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930
推荐阅读:我就是超级警察、从龙族开始的女主之路、全家变纸片人,我只想拍全家福啊、联盟:开局唢呐,送走了周姐呆妹、刚到二次元的我是不是利益相关、老实人逆袭2003、怪谈摄影师、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悟性逆天,在现实世界创造五雷法、截教扫地仙的诸天修行、
[921]
很快毛海峰就找到了他想要的那堆文件而一一打开之后他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先是一大摞请战的公文主要作者是俞大猷和卢镗内容不外乎痛恨倭寇要把汪直扒皮抽筋之类但当毛海峰翻到这堆公文的最下面时他现了另一封截然不同的文书。
这是一封写给朝廷的奏疏文中反复为汪直说话并表示应以和为贵不能动武作者是胡宗宪。
看完了这封文书毛海峰彻底放心了他躺到了床上静悄悄地平复着自己那紧张到极点的情绪。
当然他并不知道就在他翻阅文书的时候有双眼睛一直在注视着他这就是应该早已睡着的胡宗宪大人事实上他比毛海峰还要紧张----如果兄弟你翻不到我就白忙活了。
第二天一早吃了定心丸的毛海峰高兴地去向胡宗宪告别胡宗宪并没有留他因为他们之间已经不必再谈些什么了。
你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如此兴奋。毛海峰略带得意地离开了这里。
其实我全都知道。胡宗宪似乎更有得意的理由。
汪直终于相信了胡宗宪因为他相信自己养子的亲眼所见于是在犹豫片刻之后他提出了最后的条件:
“派一个人过来做人质我就上岸归顺。”
作为胡宗宪的亲信夏正承担了这个重任他孤身前往敌船以换取汪直的信任遗憾的是这位仁兄再也没能回去因为一个愚蠢的错误。
嘉靖三十六年(1557)十一月在打了几年交道之后胡宗宪和汪直这两位老对手终于见面并坐在了一起正如胡宗宪所承诺的那样他对待汪直十分客气且从不限制他的自由这倒不是因为胡大人坚持泱泱大国诚信为本只不过是面对强者时的必然准则。
历史告诉我们所谓道德与公理只有在实力相等的情况下才能拿出来讨论所以徐海死了而汪直还活着。
对于这一点汪直本人有着十分清醒地认识所以他放心大胆地参观旅游等待着朝廷开出的价码。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到目前为止参与这场智力游戏的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徐海、汪直、徐渭、胡宗宪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懂得规则也愿赌服输。可惜这个世界上总是不缺蠢人的。
吃饱喝足玩够之后汪直觉得闷了这时胡宗宪对他说你去杭州转转吧。
这是一个让他后悔了一辈子的建议。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922]
汪直高高兴兴地去了杭州胡宗宪与徐渭商议多年费尽心机的除倭大计将就此被彻底葬送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一个白痴的横空出世。
这个白痴的名字叫做王本固。
王本固先生的职位是浙江巡按御史几年之前这原本是胡宗宪的工作但要和他的前任比起来这位继任者的智慧水平足可以牢牢地定格在低能的标准线上。
我们之前说过巡按御史只是七品但是权力很大可以负责监督巡抚和总督并有权上奏而这位王本固先生人如其名本就是个固执的人不见抗倭有何成就但见口水飞溅横流。
胡宗宪对这个人十分头疼但又不好得罪他一直以来都是消极应对这次汪直去杭州胡宗宪怕这个二百五惹事提前打了招呼让他妥善接待安排住处
当汪直到达杭州的时候王本固履行了他的诺言为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了一个居所----牢房。
王本固先生的逻辑很简单汪直是倭寇那就应该抓起来况且这么多年自己什么贡献都没做现在这么一条大鱼送上门来不拿去邀功还要等什么?
胡宗宪气坏了他立刻派人找到王本固要他放人然而王御史打仗抗倭都是白痴水平告状却是专家他当即向朝廷上书说自己做得没错与此同时他还极其无耻地进行了猜测----胡宗宪如此袒护汪直是否违犯纪律受了贿赂?
胡宗宪反复上书希望朝廷考虑实际情况不要杀掉汪直让他为朝廷效力约束倭寇(系番夷心)。然而朝廷中的无数“正义凛然”之士立即慷慨陈词说胡宗宪竟敢公开放纵罪犯其中必有内情等等一时之间大有把胡宗宪关入监狱之势。
为了不致跟汪直作邻居胡宗宪向现实妥协了他上书修正了自己意见并表明态度:同意处死汪直。
数年辛苦筹划就此全部毁于一旦。
在接到消息之后毛海峰当即处死了夏正并且残忍地肢解了他这也是他泄愤怒的唯一方法。
一年之后汪直被押赴刑场处决与他一同被杀的还有他的儿子。就如同那封让胡宗宪瞠目结舌的信件一样汪直在这最后一刻面对他的儿子再次做出了一个判断----他一生中最为大胆的判断。
[923]
“杀我一人无碍只是苦了两浙百姓(浙东和浙西)我死之后此地必大乱十年!”
事实证明这是一句十分靠谱的话。
黑暗的降临
在汪直被抓之后胡宗宪的情绪落到了最低点自抗倭以来他从未如此不知所措多年的经验告诉他汪直的死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无数的倭寇将登上海岸任意妄为烧杀抢掠再也没有人能够束缚他们。而凭借目前的军力根本无法阻拦他们的暴行。
最黑暗的时刻就要来到了。
无计可施胡宗宪急忙去找徐渭可徐师爷却比他更激动刚见面就操一口绍兴话大骂道:
“王本固这个死捏子该杀!该杀!”
