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风雨年月 第三十三章节 浴血湘北(八)
推荐阅读:苟在战锤当暗精、晚承妆、致命打击:枪火游侠佣兵路、从素晴开始的红魔族传说、万古刀、红尘炼心之心有千百劫、元初小道士纵横天下、文公、综武之战狂澜、全球首富:神级再造系统、
第6战区部队在宜昌的四外攻击,其重点是在东山寺一线,但未能最后突破,但第32军、第2军、第75军第13师却在10月10日上午攻占宜昌郊区多处据点,并从东面突入宜昌城,与日军展开巷战。不过由于日军以飞机20架向中**队猛烈轰炸,并施放毒气。各部队伤亡很大,乃撤至城外。
午后,第6战区长官司令部下令调整部署,准备再攻。军事委员会鉴于日军返转部队已接近宜昌,为避免陷于被动,遂电令第六战区停止攻击,将部队有计划撤至城外,控制要点,进行休整。这样中**队开始撤离战场,第6战区反攻宜昌的作战至此结束。
而此时,日军冈村宁次中将指挥的华北方面军为策应第11军的长沙作战,也于10月2日以第35师团自新乡以南发起进攻,强渡黄河之后,于10月4日却轻易击退第1战区第3集团军部队,占领中原重镇郑州。
长沙作战结束后,军委会于10月16日至21日,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进行作战总结,军委会认为由于兵力部署和战场准备不相配合,未能适时集中主力于决战场发挥统合战力,尤其是将主力-第4军、第37军、第10军、第74军先后投入正面,逐次参加战斗,这种添油战术最为不利。
虽然此战对日军来说,是“在激烈动荡的国际局势中受到极严格制约的条件下作战的”其参谋本部要求尽早结束作战,以便准备对南方用兵,因而第11军攻占长沙仅两天便迅速返转,退回原防。重庆军政当局曾借此宣扬日军是被中**队击溃、中国取得了第二次长沙大捷,从政治角度看,军政当的宣传可以理解的,毕竟中国需要以此鼓舞士气、民心,维护国际形象,但军事角度上,谁也不能否则长沙作战是失败的。
军事委员会有计划地组织.第3战区、第5战区、第6战区、第9战区之间的战略协同和战役协同,特别是指示第6战区发起对宜昌的反攻作战,都属正确的决策,反映出在战争指导上的积极意图。尤其是对宜昌的反攻,无论在规模和斗志上都超出日军的预料。但中国方面在这次会战中的失利和失误则是更多的。
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在会战总结报告中都承认,对敌情判断不当,友军彼此不信任,致乏协力,部队运动迟缓,师以下军官战术修养不够,指挥能力薄弱,部队纪律太坏,执行命令不彻底,训练不足,仍有呆守阵地的习惯,不知控制预备队。
部署指挥不当而陷于被动,更是大问题所在。
虽然军事委员会、第9战区都曾.明白指出日军第11军处于第3战区、第5战区、第6战区、第9战区的战略包围中,是有利态势。但第9战区的战役指导方针和实际部署却使得自己从而一次又一次陷于被动。虽然战前,第9战区的作战指导方针中提到在汨水以南捞刀河两岸地区对日军实施反击并歼灭之。但却是只是建立在日军在突过新墙河、汨水后必受到很大杀伤和消耗,战力大减的基础上,这种情况下或许选定在汨水以南与其决战是有利的。而且这只从决战的地域上考虑,根本是一厢情愿。
实际上可以看得出,这次长沙会战中日军的兵力.相当集中,且在强渡新墙河、汨水时并未受到重大损失,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突击力。第9战区的设想与战役的实际发展不符,又没有应付意外情况的预案,故而只会陷于被动。
而从从兵力部署和使用来看,第9战区并没有将主.力控制于外侧机动位置,无论在新墙河南岸还是在汨水南岸,守备部队都处于日军主力的进攻正面,侧面力量极弱,不可能对日军翼侧构成威胁;而在日军突破汨水后,第9战区仍按原计划将增援的第26军、第10军、第74军一字摆在日军进攻的正面,企图阻止日军并和日军决战,而且这些兵力的投入是逐次投入,结果反被日军各个击破,徒增伤亡。待到日军突过捞刀河,第9战区已无预备队可用,全面陷于被动,使得日军进占长沙。
