣工,只会被人骂全无忠君之心。”
“夫天子之尊,犹以不知穑事为耻,况其下者,何敢自逸?”王国光平静的回答了万士和的问题。
他早就有这个想法了,从万历元年,陛下捧着红薯,露出那个阳光灿烂、满是收获的笑容时,王国光就已经在想这个问题了。
陛下亲事农桑,陛下本人种那点地,满打满算也就西苑宝岐司的十亩地,陛下作为农户能生产多少?但陛下带领宝岐司,是真真切切的在推动着农学的快速发展,而亲事农桑的政治表态,也让大明内外官僚,都不得不重视农桑之事。
“借着这个途径考取了进士的学子,也不会感谢大司徒的。”万士和低声说道,告诉王国光这本奏疏入宫的结果。
即便是借着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考中了进士,他们也不会感谢王国光,全都会认为是自己努力得到的,哪怕这个上升通道是王国光提议打开的,但他们依旧不会感谢。
王国光摇头说道:“无所谓,他们感谢我,不感谢我,我都是我。”
王国光向来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如果在乎就不会和晋党恩断义绝了,王国光只在乎自己能不能把自己想做的事儿做完整。
万士和这才点头说道:“那就联名上奏吧。”
王国光既然没有单独上奏,而是拉上张居正、万士和两位阁老一起商量,就是为了联名上奏。
朱翊钧收到联名奏疏的时候,也是愣了许久,本来就是难为下张居正,让张居正头疼头疼,结果这些个大臣们还真的有办法。
其实还有个更好的办法,把都察院的御史拉到西山煤局先挖两年煤,这样一来就没有那么多务虚贱儒了。
不接地气?直接物理意义上到地下去接一下地气。
次日的清晨阳光明媚,因为信风开始改变,大明的京师再次迷茫起了一股呛人的煤烟味儿,不见天日的秋冬再次来临,朱翊钧带着口罩,蹬着自己的旱鸭子来到了文华殿上开始了每日的廷议。
在群臣见礼之后,朱翊钧看着所有人说道:“大司徒的建议很好,但是朕打算把都察院的科道言官,都拉去西山煤局,让他们体验下窑民之苦,自然就知道生产不易了。”
“下窑吗?”万士和呆愣下问道,西山煤局有很多的工作,比如文书,比如账房,比如管理层的代办、会办、总办,还有就是最苦的苦力活儿,下窑井掏煤和洗煤,万士和就是询问陛下,是否要下煤窑,参与一线的生产。
朱翊钧点头说道:“下窑。”
廷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脸的复杂,果然论心狠手辣,论折腾人的办法,还是陛下的想法,更具有…突破性。
还是张居正站了出来俯首说道:“陛下,臣以为大司徒的办法更为妥帖一些,吹求过急,反而会因为急于求成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陛下的办法不像是要解决问题,更像是为了惩戒,为了泄愤,为了发泄不满情绪。
“朕对他们就没什么预期,就是这帮家伙,让朝廷被这些个笔正们指指点点,朕也不指望他们有什么改变,所以就没什么是否会达到预期的说法了。”朱翊钧平静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为了惩罚,而不是为了让他们改过自新。
不对贱儒抱有任何期望,就是朱翊钧对贱儒们的基本态度。
张居正看向了海瑞,海瑞作为都察院的堂上官,这个时候应该站出来说两句话,总不能真的都把御史派去西山煤局挖煤去。
但海瑞是真的一言不发,都察院挑水的热闹,可是大明京堂靓丽的人文风景线之一,都察院在挑水这件事上丢了多大的面子,海瑞这个都察院总宪,心里对贱儒的怨念就有多大,反正整日里袖手谈心性,什么都不干,还不如西山挖点煤。
王崇古连连摆手的说道:“陛下,臣能不要吗?这帮人到了西山煤局,这西山煤局就没法生产了,这眼看着已经过了中秋,正是京堂各家各户囤煤炸的时间,这帮人这也不满哪也不行,做事是一点都不会,但是意见一大堆。”
“陛下,西山煤局不是垃圾场啊,陛下每次都去,西山煤局四处都打扫的很干净,他们去了,耽误事不是?”
皇帝想给,王崇古还不要呢!什么玩意儿,也配到西山煤局历练?耽误了生产,导致京师煤价飞涨,他王崇古可不想到陛下面前负荆请罪,一把老骨头了,实在是不想自己的名声被这帮贱儒给毁掉。
“王次辅所言有理。”朱翊钧沉默了下,还是认可了王崇古的说法,人厌狗嫌的玩意儿,放到哪里都是碍事。
海瑞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陛下,臣昨天在都察院,临到傍晚的时候,收到了一封信,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写给臣的,这孩子用十分稚嫩的口气,询问臣,为何不劝谏陛下关停西山煤局。”
“他在信里说:听说海瑞海刚峰是大明最骨鲠之人,可是这非善弊政,已经经营了近十年,京师霾灾数年如一日,未曾见骨鲠正气。”
“说臣名不副实,空有盛名,难道不觉得羞愧吗?”
本文网址:http://www.5518a.com/xs/3/3592/30419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5518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