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东林领袖——高攀龙
推荐阅读:战锤:帝皇的渡鸦使者、狂野墨西哥,从越狱开始、我有一座聚财阵、名侦探柯南之琴酒立志传、大明响马、重生80年代做产业、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八小时工作制的朝廷鹰犬、系统来晚了、大明:寒门辅臣、
高攀龙,字存之,又字云从,南直隶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上疏参劾首辅王锡爵,被贬广东揭阳典史,辞官归家,与顾宪成兄弟复建东林书院,在家讲学二十余年。重获起用,被任命为光禄寺丞,历任太常少卿、大理寺右少卿、太仆卿、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崔呈秀假造浙江税监李实奏本,诬告高攀龙等人贪污,魏忠贤借机搜捕东林党人,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
高攀龙,祖父高静成曾任浙江黄岩县令,父亲高继成生有五个子女,高攀龙排行第二,后因高静成的弟弟高静逸无子而被过继为嗣。自幼好读书懂礼仪,无锡知县李元冲聘请江右学派罗懋忠和顾宪成前来讲学,高攀龙受其影响,开始潜心研究“程朱理学”,确定了治学方向。高攀龙中进士不久后高静逸去世,高攀龙归家为嗣父守孝三年。
高攀龙服丧期满,被朝廷任命为行人司行人,执掌传圣旨、行册封等礼仪性的事务,因平时工作比较清闲,高攀龙大量阅读行人司中丰富藏书,深入钻研二程和朱子著作,亲手抄录山西大儒薛文清的《读书录》,赞赏其“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的处世态度。高攀龙还编写了《日省编》,将先朝大儒的语录附在《大学》章句之下,作为初学者的指南。又将有关儒、释差异的言论汇集成《崇正编》,以抵制王阳明“心学”所提倡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主张。
当时,四川佥事张世则呈上自己著述的《大学初义》,诋毁程朱之学,并请求颁行天下,高攀龙极力反对,上疏驳其荒谬,这本书因而未能刊行。这一时期,明神宗已长期不理政务,朝中党派纷争、宦官横行,致使政务混乱,国力日衰,高攀龙随即上《今日第一要务疏》,称欲改变皇朝岌岌可危的形势,首先必须正本,其次要“除刑戮”、“举朝讲”、“用谏臣”、“发内帑”,革新政治,但奏疏被皇帝留中不发。
侍郎赵用贤、都御史李世达等人被罢官,朝中议论多归咎首辅王锡爵,高攀龙和御史袁可立上疏,指责王锡爵排斥异己,认为皇帝不应无故贬斥大臣,并斥责郑材和杨应宿谗言诬陷,应予罢免。杨应宿则上疏弹劾高攀龙,言辞狂妄近乎荒诞,部院提请轻罚二人,神宗下旨贬高攀龙为广东揭阳典史。高攀龙自水路前往揭阳就任,在船上就订立严规,要求自己静心以涵养德性,不被外界干扰。到揭阳后,每日在官衙教授学徒,培养了不少学生,还四处察访民情吏弊,惩治地方恶霸,在揭阳停留的半年内结识了陆粹明及其老师萧自麓等人,对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高攀龙在赴任七个月后以事假归家,不久遭遇亲人病故,于是不再出仕,此后在家乡讲学二十余年,虽有言官多次推荐,但皇帝并不理会。在漆湖之畔建造一座“水居”,取名“可楼”,作为自己读书静坐的场所,除刻苦钻研外,高攀龙还参与讲学,很快成为一代儒学宗师。当时,高攀龙与顾宪成志同道合,交谊颇深,在常州知府和无锡知县的支持下,高攀龙与顾宪成等人发起重建了东林书院,并每年举行“东林大会”。初由顾宪成主持,顾宪成去世后改由高攀龙主持,直至书院被拆毁为止,当时朝野内外的士大夫无论认不认识他们本人,提起高、顾都是一致称赞。
在讲学过程中以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格标准来评议朝政,裁量人物。当时,许多与他们志趣相近的在野士大夫闻风响附,纷至沓来,在朝的李三才、赵南星、邹元标、杨涟等正直官员也与他们互通声气,遥相应和。东林书院实际上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反对派对此十分忌恨,诬之为“东林党”,污蔑他们是假借讲学以结党营私。
