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王朝的圆与线
推荐阅读:苟在战锤当暗精、晚承妆、致命打击:枪火游侠佣兵路、从素晴开始的红魔族传说、万古刀、红尘炼心之心有千百劫、元初小道士纵横天下、文公、综武之战狂澜、全球首富:神级再造系统、
规律,古代没有这个词汇。
古人对规律的解释往往归为一个字:
道。
道是一切的规律,是世界的本源。只不过这个道,有点不好找到。在顾正臣的认识里,规律只能是“道”的一个内容。
看了看朱元璋锐利的双眼,顾正臣走至一旁,坐了下来:“陛下,白居易有诗作: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对草规律的认识。”
“李白曾言: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这也是一种对规律的认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自然万物都有时节,这些都可以称之为规律。”
古人不是没有唯物观,比如《荀子·论》的“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只是这句话不能,出来自己会挨揍,毕竟老朱自称子,批虐人感应论”和骂老朱的非本生爹没啥区别。
朱元璋似有所悟,连连点头,然后问:“那王朝的规律在于何处?”
顾正臣认真地看着朱元璋,肃然道:“陛下,王朝的规律,在臣看来,他就如同一个圆。有些王朝国祚数百年,这个是大圆。有些王朝,短命数年或数十年,是一个圆。想要让王朝不朽,就必须跳出这个圆,打破圆的始终起灭相接,让王朝成为一条线,一条前进的、朝着前方奋进的线!”
圆与线?
朱元璋与朱标听得入神,对王朝更迭有了别样的认识。
宋濂有些震惊,看着顾正臣的目光满是惊叹。
刘基盯着顾正臣,深邃的目光再没有了初始的浑浊与涣散,而是凝聚着智慧。
眼前的顾正臣,竟比自己想象的更为厉害。
句容初见,他是表现得不同寻常,只是刘基想不到,此人对于王朝更迭的认知竟是如茨深邃,他所讲述的话,也是如茨深入浅出,令人耳目一新。
他似乎清楚朱元璋没怎么读过书,对深奥的东西难以理解,所以选择了最为简单的话语去讲述复杂的事。
这种人,未来不可限量!
朱元璋知道大圆、圆,无论是什么圆,它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始终起灭相连,无论起点在哪里,那里都意味着终点。
圆,如同一个宿命的环,不管怎么挣扎,不管如何设计,不管如何推动,它都会奔赴灭亡。
但线不同,线有开始,但延展下去,没有结束!
朱元璋明白了王朝的“宿命”,看向顾正臣:“如何跳出圆成为一条线?”
顾正臣正色道:“陛下,想要让王朝脱圆成线,就必须解决一个根本的问题。”
“什么问题?”
朱元璋急切的追问。
顾正臣嘴角微动:“吃饭。”
朱元璋嘴角动了动,终没出话来。
顾正臣认真地:“除了外敌之外,颠覆王朝的力量是百姓,而百姓之所以拿起锄头、捕造反,原因是什么,微臣想陛下很清楚,到底,几千年的王朝更迭,除了权力场的斗争之外,就是饭碗的斗争。”
朱元璋当然知道百姓为何造反,因为没有吃的,没有活路了,不造反要死,造反还可能不死,这种二选一的问题,根本就没得选。
古人对规律的解释往往归为一个字:
道。
道是一切的规律,是世界的本源。只不过这个道,有点不好找到。在顾正臣的认识里,规律只能是“道”的一个内容。
看了看朱元璋锐利的双眼,顾正臣走至一旁,坐了下来:“陛下,白居易有诗作: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对草规律的认识。”
“李白曾言: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这也是一种对规律的认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自然万物都有时节,这些都可以称之为规律。”
古人不是没有唯物观,比如《荀子·论》的“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只是这句话不能,出来自己会挨揍,毕竟老朱自称子,批虐人感应论”和骂老朱的非本生爹没啥区别。
朱元璋似有所悟,连连点头,然后问:“那王朝的规律在于何处?”
顾正臣认真地看着朱元璋,肃然道:“陛下,王朝的规律,在臣看来,他就如同一个圆。有些王朝国祚数百年,这个是大圆。有些王朝,短命数年或数十年,是一个圆。想要让王朝不朽,就必须跳出这个圆,打破圆的始终起灭相接,让王朝成为一条线,一条前进的、朝着前方奋进的线!”
圆与线?
朱元璋与朱标听得入神,对王朝更迭有了别样的认识。
宋濂有些震惊,看着顾正臣的目光满是惊叹。
刘基盯着顾正臣,深邃的目光再没有了初始的浑浊与涣散,而是凝聚着智慧。
眼前的顾正臣,竟比自己想象的更为厉害。
句容初见,他是表现得不同寻常,只是刘基想不到,此人对于王朝更迭的认知竟是如茨深邃,他所讲述的话,也是如茨深入浅出,令人耳目一新。
他似乎清楚朱元璋没怎么读过书,对深奥的东西难以理解,所以选择了最为简单的话语去讲述复杂的事。
这种人,未来不可限量!
朱元璋知道大圆、圆,无论是什么圆,它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始终起灭相连,无论起点在哪里,那里都意味着终点。
圆,如同一个宿命的环,不管怎么挣扎,不管如何设计,不管如何推动,它都会奔赴灭亡。
但线不同,线有开始,但延展下去,没有结束!
朱元璋明白了王朝的“宿命”,看向顾正臣:“如何跳出圆成为一条线?”
顾正臣正色道:“陛下,想要让王朝脱圆成线,就必须解决一个根本的问题。”
“什么问题?”
朱元璋急切的追问。
顾正臣嘴角微动:“吃饭。”
朱元璋嘴角动了动,终没出话来。
顾正臣认真地:“除了外敌之外,颠覆王朝的力量是百姓,而百姓之所以拿起锄头、捕造反,原因是什么,微臣想陛下很清楚,到底,几千年的王朝更迭,除了权力场的斗争之外,就是饭碗的斗争。”
朱元璋当然知道百姓为何造反,因为没有吃的,没有活路了,不造反要死,造反还可能不死,这种二选一的问题,根本就没得选。
本文网址:http://www.5518a.com/xs/3/3628/30608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5518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