这里稍微普及一下绍兴话所谓捏子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白痴呆子。
于是胡总督不急了他静静地看着徐渭等待着他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位仁兄唾沫横飞之后总是会有主意的。
可这一次似乎例外了徐渭骂完后竟然陷入了沉默一句话也不说。
胡宗宪终于坐不住了他言打破了寂静:
“事已至此纵骂也无益眼前局势危急该如何应对?”
徐渭思虑良久终于说出了一个回答:
“如今招抚不成唯有一战了。
但这个答案是胡宗宪不想听到也不能接受的如果能打早就打了何必玩那么多花样等到今天?
但现在他已别无选择。
其实一直以来胡宗宪都屈辱中忍耐着无论汪直也好徐海也好海盗也好汉奸也好毕竟都是倭寇并不是胡宗宪的客人更不是他的朋友他们带领日本人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本不用跟他们客气之所以以礼相待步步为营只是因为实力不足而已。
但一忍再忍一让再让而今却是青山依旧血水长流。
实力不济也罢力不能支也罢既然忍无可忍那就无需再忍了。
胡宗宪终于拍案而起泄出心中所有的愤怒:
“开战!不信我中国无人!”
一场惊天动地的决战就此拉开序幕。
[924]
胡宗宪开始调兵遣将储备粮草修筑工事他十分清楚在前方等待着他的将是长期而艰苦卓绝的持久战争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拉开这场战争序幕的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惨败。
所谓万事开头难为了搞个开门红胡宗宪派出了自己的最强部属俞大猷率领最精锐的部队进攻一个看似已然唾手可得的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汪直的养子毛海峰在汪直被捕之后他杀掉了夏正却没有能够逃走在岑港被明军团团围住此时他的手下已逃散大半只余不到千人。
胡宗宪以数倍的兵力和名将出马准备一举扫灭这个走投无路的余孽。
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战斗正式开始。
此时的俞大猷已经升任都督佥事手握军权身经百战连他也认为打败毛海峰易如反掌。
但这个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它总能带给人们惊喜俞大猷集结大军进攻遭到顽强抵抗被敌方击退。
所谓胜败兵家常事俞大猷并不以为意但不久后他就现事情有点不对劲了。
进攻从春天开始一直打到了夏天风景变了天气变了每天的战报却从未改变俞大猷拿出了看家本领6战海战长矛火炮挖坑耍诈能用的都用了岑港和毛海峰却依然纹丝不动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明军的进攻。
毛海峰拼命了不但是为了求生更是出于愤怒在这场高水平的智力游戏中他曾无比信任胡宗宪相信他的许诺相信事情终究会有一个妥善的解决。
但是当汪直被捕的消息传来时他的所有期冀都变成了怒火他认为自己被欺骗了在他眼中胡宗宪和王本固都是朝廷的人没有任何区别。
俗话说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这人要不怕死也就没啥怕的了俞大侠虽然武功盖世也盖不住这位玩命的哥们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一通王八拳下来横扫少林的俞大侠也没了办法。
仗就这么打了下去日日打夜夜打春天走了夏天来了又是一个深秋。俞大猷急了胡宗宪也急了这么打下去大伙就得在岑港过年了。
但他们终究没有和毛海峰共庆新春说起来这还要归功于他们的一位共同领导----嘉靖。
上万人打上千人打得春去秋来竟然还没有个结果嘉靖气得脑袋冒烟:你们都是饭桶不成?!
他直接下达了命令:
浙江总兵俞大猷作战不利限期一月必取岑港!如到期不取自总兵以下全数撤职查办!
[925]
这回俞大侠麻烦了他去找胡宗宪想请领导帮忙解决问题。
然而胡宗宪却连连摆手愁眉苦脸地告诉他:打仗我是不行的这个问题只有靠老兄你自己了希望你早日建功不然兄弟我迟早要跟着你一起下台。
找组织也不行了俞大猷一跺脚咬着牙又回了前线督促军队日夜攻打但毛海峰这次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誓顽抗到底攻了二十多天仍然没有效果。
眼看日期快到俞大猷百般无奈只得用上了最后一招----开会。
在会上俞大猷再次鼓励部下奋勇作战而且丝毫不怕丢脸当众宣读了皇帝骂他的那封谕示然后明白地告诉大家皇帝怒了后果很严重你们还有什么本事赶紧使出来要不然等老子完蛋了你们一个也跑不掉!都得陪我下去!
这话是有来由的嘉靖的旨意讲明如不能按时歼敌自总兵以下全数革职查问总兵是俞大猷下面还有好几个级别分别是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俞大侠的意思是这是个集体大黑锅我要背你们也得要背!
大家都慌了为了保住饭碗纷纷回营积极准备。就在这时一个参将找到了俞大猷自告奋勇地表示愿意充当先锋剿灭毛海峰。
看着这位毛遂自荐的参将俞大猷出了疑问:
“你有把握吗?”
参将信心十足地回答道:
“必尽全力以获全胜!”
