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改建铁场,权力在手【求追读】
推荐阅读:长生,从重瞳开始、泼刀行、从三十岁开始自律变强、你不是说拍完必亏的吗、遮天之妖女请助我修行、混在漫威的玩家们、唐僧不想取经,只想水群、我慕容复只想复国、乒坛大魔王、盛赋、
因为六合冶铸业历史悠久,故而冶铸工匠亦多,自前元时,该铁场工匠便多是六合及周边数县之人,到了大明同样如此。
故六合铁场部分工匠既受工部管辖,也受县衙的管。
因此时已是洪武十四年,明初工匠制度已然成型。
在官办场所服役的工匠主要分为两类,轮班匠、住坐匠。
轮班匠是指从外地征召来服役的工匠,通常来讲,每班服役三月,一至五年一轮。
住坐匠则指在本地服役的工匠,一般来说,只需每月到指定场坊服役十天即可,其余时间可以自由工作。
工匠服役期间,朝廷会给予口粮、食盐,偶尔还会赏赐布帛、衣物。
此外,一工匠应役,该匠户便可免除部分杂役——正役、田赋、人头税却是不能免的。
总体来讲,明初匠户制度虽承自前元,却有革新,对工匠控制虽依旧严苛,但相较于前元到底宽仁了一些。
不过,在刘宽这个后世人看来,明初的工匠制度依旧是严酷的、不合理的···
午饭后,刘宽到驿馆小憩了一阵。
然后便带着随从人员,与王不群前往六合铁场。
路上,经刘宽询问,王不群叙说了他先来几日所了解的情况。
“六合铁场是应天府最大的铁场,便是放眼整个大明,亦可排入前十。”
“且工部的一座铁冶所就设在铁场上,有大使、副使各一位、在编吏员五人,杂吏十人。”
“有炼铁炉二十一座,炒钢炉四座,铸造炉五十座。”
“又有大小各类工匠一千一百四十八人,工余两千三五十五口···”
六合铁场离县城不过四五里地,在王不群断断续续的介绍声中,刘宽一行人没多久便到了。
刘宽坐在乌云踏雪上,放眼望去,只见这座铁场位于滁河东岸。
虽不像后世钢铁厂那样有厂方、围墙,却也有不少建筑。
其中最醒目的便是二十余座炼铁炉了——其中几座甚至冒着浓烟,显然正在作业中。
除了炼铁炉,便是工匠们的临时居所以及铁冶所衙门了。
洪武年间,朱元璋先后共设立了十三处铁冶所,以铁冶所管辖天下铁场。
也即是说,一处铁冶所通常下辖多个铁场。
如今一处铁冶所就在六合铁场,足见朝廷对六合铁场的重视。
在刘宽坐于马背眺望整个六合铁场时,两名绿袍小官带着几个吏员从铁冶所衙门快步而出,向这边赶来。
“下官六合铁冶所大使龚正(副使张义)见过上官!”
虽然只是两个八九品的绿袍小官,刘宽却也没托大,下马还了礼,道:“不必多礼,本官此番奉命来六合铁场公干,还请两位多多配合才是。”
听此,龚正、张义明显松口气。
他们这些地方上做事的小官,最怕来的上官难说话、难伺候了。
目前来看,刘宽似乎并不难说话。
身材壮实、肤色偏黑仿佛武将的龚正道:“刘副郎客气了,既有陛下旨意,职责所在,我等一定全力配合。”
“那我们便先去衙门中说话吧。”
“刘副郎请。”
就这样,刘宽带着一种随行官吏和王广岳的五十名仪鸾司将士,“进了”六合铁场。
至于周韬率领的一千飞熊卫将士,却是在县城外驻扎下来,只派了一百人随刘宽到铁场来——这一百人留在场外接应,并未随刘宽进场。
铁冶所衙门也是一座大院。
刘宽进去后,在衙门正厅落座,就着茶水稍微寒暄几句,便进入正题。
“本官此来,主要是为了实地了解六合铁场各方面情况,进行一些改善。”
“既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炼钢之事,也有意将六合铁场改建为我大明第一个钢铁厂。”
龚正、张义虽从王不群那里得知了科技司奉旨在六合铁场炼钢之事,可要将铁场改建为炼钢厂的事他们却是才听说。
“敢问刘副郎,这钢铁厂与铁场有何区别?”
刘宽闻言反问,“我路上听王主事说,六合铁场的冶铁大匠虽能以炒钢法练出钢材,却不能完全掌握。”
“每开一炉,能否炼出合格钢材(低碳钢),全看运气,是也不是?”
