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立碑颂德——郑文暹[xiān]
推荐阅读:战锤:帝皇的渡鸦使者、狂野墨西哥,从越狱开始、我有一座聚财阵、名侦探柯南之琴酒立志传、大明响马、重生80年代做产业、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系统来晚了、大明:寒门辅臣、
郑文暹,元,荆州人。《大明一统志名宦》载:“郑文暹,知潜江县,导扬风化,抚宁黎元,审查冤抑,劳形案牍,公正廉洁,割断如流。既去,民立碑颂德”。《大清一统志·名宦》载:“郑文暹,荆州人。至正中知潜江县,公正廉洁,剖决如流。岁饥,发粟赈济,多所全活。”
“郑文暹,至正间知潜江,公正廉明,能导扬风化,抚宁黎民,迎事而决,狱无留滞。既去,民立碑颂之。耆儒安惟怀撰记。”顺着这条线探究,“至正间”,即元顺帝至正年间,《湖北文徵》均收录了元朝至正年间,潜江耆儒安惟怀受人之托撰写的《郑侯德政碑记》,碑文最后写道:“宣武李帅来请于予,愚辞不获。敢叙公之梗概,以备观风云者采择云。时至正七年”。这德政碑文是郑文暹离任时,潜江人民为其立的。
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天下后,没能像清王朝那样很好地融入汉文化之中,并充分利用“汉人治汉”,从中央到地方,对汉人是不信任或排挤的,凡主官基本上都是蒙古族人,就是到县一级,县之长官有知县、县尹、达鲁花赤,也就是说一县有“二长”。
郑文暹任知县行政指挥权还要受制于达鲁花赤,在这种体制下,一个知县要干成或干好一件事都是很难的。正是这种体制的先天不足,一统天下才六十多年的元朝,到了至正年间即进入元朝末年,当时,山东、河南、山西、江苏等地的民众纷纷起义反元。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知县要干好“导扬风化,抚宁黎民,迎事而决,狱无留滞”这些事是很艰难的。而郑文暹不仅干成了事,还干得很出色,在他离任后,老百姓为其树碑立传,的确令人佩服。从“德政碑记”中,得知郑文暹为潜江民众,至少干了六件让“时人皆以为激”“去后思恩”的实事、好事。
第一件是力治水患。潜江地处长江、汉江夹角地带,是江汉平原的腹地,是历经千万年洪水冲积而成的平原。旧县志载,潜江“频年汉水横溢,城郭田庐悉委巨浸”。洪水无常情,“十年淹九水”是旧时潜江民众饱受洪水之灾的真实写照。治水是旧时到潜任知县之长官最头痛的事。郑文暹上任时,碑文有如下记载:“公之下车,视民之溺如己之溺,躬督堤防为任。尽心尽力,始终不倦”。他下车伊始,即亲率衙役实地踏勘堤防,制定修堤方案,亲自督导筑堤修防。同时,他治水采取疏堵相结合的办法,一边组织民众整修江河堤防,一边“疏开沟渎以为民便”,民众积极参与治水工程,并使民众有“民不劳而功成”的喜悦感。“元至正七年,承务郎郑文暹疏筑兼行,民深德之”。也就是说,郑文暹在任潜江知县前是朝廷的承务郎,即六部各司的文职散官,官职从八品。
第二件是开仓赈灾。旧时的潜江即常遇水患,也常遭旱灾,有时甚至一年遭遇水旱两灾。郑文暹上任的第二年,即甲申年,潜江遇特大旱灾,碑文记:“甲申之旱,年谷不登,民皆缺食。老赢仆壮者,四散流离涂炭,深可悯焉”。见此情景,郑文暹“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走村串户,实地核查灾情,安抚民心,并呈报朝廷,要求开仓放粮。在朝廷准奏书还没有到的情况下,他冒革职、领罪之风险,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使全境“人得以全活者,不可以数计”。碑文说:“斯公爱民之心,救荒之政,自不逃于当世之公论”。
“郑文暹,至正间知潜江,公正廉明,能导扬风化,抚宁黎民,迎事而决,狱无留滞。既去,民立碑颂之。耆儒安惟怀撰记。”顺着这条线探究,“至正间”,即元顺帝至正年间,《湖北文徵》均收录了元朝至正年间,潜江耆儒安惟怀受人之托撰写的《郑侯德政碑记》,碑文最后写道:“宣武李帅来请于予,愚辞不获。敢叙公之梗概,以备观风云者采择云。时至正七年”。这德政碑文是郑文暹离任时,潜江人民为其立的。
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天下后,没能像清王朝那样很好地融入汉文化之中,并充分利用“汉人治汉”,从中央到地方,对汉人是不信任或排挤的,凡主官基本上都是蒙古族人,就是到县一级,县之长官有知县、县尹、达鲁花赤,也就是说一县有“二长”。
郑文暹任知县行政指挥权还要受制于达鲁花赤,在这种体制下,一个知县要干成或干好一件事都是很难的。正是这种体制的先天不足,一统天下才六十多年的元朝,到了至正年间即进入元朝末年,当时,山东、河南、山西、江苏等地的民众纷纷起义反元。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知县要干好“导扬风化,抚宁黎民,迎事而决,狱无留滞”这些事是很艰难的。而郑文暹不仅干成了事,还干得很出色,在他离任后,老百姓为其树碑立传,的确令人佩服。从“德政碑记”中,得知郑文暹为潜江民众,至少干了六件让“时人皆以为激”“去后思恩”的实事、好事。
第一件是力治水患。潜江地处长江、汉江夹角地带,是江汉平原的腹地,是历经千万年洪水冲积而成的平原。旧县志载,潜江“频年汉水横溢,城郭田庐悉委巨浸”。洪水无常情,“十年淹九水”是旧时潜江民众饱受洪水之灾的真实写照。治水是旧时到潜任知县之长官最头痛的事。郑文暹上任时,碑文有如下记载:“公之下车,视民之溺如己之溺,躬督堤防为任。尽心尽力,始终不倦”。他下车伊始,即亲率衙役实地踏勘堤防,制定修堤方案,亲自督导筑堤修防。同时,他治水采取疏堵相结合的办法,一边组织民众整修江河堤防,一边“疏开沟渎以为民便”,民众积极参与治水工程,并使民众有“民不劳而功成”的喜悦感。“元至正七年,承务郎郑文暹疏筑兼行,民深德之”。也就是说,郑文暹在任潜江知县前是朝廷的承务郎,即六部各司的文职散官,官职从八品。
第二件是开仓赈灾。旧时的潜江即常遇水患,也常遭旱灾,有时甚至一年遭遇水旱两灾。郑文暹上任的第二年,即甲申年,潜江遇特大旱灾,碑文记:“甲申之旱,年谷不登,民皆缺食。老赢仆壮者,四散流离涂炭,深可悯焉”。见此情景,郑文暹“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走村串户,实地核查灾情,安抚民心,并呈报朝廷,要求开仓放粮。在朝廷准奏书还没有到的情况下,他冒革职、领罪之风险,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使全境“人得以全活者,不可以数计”。碑文说:“斯公爱民之心,救荒之政,自不逃于当世之公论”。
本文网址:http://www.5518a.com/xs/4/4977/40097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5518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