俞大猷点了点头但心里实在没谱自己都打不了的仗谁能打?不过火烧眉毛之际也只能凑合了。
但这位参将领命之后却没有立即行动反而减少了进攻次数只是每天派几个小兵到敌军阵前叫阵除此之外啥也不干。俞大猷多次催促却依然故我从不动兵。
期限越来越近皇帝也等不及了还没到一个月就下令免去俞大猷等人的官职末了还放了句话----暂不追究戴罪立功。
免了职还叫不追究?照这意思如果再打不下来大家就要手牵手进牢房了就在俞大侠心急如焚准备亲自抄家伙出去拼命的时候捷报传来岑港终于被攻克了。
一直以来俞大猷的这位部属并没有消极怠工因为他使用的是一种极为巧妙的心理战术先减缓进攻的节奏麻痹对方紧绷的神经同时仔细勘查地形选择合适的突破口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动总攻歼灭敌军。
就这样历时近半年的岑港之战落下了帷幕在此战中明军伤亡近三千余人歼敌不到千人并有部分倭寇成功突围逃窜可谓是灰头土面丢尽了脸。
[926]
但嘉靖同志还是很够意思的他兑现了承诺没有处罚俞大猷等人并将他们官复原职。
逃过一劫的俞大猷感慨万千专程找到他的那位得力部下由衷地感叹道:
“惭愧惭愧我不如你啊。”
这话其实不新鲜因为俞大侠一向是个谦虚的人然而后世之人几乎一致认定他的这句话并非谦虚而是事实。
伟大的俞大猷终于遇到了一个比他更伟大的将领因为这位参将的名字叫做戚继光。
生下来就是将军
洪武十四年(1381),名将傅友德、蓝玉率军远征云南一路所向披靡战况十分顺利不久之后元朝守将梁王自尽云南全境平定。
战争结束之后傅友德依照惯例向朝廷送交了阵亡军官名单以供追认。
而当朱元璋翻阅这份名单时目光却停留在了一个名字上----戚祥。
这是个他所熟悉的名字二十八年前(元至正十三年1353)当他刚与郭子兴决裂进军定远之时这个人赶来投奔他并作为他的亲兵跟随他东征西讨立下了很多功劳。
于是他下达了一道影响深远的命令:
“授戚祥之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任职登州卫指挥佥事世袭罔替!”
所谓世袭罔替就是说从今以后这家人只要不死绝能生儿子这个将军的位置就是他们戚家的直到大明公司倒闭为止。
于是自此之后戚家一直揣着这张长期饭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历代子孙才能实在有限虽说勤勤恳恳却也没出什么了不得的人物直到一百四十八年后的那个深夜。
嘉靖七年(1528)十月初一江南漕运把总戚景通在不安中等来了儿子的诞生虽说出生时间是在子时但等戚老爹忙完妇产科工作时
天已经亮了。
东方破晓太阳初起阳光射透云层耀眼的光辉映照着世间万物戚景通放下了手中的尿布看着窗外阴霾尽去光照万里的一幕给自己的儿子取下了名字:
“就叫他继光吧。”
[927]
在日本的战史书籍中,有一个用来形容战争结局的词语使用频率极高那就是玉碎.
但这里的所谓玉碎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样豪壮因为根据日本人的习惯只要死在战场上无论你是战死、病死、饿死、还是逃跑时不幸摔死统统都叫玉碎。
比如当年孙立人在缅甸大败日军活埋上千名日本兵日本国内的相关标题就是大日本帝国缅甸皇军英勇玉碎----虽然一点也不英勇。
如果把这个概念套用到戚继光的身上那他的外号就应该叫粉碎机因为根据统计在那几年但凡遇上他的日本倭寇玉碎率一般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戚继光历十三战每战横扫敌军几近全歼最大伤亡仅六十九人敌我伤亡平均比例为3o:1空前绝后彪炳史册。
戚继光这个名字将成为倭寇们最可怕的噩梦。
自古以来爵位可以世袭但天才是不世出的作为天才的父亲戚景通实在是个能力很一般的人但他也有着两个不可多得的优点:老实、肯干。
所以虽然他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官运却也不错从登州指挥佥事升任大宁都指挥使最后还荣调进京担任神机营副将成为明军中的高级将领。
一般说来老爹是高干家里自然差不了然而戚继光却是个例外从小他的生活条件就很一般这都要归功于他的父亲。
戚景通是个老实人而且为人正直从不搞灰色收入曾几次主动上交工作对象送来的红包屡次获得上级表扬几十年如一日只靠工资过日子而在明代这种行为的唯一结果就是清贫。
但戚景通并不以为意相反他还反复教导儿子要学习自己的好榜样要为官清廉建功立业。
事实证明戚继光成功地达到了父亲的要求----仅限于第二点。
和众多读书人一样戚继光自幼苦读私塾由于他家境一般且衣着朴素许多富家子弟都瞧不起他。
然而在他读到十岁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教书先生走进学堂没有讲课却郑重其事地告诉所有同学从今以后和戚继光同学玩耍的时候要千万当心不要有危险动作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是会有大麻烦的因为戚同学已经是四品将军了。
戚继光出生的时候戚景通已经五十多岁了到了嘉靖十七年(1538)他估摸着自己年纪大了就退休回了家按照朝廷规定和个人意愿他的职位将由十岁的戚继光继承虽说手续还没有办但戚继光已经是名义上的将军了。
[928]
一般人读几十年书考中个进士最多也就混个六七品官还要苦巴巴熬资历戚继光同学年仅十岁已然官居四品。所谓的**就是这样炼成的。
但这对于戚继光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好事很快,一个难题就将摆在他的面前。
因为根据朝廷规定象戚继光这样的中高级别干部出门必须要坐马车可是戚继光家条件有限买不起车坐11路车又太丢面子无奈之下只好改成家里蹲了。
于是十岁的戚将军被迫辍学呆在家里苦读。此时一位老师听说了这件事便主动表示愿意上门教戚继光读书。
戚继光自然十分高兴却又担心收费问题那年头请个家庭教师比买辆车也便宜不了多少。
但是过了很久这位老师却从没有提过钱的事情每天自费来往教完走人连饭都不吃。
戚继光十分纳闷也感到非常愧疚一天他花了点钱准备了非常丰盛的饭菜想请老师吃顿饭。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老师看见满桌饭菜竟然勃然大怒不但不吃还大声训斥道:
“你家境清贫却如此奢费难道我到你这里是为了吃饭吗?”