神宗去世,皇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明光宗,明光宗在位一月驾崩,长子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熹宗即位后,东林党人因拥戴有功而重新崛起,高攀龙被任命为光禄寺丞,又进封为光禄少卿。
高攀龙,祖父高静成曾任浙江黄岩县令,父亲高继成生有五个子女,高攀龙排行第二,后因高静成的弟弟高静逸无子而被过继为嗣。自幼好读书懂礼仪,无锡知县李元冲聘请江右学派罗懋忠和顾宪成前来讲学,高攀龙受其影响,开始潜心研究“程朱理学”,确定了治学方向。高攀龙中进士不久后高静逸去世,高攀龙归家为嗣父守孝三年。
高攀龙服丧期满,被朝廷任命为行人司行人,执掌传圣旨、行册封等礼仪性的事务,因平时工作比较清闲,高攀龙大量阅读行人司中丰富藏书,深入钻研二程和朱子著作,亲手抄录山西大儒薛文清的《读书录》,赞赏其“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的处世态度。高攀龙还编写了《日省编》,将先朝大儒的语录附在《大学》章句之下,作为初学者的指南。又将有关儒、释差异的言论汇集成《崇正编》,以抵制王阳明“心学”所提倡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主张。
当时,四川佥事张世则呈上自己著述的《大学初义》,诋毁程朱之学,并请求颁行天下,高攀龙极力反对,上疏驳其荒谬,这本书因而未能刊行。这一时期,明神宗已长期不理政务,朝中党派纷争、宦官横行,致使政务混乱,国力日衰,高攀龙随即上《今日第一要务疏》,称欲改变皇朝岌岌可危的形势,首先必须正本,其次要“除刑戮”、“举朝讲”、“用谏臣”、“发内帑”,革新政治,但奏疏被皇帝留中不发。
侍郎赵用贤、都御史李世达等人被罢官,朝中议论多归咎首辅王锡爵,高攀龙和御史袁可立上疏,指责王锡爵排斥异己,认为皇帝不应无故贬斥大臣,并斥责郑材和杨应宿谗言诬陷,应予罢免。杨应宿则上疏弹劾高攀龙,言辞狂妄近乎荒诞,部院提请轻罚二人,神宗下旨贬高攀龙为广东揭阳典史。高攀龙自水路前往揭阳就任,在船上就订立严规,要求自己静心以涵养德性,不被外界干扰。到揭阳后,每日在官衙教授学徒,培养了不少学生,还四处察访民情吏弊,惩治地方恶霸,在揭阳停留的半年内结识了陆粹明及其老师萧自麓等人,对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高攀龙在赴任七个月后以事假归家,不久遭遇亲人病故,于是不再出仕,此后在家乡讲学二十余年,虽有言官多次推荐,但皇帝并不理会。在漆湖之畔建造一座“水居”,取名“可楼”,作为自己读书静坐的场所,除刻苦钻研外,高攀龙还参与讲学,很快成为一代儒学宗师。当时,高攀龙与顾宪成志同道合,交谊颇深,在常州知府和无锡知县的支持下,高攀龙与顾宪成等人发起重建了东林书院,并每年举行“东林大会”。初由顾宪成主持,顾宪成去世后改由高攀龙主持,直至书院被拆毁为止,当时朝野内外的士大夫无论认不认识他们本人,提起高、顾都是一致称赞。
在讲学过程中以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格标准来评议朝政,裁量人物。当时,许多与他们志趣相近的在野士大夫闻风响附,纷至沓来,在朝的李三才、赵南星、邹元标、杨涟等正直官员也与他们互通声气,遥相应和。东林书院实际上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反对派对此十分忌恨,诬之为“东林党”,污蔑他们是假借讲学以结党营私。
神宗去世,皇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明光宗,明光宗在位一月驾崩,长子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熹宗即位后,东林党人因拥戴有功而重新崛起,高攀龙被任命为光禄寺丞,又进封为光禄少卿。
本文网址:http://www.5518a.com/xs/4/4977/40105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5518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