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平州(三)
推荐阅读:红楼从庶子开始、魔法使苍崎青子事件簿、路明非:这面板太假了吧!、重生从1990年开始、文公、大唐世家子、木叶:三十岁的宇智波提不起劲、被我刀死的坏女人全追来了?、先给初号机装上钻头吧、东京:拿催眠不当超能力是吧?、
数日后,太和帝的亲笔书信和王瑾的信一并送进了南阳郡。
姜韶华巡查完南阳军营,在去往宛县途中接到了这两封来信。
姜韶华先看了太和帝的信。太和帝在信中高度赞扬了姜韶华派亲卫送药材送粮食去平州的举动,承诺会重赏孙太医父子。
至于王瑾的来信,就委婉多了。隐晦地说了当日众人在天子面前争辩的情形,提醒她要注意提防来自背后的冷箭……
姜韶华扯了扯嘴角,随手将信放置一旁。
没人比她更清楚郑宸的性情脾气。从她选了自己的路和他彻底诀别那一刻起,他就永远不会成为她的“背后”。她对他一直提防戒备,甚至更甚王丞相。
陈瑾瑜细心地察觉出姜韶华心情不太美妙,没敢多嘴多问。
姜韶华默然片刻,主动张口道:“南阳郡送药材送粮去平州一事,在朝廷过了明路。皇上写了亲笔信来宽慰我,以后不会有人就此事攻讦南阳王府。”
陈瑾瑜目中闪过一丝忧虑:“眼下是没有。等日后平州瘟疫彻底控制住,就不好说了。等到论功行赏的时候,朝廷那些重臣的嘴脸只怕难看得很。”
姜韶华淡淡道:“无妨,本郡主本来也不在意朝廷的封赏。”
她要的是治好平州瘟疫,救活百姓。
她要的是北地百姓的人心。
这些不能出口的话,姜韶华不会说,陈瑾瑜如今也渐渐会意了。
陈瑾瑜看郡主一眼,随口扯开话题:“王四公子还是第一次写信给郡主,他也是有趣。王丞相一党处处给郡主使绊子,他和郡主天然就是敌对的立场。还写信给郡主做什么。”
姜韶华也不想多提王瑾,避重就轻地应道:“我要写回信给皇上。”
没提王瑾,自然就是没打算写回信了。
陈瑾瑜心领神会,不再多言。
……
四月,平州。
各地春耕早已结束,可在平州境内,被耕种的土地少之又少。大片大片的良田成了荒地。
空气中浓烈的尸臭已经慢慢散尽,取而代之的,是遍地撒了石灰后的气味。还有无所不在的药味。
从瘟疫中挣扎着活下来的百姓,汇聚在刺史府外排成数个长队,来领每日的汤药。
这里设了十个凉棚,每个棚子下都有大铁锅,铁锅里熬着褐色的汤药。每人能领一碗汤药,据说喝了汤药后就能预防瘟疫。
除了施药,另一处还有粥棚,专门施粥。粥棚里的粥还算浓稠,有时候还会掺些野菜放些油盐调味。
喝了汤药的百姓,大多会去粥棚处再领一份粥。不管如何,又熬过了一天,多活了一天。
“快看,孙太医走过来了。”
“大家快跪下,给孙太医磕头。”
人群里一阵骚动,不知是谁第一个跪了下来,很快便跪倒了一片百姓,冲着孙太医磕头高呼。
当然,众人呼喊的第一句都是“郡主千岁”。每日领汤药领粥的时候,都有人不停地告诉他们,这是南阳郡主给他们的汤药和粮食。几个月下来,在活下来的百姓心中,南阳郡主就是解救他们脱离苦海的人。
姜韶华巡查完南阳军营,在去往宛县途中接到了这两封来信。
姜韶华先看了太和帝的信。太和帝在信中高度赞扬了姜韶华派亲卫送药材送粮食去平州的举动,承诺会重赏孙太医父子。
至于王瑾的来信,就委婉多了。隐晦地说了当日众人在天子面前争辩的情形,提醒她要注意提防来自背后的冷箭……
姜韶华扯了扯嘴角,随手将信放置一旁。
没人比她更清楚郑宸的性情脾气。从她选了自己的路和他彻底诀别那一刻起,他就永远不会成为她的“背后”。她对他一直提防戒备,甚至更甚王丞相。
陈瑾瑜细心地察觉出姜韶华心情不太美妙,没敢多嘴多问。
姜韶华默然片刻,主动张口道:“南阳郡送药材送粮去平州一事,在朝廷过了明路。皇上写了亲笔信来宽慰我,以后不会有人就此事攻讦南阳王府。”
陈瑾瑜目中闪过一丝忧虑:“眼下是没有。等日后平州瘟疫彻底控制住,就不好说了。等到论功行赏的时候,朝廷那些重臣的嘴脸只怕难看得很。”
姜韶华淡淡道:“无妨,本郡主本来也不在意朝廷的封赏。”
她要的是治好平州瘟疫,救活百姓。
她要的是北地百姓的人心。
这些不能出口的话,姜韶华不会说,陈瑾瑜如今也渐渐会意了。
陈瑾瑜看郡主一眼,随口扯开话题:“王四公子还是第一次写信给郡主,他也是有趣。王丞相一党处处给郡主使绊子,他和郡主天然就是敌对的立场。还写信给郡主做什么。”
姜韶华也不想多提王瑾,避重就轻地应道:“我要写回信给皇上。”
没提王瑾,自然就是没打算写回信了。
陈瑾瑜心领神会,不再多言。
……
四月,平州。
各地春耕早已结束,可在平州境内,被耕种的土地少之又少。大片大片的良田成了荒地。
空气中浓烈的尸臭已经慢慢散尽,取而代之的,是遍地撒了石灰后的气味。还有无所不在的药味。
从瘟疫中挣扎着活下来的百姓,汇聚在刺史府外排成数个长队,来领每日的汤药。
这里设了十个凉棚,每个棚子下都有大铁锅,铁锅里熬着褐色的汤药。每人能领一碗汤药,据说喝了汤药后就能预防瘟疫。
除了施药,另一处还有粥棚,专门施粥。粥棚里的粥还算浓稠,有时候还会掺些野菜放些油盐调味。
喝了汤药的百姓,大多会去粥棚处再领一份粥。不管如何,又熬过了一天,多活了一天。
“快看,孙太医走过来了。”
“大家快跪下,给孙太医磕头。”
人群里一阵骚动,不知是谁第一个跪了下来,很快便跪倒了一片百姓,冲着孙太医磕头高呼。
当然,众人呼喊的第一句都是“郡主千岁”。每日领汤药领粥的时候,都有人不停地告诉他们,这是南阳郡主给他们的汤药和粮食。几个月下来,在活下来的百姓心中,南阳郡主就是解救他们脱离苦海的人。
本文网址:http://www.5518a.com/xs/4/4130/34489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5518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