戚继光一语不立刻撤走了饭菜老师的面孔才好看了些他语重心长地对戚继光说道:
“你虽是世袭将军却如此勤奋好学实在难得我上门教你只愿你日后坚持不懈早日成才报效国家便已不负我所望了。”
面对这位无私的导师戚继光无言以对只能眼含泪水郑重地向老师行礼。
日子依然继续着家境依然清贫老师依然来访依然分文不收而戚继光也依然苦读不辍但改变在不知不觉中生着。
清苦却坚持操守严谨而不计得失从父亲和老师那里戚继光确立了他一生的处事准则----以天下为己任岂计个人荣辱!
于是在不久后的一个夜晚秉烛苦读之时少年戚继光挥笔写下了一千古名作以及他一生的理想: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在此后的四十年中他一直虔诚地坚持着这个伟大的信念。
[929]
基本功是很重要的
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七岁的戚继光准备出了他要去北京继承父亲的职位虽说名义上已经接班但无论如何程序还是要走一遍的。
办完手续之后戚继光正式赶赴山东办理交接就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他刚满十八岁。
但等他到地方一看才由衷地感叹政府实在是太信任自己了信任得过了头。
登州是山东沿海重镇光驻军就有数千人加上兼管的军屯民政加起来大致有上万人而且这帮人长期不打仗都混成了兵油子每天只是混吃等死还喜欢搞**。
热血青年戚继光对此十分不满他大张旗鼓地进行了改革严肃考勤制度整顿军纪可谓是雷声阵阵。
遗憾的是偏偏就不下雨口号喊得震天响却无人理会毕竟大家心里都有数:你爷爷在的时候就这个样你小子胡子都没长起来就想跟前辈过招?
这是戚继光学到的第一课他终于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像他父亲和老师那样的人永远只是少数派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还必须学会妥协。对于这一点他比他未来的盟友张居正醒悟得更早。
事情办不下去戚继光却并不气馁因为他已经找到了一个更有意义的目标。每天早上他开始跑步锻炼身体操练武艺进行高强度体能训练还悬梁刺股用功苦读。
戚继光正在备考他准备参加武举考试。
虽说已经是四品武官但戚继光仍然打算去考试这倒不是他吃饱饭没事干跟自己过不去而是因为在明代考试成绩实在太过重要管你是皇亲国戚、**如果不是进士出身总会被人当作伪劣产品。
此外参加这一考试还可以锻炼体质促进新陈代谢顺便学点武艺加强基本功,实在是有益身心。
事实证明戚继光的这一选择十分英明在十年之后的那片高地他付出的努力将得到最大的回报。
嘉靖二十八年(1549)戚继光参加武举乡试一举中第成为了武举人
第二年戚继光打点行装前往北京参加会试一般说来结果无非两种考中或考不中可是戚继光同学偏偏遇上了第三种
虽然许多史籍对戚继光参加会试的成绩没有提及但据某些材料显示他的考试成绩可能十分不理想如果就此考下去估计也只能是打包走人改日再见。
[93o]
考试即将接近尾声就在戚继光准备卷铺盖的时候兵部侍郎杨守谦突然跑来告诉大家:不管考得好还是考得差统统都不要考了同学们马上集合抄起家伙跟我上吧。
俺答来了“庚戌之变”爆了。
这自然是件麻烦事但对戚继光而言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正是在这次事变中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挥他写的《备俺答策》也广泛流传获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戚继光的命运就此被彻底改变“庚戍之变”后朝廷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务决定调集山东、山西等地部分军队轮流守边界之前出尽风头的戚继光自然难逃法眼光荣中标。
这是一个旁人避之不及的苦差然而戚继光高兴地去了他将在那里开始自己传奇的一生。
在行进的路上面对着险峻去路和茫茫前方戚继光再次坚定了他的理想:
歧路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这将是他一生的选择。
然而这个选择的开头并不顺利戚将军在边境的日子过得实在不爽因为他被分配驻守的地方是蓟门。
原先在山东的时候虽说手下都是一帮兵油子好歹自己还是个四品指挥说话算数。而蓟门为明朝四大防区之一(宣、大、蓟、辽)高级军官一抓一大把什么都轮不到戚继光他在这里只能干干巡哨之类的活很少有实践操作、指挥军队的机会。
于是度过了看似平淡无奇的三年之后他又回到了山东在很多人看来这位曾被兵部领导寄予厚望的年轻人毫无成就只是白白混了三年。
但事实并非如此。
岑港之战后俞大猷对戚继光的战术十分钦佩曾好奇地问过他一个问题:你的战法由何处学来源于何时?
戚继光回答是当年在蓟门巡边时所学。
俞大猷十分吃惊一个巡边的小官又没有打过大仗何以如此精通兵法?