龚正道,“也不能说全看运气,场中冶铁经验最丰富的汤大匠几乎三炉便可炼得一炉钢材。”
“另有两位大匠,虽技艺、经验较汤大匠略有不如,却也五六炉可得一炉钢材。”
故六合铁场部分工匠既受工部管辖,也受县衙的管。
因此时已是洪武十四年,明初工匠制度已然成型。
在官办场所服役的工匠主要分为两类,轮班匠、住坐匠。
轮班匠是指从外地征召来服役的工匠,通常来讲,每班服役三月,一至五年一轮。
住坐匠则指在本地服役的工匠,一般来说,只需每月到指定场坊服役十天即可,其余时间可以自由工作。
工匠服役期间,朝廷会给予口粮、食盐,偶尔还会赏赐布帛、衣物。
此外,一工匠应役,该匠户便可免除部分杂役——正役、田赋、人头税却是不能免的。
总体来讲,明初匠户制度虽承自前元,却有革新,对工匠控制虽依旧严苛,但相较于前元到底宽仁了一些。
不过,在刘宽这个后世人看来,明初的工匠制度依旧是严酷的、不合理的···
午饭后,刘宽到驿馆小憩了一阵。
然后便带着随从人员,与王不群前往六合铁场。
路上,经刘宽询问,王不群叙说了他先来几日所了解的情况。
“六合铁场是应天府最大的铁场,便是放眼整个大明,亦可排入前十。”
“且工部的一座铁冶所就设在铁场上,有大使、副使各一位、在编吏员五人,杂吏十人。”
“有炼铁炉二十一座,炒钢炉四座,铸造炉五十座。”
“又有大小各类工匠一千一百四十八人,工余两千三五十五口···”
六合铁场离县城不过四五里地,在王不群断断续续的介绍声中,刘宽一行人没多久便到了。
刘宽坐在乌云踏雪上,放眼望去,只见这座铁场位于滁河东岸。
虽不像后世钢铁厂那样有厂方、围墙,却也有不少建筑。
其中最醒目的便是二十余座炼铁炉了——其中几座甚至冒着浓烟,显然正在作业中。
除了炼铁炉,便是工匠们的临时居所以及铁冶所衙门了。
洪武年间,朱元璋先后共设立了十三处铁冶所,以铁冶所管辖天下铁场。
也即是说,一处铁冶所通常下辖多个铁场。
如今一处铁冶所就在六合铁场,足见朝廷对六合铁场的重视。
在刘宽坐于马背眺望整个六合铁场时,两名绿袍小官带着几个吏员从铁冶所衙门快步而出,向这边赶来。
“下官六合铁冶所大使龚正(副使张义)见过上官!”
虽然只是两个八九品的绿袍小官,刘宽却也没托大,下马还了礼,道:“不必多礼,本官此番奉命来六合铁场公干,还请两位多多配合才是。”
听此,龚正、张义明显松口气。
他们这些地方上做事的小官,最怕来的上官难说话、难伺候了。
目前来看,刘宽似乎并不难说话。
身材壮实、肤色偏黑仿佛武将的龚正道:“刘副郎客气了,既有陛下旨意,职责所在,我等一定全力配合。”
“那我们便先去衙门中说话吧。”
“刘副郎请。”
就这样,刘宽带着一种随行官吏和王广岳的五十名仪鸾司将士,“进了”六合铁场。
至于周韬率领的一千飞熊卫将士,却是在县城外驻扎下来,只派了一百人随刘宽到铁场来——这一百人留在场外接应,并未随刘宽进场。
铁冶所衙门也是一座大院。
刘宽进去后,在衙门正厅落座,就着茶水稍微寒暄几句,便进入正题。
“本官此来,主要是为了实地了解六合铁场各方面情况,进行一些改善。”
“既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炼钢之事,也有意将六合铁场改建为我大明第一个钢铁厂。”
龚正、张义虽从王不群那里得知了科技司奉旨在六合铁场炼钢之事,可要将铁场改建为炼钢厂的事他们却是才听说。
“敢问刘副郎,这钢铁厂与铁场有何区别?”
刘宽闻言反问,“我路上听王主事说,六合铁场的冶铁大匠虽能以炒钢法练出钢材,却不能完全掌握。”
“每开一炉,能否炼出合格钢材(低碳钢),全看运气,是也不是?”
龚正道,“也不能说全看运气,场中冶铁经验最丰富的汤大匠几乎三炉便可炼得一炉钢材。”
“另有两位大匠,虽技艺、经验较汤大匠略有不如,却也五六炉可得一炉钢材。”
本文网址:http://www.5518a.com/xs/4/4925/39909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5518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