这样一来第九战区在作战计划中强调的“应运.用诱敌歼灭战法”,也就等于是结果成为一句空话。所有在会战期间,实际上不是第9战区在诱使日军就范,而是日军的快速攻势迫使第9战区长官司令部手忙脚乱、处处就范。上下组织指挥如此,则全战役陷于被动和不利就是必然的了。
更糟糕的是,军.委会情报部门对日军的情报工作不详,并没有第11军队动向理应给予更敏锐、更密切的监视。而日军方面为准备此次会战,从8月中旬起即从鄂西、鄂南、赣北抽调部队,向湘北集中。如此大规模的部队调动,无论是军事委员会的情报部门,还是第3战区、第5战区、第6战区、第9战区,甚至就是在当面接触的各部队,在长达1个月的时间里都毫无察觉,直到日军要发动全面攻势前一两天,才发现日军已在湘北集结重兵。
故而当战事开始之时,第9战区因情况不明,对会战无从进行、也来不及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以致其第一线守备部队第4军、第58军甚至被日军吸引胶着于大云山,虽然在发现日军主力在湘北集中之后,乘夜匆匆转回新墙河以南,但部队刚进入阵地,喘息未定,日军已开始强渡新墙河的进攻,使得各部队在仓促之间,举步维艰、步步失策。
反之而砍,日军情报部门却多次破译第9战区电报,对第9战区部署行动了如指掌,所以能及时调整部署,甚至是追着第9战区的各部队实施打击。
各战区之间的配合也不密切,虽然军委会在9月20日及以后多次电令第3战区、第5战区、第6战区应当乘日军兵力集中于湘北、其他方面兵力减少之机发起反攻,以策应第9战区作战;同时也令第9战区尽可能拖住日军,以利其他战区反攻。尽管这一想法和要求都是积极的,但实施情况却是十分不理想。第3战区、第5战区只是对日军进行了较广泛的袭扰活动,除第3战区以第100军对南昌外围据点的攻击兵力稍大外,其余的反击都只是投入较少兵力,反击规模有限,并没有挥战略外线优势,更谈不上牵制日军、起到策应作用了。
第6战区反攻宜昌的作战具有相当规模,不仅是对第9战区最有力的策应,也是在这几年来,正面战场上少有的积极行动,是值得称许的,但这次反攻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攻击宜昌的兵力不够集中、开始攻击的时间稍晚,对日军返回的情报并没有捕捉到,更没有拿捏好,以至于功亏一篑。第5战区没有能够同时积极行动,主动配合,如以较大兵力切实遮断汉(口)宜(昌)公路、京汉铁路南段、迟滞日军由湘北返转鄂西,或许能给第6战区再争取到几天时间,则克复宜昌、予以第13师团以重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南岳军事会议的第一天,除了总结之外,还宣布了此次作战的赏罚令,奖赏了克复长沙的赵季平暂编第6师,。对第99师295团1营营长-曹克人少校坚守湘阴,顽强抗击了多倍之敌,最后全营官兵壮烈战死和第190师副师长赖传湘率部杀敌直至牺牲的英勇行为均予以表彰。而却对第74军58师-廖龄奇师长予以逮捕。
对于这则消息,周成义倒是感到意外,但也不是很愕然。虽然此战第74军伤亡惨重,第58师伤亡55%,第57师伤亡40%,但这并不是廖龄奇被逮捕的原因所在,因为毕竟作战失败的责任是战区长官司令部,就是杀头,挨个杀,也杀不到他廖龄奇,然而导致这位58师的师长被逮捕的原因却是另外一起事情。
当初接到战区长官司令部的撤退命令之后,李天霞第51师、余程万第57师最先摆脱了日军的纠缠,顺利撤出战场,而第58师则因已在春华山一线陷入与日军的激烈胶着之中,难以迅速脱离战场,损失最重。不过尽管在激战中伤亡近半,并且被完全优势的日军包围切割,但是58师依然突围而出。本来在这样极端不利的态势下,能够将部队撤下来,避免全师覆没的命运,廖龄奇也算大功一件了,但是他接下来的举动是导致了他现在的这番局面。
当初撤退下来之后,廖龄奇并没有执行战区长官司令部要58师退往浏阳的命令,而是自行将一部由湘阴港渡浏阳河,集结于镇头市西南许家桥、土桥及南门坝一线,收容从日军包围中突围出来的58师各团、营、连部队,随后在收容完毕之后,他又强行拦下一列火车,将残部拉到株州整理,而自己则顺道回祁阳探亲去了,没有再参加后期的会战。