戚继光十分自豪地答复了他的疑问----自学成才。
他告诉俞大猷在蓟门的那三年中无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差事他总是带着一本书反复翻阅日夜苦读而他所领悟的军法之秘诀大都来自此书。
遗憾的是这本书并不是俞大猷最喜欢的《易经》它的名字叫孙子兵法。
很快毛海峰就找到了他想要的那堆文件而一一打开之后他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先是一大摞请战的公文主要作者是俞大猷和卢镗内容不外乎痛恨倭寇要把汪直扒皮抽筋之类但当毛海峰翻到这堆公文的最下面时他现了另一封截然不同的文书。
这是一封写给朝廷的奏疏文中反复为汪直说话并表示应以和为贵不能动武作者是胡宗宪。
看完了这封文书毛海峰彻底放心了他躺到了床上静悄悄地平复着自己那紧张到极点的情绪。
当然他并不知道就在他翻阅文书的时候有双眼睛一直在注视着他这就是应该早已睡着的胡宗宪大人事实上他比毛海峰还要紧张----如果兄弟你翻不到我就白忙活了。
第二天一早吃了定心丸的毛海峰高兴地去向胡宗宪告别胡宗宪并没有留他因为他们之间已经不必再谈些什么了。
你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如此兴奋。毛海峰略带得意地离开了这里。
其实我全都知道。胡宗宪似乎更有得意的理由。
汪直终于相信了胡宗宪因为他相信自己养子的亲眼所见于是在犹豫片刻之后他提出了最后的条件:
“派一个人过来做人质我就上岸归顺。”
作为胡宗宪的亲信夏正承担了这个重任他孤身前往敌船以换取汪直的信任遗憾的是这位仁兄再也没能回去因为一个愚蠢的错误。
嘉靖三十六年(1557)十一月在打了几年交道之后胡宗宪和汪直这两位老对手终于见面并坐在了一起正如胡宗宪所承诺的那样他对待汪直十分客气且从不限制他的自由这倒不是因为胡大人坚持泱泱大国诚信为本只不过是面对强者时的必然准则。
历史告诉我们所谓道德与公理只有在实力相等的情况下才能拿出来讨论所以徐海死了而汪直还活着。
对于这一点汪直本人有着十分清醒地认识所以他放心大胆地参观旅游等待着朝廷开出的价码。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到目前为止参与这场智力游戏的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徐海、汪直、徐渭、胡宗宪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懂得规则也愿赌服输。可惜这个世界上总是不缺蠢人的。
吃饱喝足玩够之后汪直觉得闷了这时胡宗宪对他说你去杭州转转吧。
这是一个让他后悔了一辈子的建议。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922]
汪直高高兴兴地去了杭州胡宗宪与徐渭商议多年费尽心机的除倭大计将就此被彻底葬送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一个白痴的横空出世。
这个白痴的名字叫做王本固。
王本固先生的职位是浙江巡按御史几年之前这原本是胡宗宪的工作但要和他的前任比起来这位继任者的智慧水平足可以牢牢地定格在低能的标准线上。
我们之前说过巡按御史只是七品但是权力很大可以负责监督巡抚和总督并有权上奏而这位王本固先生人如其名本就是个固执的人不见抗倭有何成就但见口水飞溅横流。
胡宗宪对这个人十分头疼但又不好得罪他一直以来都是消极应对这次汪直去杭州胡宗宪怕这个二百五惹事提前打了招呼让他妥善接待安排住处
当汪直到达杭州的时候王本固履行了他的诺言为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了一个居所----牢房。
王本固先生的逻辑很简单汪直是倭寇那就应该抓起来况且这么多年自己什么贡献都没做现在这么一条大鱼送上门来不拿去邀功还要等什么?
胡宗宪气坏了他立刻派人找到王本固要他放人然而王御史打仗抗倭都是白痴水平告状却是专家他当即向朝廷上书说自己做得没错与此同时他还极其无耻地进行了猜测----胡宗宪如此袒护汪直是否违犯纪律受了贿赂?
胡宗宪反复上书希望朝廷考虑实际情况不要杀掉汪直让他为朝廷效力约束倭寇(系番夷心)。然而朝廷中的无数“正义凛然”之士立即慷慨陈词说胡宗宪竟敢公开放纵罪犯其中必有内情等等一时之间大有把胡宗宪关入监狱之势。
为了不致跟汪直作邻居胡宗宪向现实妥协了他上书修正了自己意见并表明态度:同意处死汪直。
数年辛苦筹划就此全部毁于一旦。
在接到消息之后毛海峰当即处死了夏正并且残忍地肢解了他这也是他泄愤怒的唯一方法。
一年之后汪直被押赴刑场处决与他一同被杀的还有他的儿子。就如同那封让胡宗宪瞠目结舌的信件一样汪直在这最后一刻面对他的儿子再次做出了一个判断----他一生中最为大胆的判断。
[923]
“杀我一人无碍只是苦了两浙百姓(浙东和浙西)我死之后此地必大乱十年!”
事实证明这是一句十分靠谱的话。
黑暗的降临
在汪直被抓之后胡宗宪的情绪落到了最低点自抗倭以来他从未如此不知所措多年的经验告诉他汪直的死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无数的倭寇将登上海岸任意妄为烧杀抢掠再也没有人能够束缚他们。而凭借目前的军力根本无法阻拦他们的暴行。
最黑暗的时刻就要来到了。
无计可施胡宗宪急忙去找徐渭可徐师爷却比他更激动刚见面就操一口绍兴话大骂道:
“王本固这个死捏子该杀!该杀!”
