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骑兵数量问题
推荐阅读:诡异纪元:每月一个专属天赋、催泪系导演、十方乱世,人间武圣!、武动乾坤之风起青阳、这个神君正得发邪、肝出个大器晚成!、水浒:吕布坐梁山、刚准备打职业,老登逆袭系统来了、半岛:开个店,女爱豆看上我了?、从霍格沃茨到斯翠海文、
以前写到骑兵的时候,经常会有人出来说我写得太夸张了。不可能有这么多骑兵。最常引用的证据有两个,一个是说汉朝最强的汉武帝时期,全国也只能养活十万匹战马。还有一个就是说曹操在官渡之战时,骑兵都只有两百。
先要说明一点,我刚开始写到过主角的马场有了五六万俊马。实际上应该只是五六万马,而不是训练过能战斗的马。战马和一般马不同,他们都得经过一定的训练,并不是士兵的骑术好就能随便拉一匹马上战场的,所以这里面的马和上面提到的战马应该不是同一个概念。
再来说说那两个数据。
第一个是说汉武帝时期只能养活十万匹战马的说法。
刚开始还以为是真的,因为印象中好像武帝是没派过十万人以上的骑兵。就拿来《汉书》翻了翻。武帝元朔“六年春二月,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骑出定襄,斩首三千余级。”十余万骑,不是十万余骑,光是这一点,就可以说明这个论据是站不住脚的了。在细细的查一下,发现这已经是武帝派第四次派卫青为将大规模对匈奴用兵了。其他人为将的还有好几次,也就是说,大汉对匈奴几次用兵后,还能出动十几万骑兵。
接着翻,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将四将军出定襄,将军去病出代,各将五万骑。步兵踵军后数十万人。青至幕北围单于,斩首万九千级,至阗颜山乃还。去病与左贤王战,斩获首虏七万余级,封狼居胥山乃还。”最有名的封狼居胥山之战,出的骑兵数不多不少,刚好是十万人。
我估计那个说汉武帝全国只能养活十万战马的说法,就是来自这里。
可是在这前面,是大汉连续十几次的对匈奴用兵,里面死伤的马匹又有多少,大汉在这之前,还没有缺过马。直到元狩五年“天下马少,平牡马,匹二十万。”马可不是一年可以一换的,从元光元年(前134年)到元狩五年(前124年)的十年间,最高峰的养马数应该不会低于二十万。
下面一个数据,更证实了我的想法。
“元封元年(前110年)冬十月,(武帝)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
一次出动十八万骑兵,这有力的说明了当时的大汉养马数量绝对不再二十万匹之下。因为还有提供后勤的大量骡马,运粮的不少马都是没法做战马的劣马,加上民间的一些马,总数也应该有几万。
汉武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才不过三千多万,到后来还下降了不少。再看看汉末,顺帝时共计4915万人口,到桓帝时增加到5648万,灵帝初期还是上升,等到经历黄巾之乱,人口还是有五千万上下。当黄巾之乱结束时,正是各地大量扩军备战,训练战马的时候,北方那个武将不是穷兵黩武的买马建军。只不过当时史官无法具体考证,欠缺相关记载而已。出现和汉武帝时期一样的马匹数量完全可以理解。何况还比他少很多呢。(董卓的西凉是武帝后期才有的,它的西凉军不应该算在里面)
上次好像还有人说北方鲜卑,乌桓,夫余三族联合出了六万骑兵不正常。可实际上,匈奴几次小规模入侵,每次也都有好几万骑呀。
第二个就是说曹操在官渡之战时,骑兵都只有两百。
翻《后汉书》,只找到“操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攻破琼等,悉斩之。”
翻《三国志》,有一点眉目,上面有“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这样一段话。这是关于救援白马的遭遇战,不能具体说明曹操有多少骑兵。
再翻,又找到了“公与绍相持,繇为司隶,送马二千余匹以给军。”钟繇在官渡之战时曾经给过曹操两千匹马,也许是曹操没好好利用,反正后来再没看到官渡之战部分有关骑兵的叙述。
从上面就能看出,曹操官渡之战时仅有两百骑兵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就算站得住脚,我们再来想想,曹操从招兵发家到官渡之战,他待的都是什么地方,青州,兖州,豫州,唯一可以养马的地方就是司州了,他有出产马匹的地方吗?
曹操的马少,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而且,更关键的一点是,官渡之战时,中原已经持续了十几年的动乱。此时就算有好马,只要不是产地,也该战死的差不多了。
我的书中号称要建立十万弓骑,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建立过,真正的弓骑兵是六万不到点,这可是五六年的训练结果。他们的马,也是外购加饲养慢慢培育的。到了现在,包括原来那两万骑劣马的弓骑,全部的弓骑兵也只剩下不到四万人了。这就是战争,如果没有一个高的起点,难道还能越打越多吗,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本事的。更何况,是战马这种非人力可以控制的东西,就算毛先生骑着他打仗,也会有损伤的。
最后要说的是,本书只是一本小说,并不是严格的历史书。各种夸大夸张的描写肯定不少,我只能尽量考虑大家的意见。一定要深追究的话,那也只能说对不起,我不能认同这个意见。
(草草打就,可能有不少错别字,大家将就着看一下,今天太累,得去睡了!)