而恰巧的是,在回家的火车上,廖龄奇遇到了第9战区长官司令部的一名高参,而当这位参谋回到战区长官部后,则向薛岳报告了这件事。本身廖龄奇擅自将部队后运株州,不仅是直接藐视了战区长官部的权威,也被认为是畏战逃跑行为,而且还是使得58师并没有参加10月初发起的侧击作战。而51师、57师却是参与了。
午后,第6战区长官司令部下令调整部署,准备再攻。军事委员会鉴于日军返转部队已接近宜昌,为避免陷于被动,遂电令第六战区停止攻击,将部队有计划撤至城外,控制要点,进行休整。这样中**队开始撤离战场,第6战区反攻宜昌的作战至此结束。
而此时,日军冈村宁次中将指挥的华北方面军为策应第11军的长沙作战,也于10月2日以第35师团自新乡以南发起进攻,强渡黄河之后,于10月4日却轻易击退第1战区第3集团军部队,占领中原重镇郑州。
长沙作战结束后,军委会于10月16日至21日,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进行作战总结,军委会认为由于兵力部署和战场准备不相配合,未能适时集中主力于决战场发挥统合战力,尤其是将主力-第4军、第37军、第10军、第74军先后投入正面,逐次参加战斗,这种添油战术最为不利。
虽然此战对日军来说,是“在激烈动荡的国际局势中受到极严格制约的条件下作战的”其参谋本部要求尽早结束作战,以便准备对南方用兵,因而第11军攻占长沙仅两天便迅速返转,退回原防。重庆军政当局曾借此宣扬日军是被中**队击溃、中国取得了第二次长沙大捷,从政治角度看,军政当的宣传可以理解的,毕竟中国需要以此鼓舞士气、民心,维护国际形象,但军事角度上,谁也不能否则长沙作战是失败的。
军事委员会有计划地组织.第3战区、第5战区、第6战区、第9战区之间的战略协同和战役协同,特别是指示第6战区发起对宜昌的反攻作战,都属正确的决策,反映出在战争指导上的积极意图。尤其是对宜昌的反攻,无论在规模和斗志上都超出日军的预料。但中国方面在这次会战中的失利和失误则是更多的。
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在会战总结报告中都承认,对敌情判断不当,友军彼此不信任,致乏协力,部队运动迟缓,师以下军官战术修养不够,指挥能力薄弱,部队纪律太坏,执行命令不彻底,训练不足,仍有呆守阵地的习惯,不知控制预备队。
部署指挥不当而陷于被动,更是大问题所在。
虽然军事委员会、第9战区都曾.明白指出日军第11军处于第3战区、第5战区、第6战区、第9战区的战略包围中,是有利态势。但第9战区的战役指导方针和实际部署却使得自己从而一次又一次陷于被动。虽然战前,第9战区的作战指导方针中提到在汨水以南捞刀河两岸地区对日军实施反击并歼灭之。但却是只是建立在日军在突过新墙河、汨水后必受到很大杀伤和消耗,战力大减的基础上,这种情况下或许选定在汨水以南与其决战是有利的。而且这只从决战的地域上考虑,根本是一厢情愿。
实际上可以看得出,这次长沙会战中日军的兵力.相当集中,且在强渡新墙河、汨水时并未受到重大损失,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突击力。第9战区的设想与战役的实际发展不符,又没有应付意外情况的预案,故而只会陷于被动。
而从从兵力部署和使用来看,第9战区并没有将主.力控制于外侧机动位置,无论在新墙河南岸还是在汨水南岸,守备部队都处于日军主力的进攻正面,侧面力量极弱,不可能对日军翼侧构成威胁;而在日军突破汨水后,第9战区仍按原计划将增援的第26军、第10军、第74军一字摆在日军进攻的正面,企图阻止日军并和日军决战,而且这些兵力的投入是逐次投入,结果反被日军各个击破,徒增伤亡。待到日军突过捞刀河,第9战区已无预备队可用,全面陷于被动,使得日军进占长沙。
这样一来第九战区在作战计划中强调的“应运.用诱敌歼灭战法”,也就等于是结果成为一句空话。所有在会战期间,实际上不是第9战区在诱使日军就范,而是日军的快速攻势迫使第9战区长官司令部手忙脚乱、处处就范。上下组织指挥如此,则全战役陷于被动和不利就是必然的了。
更糟糕的是,军.委会情报部门对日军的情报工作不详,并没有第11军队动向理应给予更敏锐、更密切的监视。而日军方面为准备此次会战,从8月中旬起即从鄂西、鄂南、赣北抽调部队,向湘北集中。如此大规模的部队调动,无论是军事委员会的情报部门,还是第3战区、第5战区、第6战区、第9战区,甚至就是在当面接触的各部队,在长达1个月的时间里都毫无察觉,直到日军要发动全面攻势前一两天,才发现日军已在湘北集结重兵。