这里稍微普及一下绍兴话所谓捏子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白痴呆子。
于是胡总督不急了他静静地看着徐渭等待着他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位仁兄唾沫横飞之后总是会有主意的。
可这一次似乎例外了徐渭骂完后竟然陷入了沉默一句话也不说。
胡宗宪终于坐不住了他言打破了寂静:
“事已至此纵骂也无益眼前局势危急该如何应对?”
徐渭思虑良久终于说出了一个回答:
“如今招抚不成唯有一战了。
但这个答案是胡宗宪不想听到也不能接受的如果能打早就打了何必玩那么多花样等到今天?
但现在他已别无选择。
其实一直以来胡宗宪都屈辱中忍耐着无论汪直也好徐海也好海盗也好汉奸也好毕竟都是倭寇并不是胡宗宪的客人更不是他的朋友他们带领日本人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本不用跟他们客气之所以以礼相待步步为营只是因为实力不足而已。
但一忍再忍一让再让而今却是青山依旧血水长流。
实力不济也罢力不能支也罢既然忍无可忍那就无需再忍了。
胡宗宪终于拍案而起泄出心中所有的愤怒:
“开战!不信我中国无人!”
一场惊天动地的决战就此拉开序幕。
[924]
胡宗宪开始调兵遣将储备粮草修筑工事他十分清楚在前方等待着他的将是长期而艰苦卓绝的持久战争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拉开这场战争序幕的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惨败。
所谓万事开头难为了搞个开门红胡宗宪派出了自己的最强部属俞大猷率领最精锐的部队进攻一个看似已然唾手可得的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汪直的养子毛海峰在汪直被捕之后他杀掉了夏正却没有能够逃走在岑港被明军团团围住此时他的手下已逃散大半只余不到千人。
胡宗宪以数倍的兵力和名将出马准备一举扫灭这个走投无路的余孽。
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战斗正式开始。
此时的俞大猷已经升任都督佥事手握军权身经百战连他也认为打败毛海峰易如反掌。
但这个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它总能带给人们惊喜俞大猷集结大军进攻遭到顽强抵抗被敌方击退。
所谓胜败兵家常事俞大猷并不以为意但不久后他就现事情有点不对劲了。
进攻从春天开始一直打到了夏天风景变了天气变了每天的战报却从未改变俞大猷拿出了看家本领6战海战长矛火炮挖坑耍诈能用的都用了岑港和毛海峰却依然纹丝不动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明军的进攻。
毛海峰拼命了不但是为了求生更是出于愤怒在这场高水平的智力游戏中他曾无比信任胡宗宪相信他的许诺相信事情终究会有一个妥善的解决。
但是当汪直被捕的消息传来时他的所有期冀都变成了怒火他认为自己被欺骗了在他眼中胡宗宪和王本固都是朝廷的人没有任何区别。
俗话说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这人要不怕死也就没啥怕的了俞大侠虽然武功盖世也盖不住这位玩命的哥们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一通王八拳下来横扫少林的俞大侠也没了办法。
仗就这么打了下去日日打夜夜打春天走了夏天来了又是一个深秋。俞大猷急了胡宗宪也急了这么打下去大伙就得在岑港过年了。
但他们终究没有和毛海峰共庆新春说起来这还要归功于他们的一位共同领导----嘉靖。
上万人打上千人打得春去秋来竟然还没有个结果嘉靖气得脑袋冒烟:你们都是饭桶不成?!
他直接下达了命令:
浙江总兵俞大猷作战不利限期一月必取岑港!如到期不取自总兵以下全数撤职查办!
[925]
这回俞大侠麻烦了他去找胡宗宪想请领导帮忙解决问题。
然而胡宗宪却连连摆手愁眉苦脸地告诉他:打仗我是不行的这个问题只有靠老兄你自己了希望你早日建功不然兄弟我迟早要跟着你一起下台。
找组织也不行了俞大猷一跺脚咬着牙又回了前线督促军队日夜攻打但毛海峰这次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誓顽抗到底攻了二十多天仍然没有效果。
眼看日期快到俞大猷百般无奈只得用上了最后一招----开会。
在会上俞大猷再次鼓励部下奋勇作战而且丝毫不怕丢脸当众宣读了皇帝骂他的那封谕示然后明白地告诉大家皇帝怒了后果很严重你们还有什么本事赶紧使出来要不然等老子完蛋了你们一个也跑不掉!都得陪我下去!
这话是有来由的嘉靖的旨意讲明如不能按时歼敌自总兵以下全数革职查问总兵是俞大猷下面还有好几个级别分别是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俞大侠的意思是这是个集体大黑锅我要背你们也得要背!
大家都慌了为了保住饭碗纷纷回营积极准备。就在这时一个参将找到了俞大猷自告奋勇地表示愿意充当先锋剿灭毛海峰。
看着这位毛遂自荐的参将俞大猷出了疑问:
“你有把握吗?”
参将信心十足地回答道:
“必尽全力以获全胜!”