先要说明一点,我刚开始写到过主角的马场有了五六万俊马。实际上应该只是五六万马,而不是训练过能战斗的马。战马和一般马不同,他们都得经过一定的训练,并不是士兵的骑术好就能随便拉一匹马上战场的,所以这里面的马和上面提到的战马应该不是同一个概念。
再来说说那两个数据。
第一个是说汉武帝时期只能养活十万匹战马的说法。
刚开始还以为是真的,因为印象中好像武帝是没派过十万人以上的骑兵。就拿来《汉书》翻了翻。武帝元朔“六年春二月,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兵十余万骑出定襄,斩首三千余级。”十余万骑,不是十万余骑,光是这一点,就可以说明这个论据是站不住脚的了。在细细的查一下,发现这已经是武帝派第四次派卫青为将大规模对匈奴用兵了。其他人为将的还有好几次,也就是说,大汉对匈奴几次用兵后,还能出动十几万骑兵。
接着翻,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将四将军出定襄,将军去病出代,各将五万骑。步兵踵军后数十万人。青至幕北围单于,斩首万九千级,至阗颜山乃还。去病与左贤王战,斩获首虏七万余级,封狼居胥山乃还。”最有名的封狼居胥山之战,出的骑兵数不多不少,刚好是十万人。
我估计那个说汉武帝全国只能养活十万战马的说法,就是来自这里。
可是在这前面,是大汉连续十几次的对匈奴用兵,里面死伤的马匹又有多少,大汉在这之前,还没有缺过马。直到元狩五年“天下马少,平牡马,匹二十万。”马可不是一年可以一换的,从元光元年(前134年)到元狩五年(前124年)的十年间,最高峰的养马数应该不会低于二十万。
下面一个数据,更证实了我的想法。
“元封元年(前110年)冬十月,(武帝)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
一次出动十八万骑兵,这有力的说明了当时的大汉养马数量绝对不再二十万匹之下。因为还有提供后勤的大量骡马,运粮的不少马都是没法做战马的劣马,加上民间的一些马,总数也应该有几万。
汉武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才不过三千多万,到后来还下降了不少。再看看汉末,顺帝时共计4915万人口,到桓帝时增加到5648万,灵帝初期还是上升,等到经历黄巾之乱,人口还是有五千万上下。当黄巾之乱结束时,正是各地大量扩军备战,训练战马的时候,北方那个武将不是穷兵黩武的买马建军。只不过当时史官无法具体考证,欠缺相关记载而已。出现和汉武帝时期一样的马匹数量完全可以理解。何况还比他少很多呢。(董卓的西凉是武帝后期才有的,它的西凉军不应该算在里面)
上次好像还有人说北方鲜卑,乌桓,夫余三族联合出了六万骑兵不正常。可实际上,匈奴几次小规模入侵,每次也都有好几万骑呀。
第二个就是说曹操在官渡之战时,骑兵都只有两百。
翻《后汉书》,只找到“操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攻破琼等,悉斩之。”
翻《三国志》,有一点眉目,上面有“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这样一段话。这是关于救援白马的遭遇战,不能具体说明曹操有多少骑兵。
再翻,又找到了“公与绍相持,繇为司隶,送马二千余匹以给军。”钟繇在官渡之战时曾经给过曹操两千匹马,也许是曹操没好好利用,反正后来再没看到官渡之战部分有关骑兵的叙述。
从上面就能看出,曹操官渡之战时仅有两百骑兵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就算站得住脚,我们再来想想,曹操从招兵发家到官渡之战,他待的都是什么地方,青州,兖州,豫州,唯一可以养马的地方就是司州了,他有出产马匹的地方吗?
曹操的马少,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而且,更关键的一点是,官渡之战时,中原已经持续了十几年的动乱。此时就算有好马,只要不是产地,也该战死的差不多了。
我的书中号称要建立十万弓骑,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建立过,真正的弓骑兵是六万不到点,这可是五六年的训练结果。他们的马,也是外购加饲养慢慢培育的。到了现在,包括原来那两万骑劣马的弓骑,全部的弓骑兵也只剩下不到四万人了。这就是战争,如果没有一个高的起点,难道还能越打越多吗,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本事的。更何况,是战马这种非人力可以控制的东西,就算毛先生骑着他打仗,也会有损伤的。
最后要说的是,本书只是一本小说,并不是严格的历史书。各种夸大夸张的描写肯定不少,我只能尽量考虑大家的意见。一定要深追究的话,那也只能说对不起,我不能认同这个意见。
(草草打就,可能有不少错别字,大家将就着看一下,今天太累,得去睡了!)
本文网址:http://www.5518a.com/xs/7/7528/58185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5518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