故而当战事开始之时,第9战区因情况不明,对会战无从进行、也来不及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以致其第一线守备部队第4军、第58军甚至被日军吸引胶着于大云山,虽然在发现日军主力在湘北集中之后,乘夜匆匆转回新墙河以南,但部队刚进入阵地,喘息未定,日军已开始强渡新墙河的进攻,使得各部队在仓促之间,举步维艰、步步失策。
反之而砍,日军情报部门却多次破译第9战区电报,对第9战区部署行动了如指掌,所以能及时调整部署,甚至是追着第9战区的各部队实施打击。
各战区之间的配合也不密切,虽然军委会在9月20日及以后多次电令第3战区、第5战区、第6战区应当乘日军兵力集中于湘北、其他方面兵力减少之机发起反攻,以策应第9战区作战;同时也令第9战区尽可能拖住日军,以利其他战区反攻。尽管这一想法和要求都是积极的,但实施情况却是十分不理想。第3战区、第5战区只是对日军进行了较广泛的袭扰活动,除第3战区以第100军对南昌外围据点的攻击兵力稍大外,其余的反击都只是投入较少兵力,反击规模有限,并没有挥战略外线优势,更谈不上牵制日军、起到策应作用了。
第6战区反攻宜昌的作战具有相当规模,不仅是对第9战区最有力的策应,也是在这几年来,正面战场上少有的积极行动,是值得称许的,但这次反攻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攻击宜昌的兵力不够集中、开始攻击的时间稍晚,对日军返回的情报并没有捕捉到,更没有拿捏好,以至于功亏一篑。第5战区没有能够同时积极行动,主动配合,如以较大兵力切实遮断汉(口)宜(昌)公路、京汉铁路南段、迟滞日军由湘北返转鄂西,或许能给第6战区再争取到几天时间,则克复宜昌、予以第13师团以重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南岳军事会议的第一天,除了总结之外,还宣布了此次作战的赏罚令,奖赏了克复长沙的赵季平暂编第6师,。对第99师295团1营营长-曹克人少校坚守湘阴,顽强抗击了多倍之敌,最后全营官兵壮烈战死和第190师副师长赖传湘率部杀敌直至牺牲的英勇行为均予以表彰。而却对第74军58师-廖龄奇师长予以逮捕。
对于这则消息,周成义倒是感到意外,但也不是很愕然。虽然此战第74军伤亡惨重,第58师伤亡55%,第57师伤亡40%,但这并不是廖龄奇被逮捕的原因所在,因为毕竟作战失败的责任是战区长官司令部,就是杀头,挨个杀,也杀不到他廖龄奇,然而导致这位58师的师长被逮捕的原因却是另外一起事情。
当初接到战区长官司令部的撤退命令之后,李天霞第51师、余程万第57师最先摆脱了日军的纠缠,顺利撤出战场,而第58师则因已在春华山一线陷入与日军的激烈胶着之中,难以迅速脱离战场,损失最重。不过尽管在激战中伤亡近半,并且被完全优势的日军包围切割,但是58师依然突围而出。本来在这样极端不利的态势下,能够将部队撤下来,避免全师覆没的命运,廖龄奇也算大功一件了,但是他接下来的举动是导致了他现在的这番局面。
当初撤退下来之后,廖龄奇并没有执行战区长官司令部要58师退往浏阳的命令,而是自行将一部由湘阴港渡浏阳河,集结于镇头市西南许家桥、土桥及南门坝一线,收容从日军包围中突围出来的58师各团、营、连部队,随后在收容完毕之后,他又强行拦下一列火车,将残部拉到株州整理,而自己则顺道回祁阳探亲去了,没有再参加后期的会战。
而恰巧的是,在回家的火车上,廖龄奇遇到了第9战区长官司令部的一名高参,而当这位参谋回到战区长官部后,则向薛岳报告了这件事。本身廖龄奇擅自将部队后运株州,不仅是直接藐视了战区长官部的权威,也被认为是畏战逃跑行为,而且还是使得58师并没有参加10月初发起的侧击作战。而51师、57师却是参与了。
本文网址:http://www.5518a.com/xs/8/8962/62455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5518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