俞大猷点了点头但心里实在没谱自己都打不了的仗谁能打?不过火烧眉毛之际也只能凑合了。
但这位参将领命之后却没有立即行动反而减少了进攻次数只是每天派几个小兵到敌军阵前叫阵除此之外啥也不干。俞大猷多次催促却依然故我从不动兵。
期限越来越近皇帝也等不及了还没到一个月就下令免去俞大猷等人的官职末了还放了句话----暂不追究戴罪立功。
免了职还叫不追究?照这意思如果再打不下来大家就要手牵手进牢房了就在俞大侠心急如焚准备亲自抄家伙出去拼命的时候捷报传来岑港终于被攻克了。
一直以来俞大猷的这位部属并没有消极怠工因为他使用的是一种极为巧妙的心理战术先减缓进攻的节奏麻痹对方紧绷的神经同时仔细勘查地形选择合适的突破口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动总攻歼灭敌军。
就这样历时近半年的岑港之战落下了帷幕在此战中明军伤亡近三千余人歼敌不到千人并有部分倭寇成功突围逃窜可谓是灰头土面丢尽了脸。
[926]
但嘉靖同志还是很够意思的他兑现了承诺没有处罚俞大猷等人并将他们官复原职。
逃过一劫的俞大猷感慨万千专程找到他的那位得力部下由衷地感叹道:
“惭愧惭愧我不如你啊。”
这话其实不新鲜因为俞大侠一向是个谦虚的人然而后世之人几乎一致认定他的这句话并非谦虚而是事实。
伟大的俞大猷终于遇到了一个比他更伟大的将领因为这位参将的名字叫做戚继光。
生下来就是将军
洪武十四年(1381),名将傅友德、蓝玉率军远征云南一路所向披靡战况十分顺利不久之后元朝守将梁王自尽云南全境平定。
战争结束之后傅友德依照惯例向朝廷送交了阵亡军官名单以供追认。
而当朱元璋翻阅这份名单时目光却停留在了一个名字上----戚祥。
这是个他所熟悉的名字二十八年前(元至正十三年1353)当他刚与郭子兴决裂进军定远之时这个人赶来投奔他并作为他的亲兵跟随他东征西讨立下了很多功劳。
于是他下达了一道影响深远的命令:
“授戚祥之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任职登州卫指挥佥事世袭罔替!”
所谓世袭罔替就是说从今以后这家人只要不死绝能生儿子这个将军的位置就是他们戚家的直到大明公司倒闭为止。
于是自此之后戚家一直揣着这张长期饭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历代子孙才能实在有限虽说勤勤恳恳却也没出什么了不得的人物直到一百四十八年后的那个深夜。
嘉靖七年(1528)十月初一江南漕运把总戚景通在不安中等来了儿子的诞生虽说出生时间是在子时但等戚老爹忙完妇产科工作时
天已经亮了。
东方破晓太阳初起阳光射透云层耀眼的光辉映照着世间万物戚景通放下了手中的尿布看着窗外阴霾尽去光照万里的一幕给自己的儿子取下了名字:
“就叫他继光吧。”
[927]
在日本的战史书籍中,有一个用来形容战争结局的词语使用频率极高那就是玉碎.
但这里的所谓玉碎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样豪壮因为根据日本人的习惯只要死在战场上无论你是战死、病死、饿死、还是逃跑时不幸摔死统统都叫玉碎。
比如当年孙立人在缅甸大败日军活埋上千名日本兵日本国内的相关标题就是大日本帝国缅甸皇军英勇玉碎----虽然一点也不英勇。
如果把这个概念套用到戚继光的身上那他的外号就应该叫粉碎机因为根据统计在那几年但凡遇上他的日本倭寇玉碎率一般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戚继光历十三战每战横扫敌军几近全歼最大伤亡仅六十九人敌我伤亡平均比例为3o:1空前绝后彪炳史册。
戚继光这个名字将成为倭寇们最可怕的噩梦。
自古以来爵位可以世袭但天才是不世出的作为天才的父亲戚景通实在是个能力很一般的人但他也有着两个不可多得的优点:老实、肯干。
所以虽然他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官运却也不错从登州指挥佥事升任大宁都指挥使最后还荣调进京担任神机营副将成为明军中的高级将领。
一般说来老爹是高干家里自然差不了然而戚继光却是个例外从小他的生活条件就很一般这都要归功于他的父亲。
戚景通是个老实人而且为人正直从不搞灰色收入曾几次主动上交工作对象送来的红包屡次获得上级表扬几十年如一日只靠工资过日子而在明代这种行为的唯一结果就是清贫。
但戚景通并不以为意相反他还反复教导儿子要学习自己的好榜样要为官清廉建功立业。
事实证明戚继光成功地达到了父亲的要求----仅限于第二点。
和众多读书人一样戚继光自幼苦读私塾由于他家境一般且衣着朴素许多富家子弟都瞧不起他。
然而在他读到十岁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教书先生走进学堂没有讲课却郑重其事地告诉所有同学从今以后和戚继光同学玩耍的时候要千万当心不要有危险动作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是会有大麻烦的因为戚同学已经是四品将军了。
戚继光出生的时候戚景通已经五十多岁了到了嘉靖十七年(1538)他估摸着自己年纪大了就退休回了家按照朝廷规定和个人意愿他的职位将由十岁的戚继光继承虽说手续还没有办但戚继光已经是名义上的将军了。
[928]
一般人读几十年书考中个进士最多也就混个六七品官还要苦巴巴熬资历戚继光同学年仅十岁已然官居四品。所谓的**就是这样炼成的。
但这对于戚继光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好事很快,一个难题就将摆在他的面前。
因为根据朝廷规定象戚继光这样的中高级别干部出门必须要坐马车可是戚继光家条件有限买不起车坐11路车又太丢面子无奈之下只好改成家里蹲了。
于是十岁的戚将军被迫辍学呆在家里苦读。此时一位老师听说了这件事便主动表示愿意上门教戚继光读书。
戚继光自然十分高兴却又担心收费问题那年头请个家庭教师比买辆车也便宜不了多少。
但是过了很久这位老师却从没有提过钱的事情每天自费来往教完走人连饭都不吃。
戚继光十分纳闷也感到非常愧疚一天他花了点钱准备了非常丰盛的饭菜想请老师吃顿饭。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老师看见满桌饭菜竟然勃然大怒不但不吃还大声训斥道:
“你家境清贫却如此奢费难道我到你这里是为了吃饭吗?”
戚继光一语不立刻撤走了饭菜老师的面孔才好看了些他语重心长地对戚继光说道:
“你虽是世袭将军却如此勤奋好学实在难得我上门教你只愿你日后坚持不懈早日成才报效国家便已不负我所望了。”
面对这位无私的导师戚继光无言以对只能眼含泪水郑重地向老师行礼。
日子依然继续着家境依然清贫老师依然来访依然分文不收而戚继光也依然苦读不辍但改变在不知不觉中生着。
清苦却坚持操守严谨而不计得失从父亲和老师那里戚继光确立了他一生的处事准则----以天下为己任岂计个人荣辱!
于是在不久后的一个夜晚秉烛苦读之时少年戚继光挥笔写下了一千古名作以及他一生的理想: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在此后的四十年中他一直虔诚地坚持着这个伟大的信念。
[929]
基本功是很重要的
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七岁的戚继光准备出了他要去北京继承父亲的职位虽说名义上已经接班但无论如何程序还是要走一遍的。
办完手续之后戚继光正式赶赴山东办理交接就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他刚满十八岁。
但等他到地方一看才由衷地感叹政府实在是太信任自己了信任得过了头。
登州是山东沿海重镇光驻军就有数千人加上兼管的军屯民政加起来大致有上万人而且这帮人长期不打仗都混成了兵油子每天只是混吃等死还喜欢搞**。
热血青年戚继光对此十分不满他大张旗鼓地进行了改革严肃考勤制度整顿军纪可谓是雷声阵阵。
遗憾的是偏偏就不下雨口号喊得震天响却无人理会毕竟大家心里都有数:你爷爷在的时候就这个样你小子胡子都没长起来就想跟前辈过招?
这是戚继光学到的第一课他终于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像他父亲和老师那样的人永远只是少数派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还必须学会妥协。对于这一点他比他未来的盟友张居正醒悟得更早。
事情办不下去戚继光却并不气馁因为他已经找到了一个更有意义的目标。每天早上他开始跑步锻炼身体操练武艺进行高强度体能训练还悬梁刺股用功苦读。
戚继光正在备考他准备参加武举考试。
虽说已经是四品武官但戚继光仍然打算去考试这倒不是他吃饱饭没事干跟自己过不去而是因为在明代考试成绩实在太过重要管你是皇亲国戚、**如果不是进士出身总会被人当作伪劣产品。
此外参加这一考试还可以锻炼体质促进新陈代谢顺便学点武艺加强基本功,实在是有益身心。
事实证明戚继光的这一选择十分英明在十年之后的那片高地他付出的努力将得到最大的回报。
嘉靖二十八年(1549)戚继光参加武举乡试一举中第成为了武举人
第二年戚继光打点行装前往北京参加会试一般说来结果无非两种考中或考不中可是戚继光同学偏偏遇上了第三种
虽然许多史籍对戚继光参加会试的成绩没有提及但据某些材料显示他的考试成绩可能十分不理想如果就此考下去估计也只能是打包走人改日再见。
[93o]
考试即将接近尾声就在戚继光准备卷铺盖的时候兵部侍郎杨守谦突然跑来告诉大家:不管考得好还是考得差统统都不要考了同学们马上集合抄起家伙跟我上吧。
俺答来了“庚戌之变”爆了。
这自然是件麻烦事但对戚继光而言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正是在这次事变中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挥他写的《备俺答策》也广泛流传获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戚继光的命运就此被彻底改变“庚戍之变”后朝廷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务决定调集山东、山西等地部分军队轮流守边界之前出尽风头的戚继光自然难逃法眼光荣中标。
这是一个旁人避之不及的苦差然而戚继光高兴地去了他将在那里开始自己传奇的一生。
在行进的路上面对着险峻去路和茫茫前方戚继光再次坚定了他的理想:
歧路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这将是他一生的选择。
然而这个选择的开头并不顺利戚将军在边境的日子过得实在不爽因为他被分配驻守的地方是蓟门。
原先在山东的时候虽说手下都是一帮兵油子好歹自己还是个四品指挥说话算数。而蓟门为明朝四大防区之一(宣、大、蓟、辽)高级军官一抓一大把什么都轮不到戚继光他在这里只能干干巡哨之类的活很少有实践操作、指挥军队的机会。
于是度过了看似平淡无奇的三年之后他又回到了山东在很多人看来这位曾被兵部领导寄予厚望的年轻人毫无成就只是白白混了三年。
但事实并非如此。
岑港之战后俞大猷对戚继光的战术十分钦佩曾好奇地问过他一个问题:你的战法由何处学来源于何时?
戚继光回答是当年在蓟门巡边时所学。
俞大猷十分吃惊一个巡边的小官又没有打过大仗何以如此精通兵法?
戚继光十分自豪地答复了他的疑问----自学成才。
他告诉俞大猷在蓟门的那三年中无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差事他总是带着一本书反复翻阅日夜苦读而他所领悟的军法之秘诀大都来自此书。
遗憾的是这本书并不是俞大猷最喜欢的《易经》它的名字叫孙子兵法。
本文网址:http://www.5518a.com/xs/9/9016/62583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5518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