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1140
推荐阅读:我就是超级警察、从龙族开始的女主之路、全家变纸片人,我只想拍全家福啊、联盟:开局唢呐,送走了周姐呆妹、刚到二次元的我是不是利益相关、老实人逆袭2003、怪谈摄影师、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悟性逆天,在现实世界创造五雷法、截教扫地仙的诸天修行、
[1121]
书院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形式明代许多书院历史十分悠久流传五六百年的不在少数今天说起外国的牛津、剑桥一算历史多少多少年简直牛得不行再一看国内某大某大撑死了也就一百多年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实际上大可不必自卑因为古代书院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不过是大学这词更时髦而已要知道欧洲最老的巴黎大学也就是1261年才成立而且基本上都是教些神学之类的鬼玩意这也难怪当时欧洲都是一帮职业文盲骑着马提着长矛到处冲能读懂拉丁语的人扳着指头都能数出来鬼才有心思上什么大学中国的书院倒是有始有终一直之乎者也了上千年到清朝末年基本都停的停改的改这一改就把历史也改没了年头从头算起。
但在书院上千年的历史中明代书院是极为特别的因为它除了教书外还喜欢搞政治。
所谓搞政治也就是一些下岗或上岗的官员没事干的时候去书院讲课谈人生谈理想时不时还骂骂人脾气大致如此而已看上去好像也没啥但到嘉靖年间一个大麻烦来了。
麻烦是王守仁同志带来的因为此时他的思想已然成为了一种潮流在当时的书院里如果讲课的时候不讲心学那是要被轰下台的按说讲心学就讲心学似乎也没什么可问题在于心学的内容有点不妥用通俗的话说是比较反动。
在这段时间心学的主流学派是泰州学派偏偏这一派喜欢搞思想解放、性解放之类的玩意还经常批评朝政张居正因为搞独裁常被骂得狗血淋头搞得朝廷也很头疼。
这要换在徐阶时代估计也没啥可张居正先生就不同了他是一个眼里不揉沙子的角色无论是天涯还是海角只要得罪了他那是绝对跑不掉的。一个人惹我就灭一个人一千个人惹我就灭一千人!
于是在一夜之间几乎全国所有有影响的书院都被查封学生都被赶回了家老师都下了岗。
事情到这里似乎该结束了然而张居正同志实在不是个省油的灯他不但要抓群体还要抓典型。
[1122]
所谓抓典型就是从群众之中挑选一个带头的把他当众干掉以达到警示后人的目的。
而这次的典型就是何心隐。
这位明代第一神秘人物实在太爱管闲事在批评张居正的群众队伍里他经常走在第一线。平日也是来无影去无踪东一榔头西一棍打了就走绝不过夜而且上到大学士下到街头混混都是他的朋友可谓神通广大。
事实证明他看人的眼光也很准十四年前当他离开京城之时就曾断言过兴灭王学之人只在张居正。
现在他的预言终于得到了实现以最为不幸的方式。
在万历七年(1579)的一天优哉游哉了半辈子的何心隐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当他在外地讲学之时湖广巡抚王之垣突然派兵前去缉拿将他一举抓获带回了衙门还没等大家缓过神来官方消息已传出:根据朝廷惯例犯人刚到衙门的兄弟们都要意思意思给他两棍没想到何心隐体质太弱竟然一打就死。遗憾之至已妥善安排其后事并予安葬。
事情一出天下哗然王学门人一拥而上痛骂王之垣但人已经死了王巡抚又十分配合表示愿意背这个黑锅也不火大家骂足了几个月就此收场。
当然了这事到底是谁干的大家心里都有数。
这位泰州学派的领军人物虽然通晓黑白张居正大人却是黑白通吃虽然何心隐是他老师(徐阶)的同门虽然何心隐曾经与他并肩作战共同解决了严嵩。
但对张居正而言朋友还是敌人只有一个判断标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曾经的敌人除掉了曾经的学生除掉了曾经的盟友也除掉了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坚信这是值得的。
当然了作为大明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做了这么多工作也受了这么多的苦再过苦日子似乎也有点说不过去而在这一点上张居正同志是个明白人。
于是张先生的许多幸福生活方式也随之流传千古而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他的那顶轿子。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轿子无非是四个人抬着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往前走轿子里的人跟坐牢似的转个身也难。
应该说这些都没错但如果你看到了张居正先生的轿子你就会感叹这个世界的神奇。
[1123]
张先生的交通工具不叫轿子它有个专门名称----如意斋。一般人坐一般轿子张大人不是一般人轿子自然也不一般别人的轿子四个人抬张大人的轿子嘛……
下面我们先详细介绍一下此轿的运行原理以及乘坐体验。
该轿子(?)由真定地方知府赶制轿内空间广阔据估算面积大致不低于五十平方共分为会客室和卧室两部分会客室用来会见各地来客卧室则用于日常休息为防止张大人出行途中内急找不到厕所该轿特设有卫生间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此外由于考虑到旅途辛苦轿子的两旁还设有观景走廊以保证张大人在工作之余可以凭栏远眺如果有了兴趣还能做两诗。
而且张大人公务繁忙很多杂务自己不方便处理所以在轿中还有两个仆人负责张大人的饮食起居。
此外全轿乘坐舒适操作便利并实现了全语音控制让停就停让走就走决不含糊也不会出现水箱缺水、油箱缺油、更换轮胎、机械故障之类的烦人事情。
你说这么大的轿子得多少人抬?
我看至少也要十几个人吧。
十几个人?那是垫脚的!三十二个人起还不打折少一个人你都抬不起来张大人的原则是不计成本只要风头!
相信我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关于这部分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顺便补充一句这顶轿子除了在京城里面转转之外还经常跑长途张居正曾经坐着这东西回过荆州老家其距离大致是今天京广线从北京出到武汉的路程全部共计一千多公里想想当年那时候坐着这么个大玩意招摇过市实在是拉风到了极点。
这段史料着实让我大开眼界并彻底改变了我对祖国交通工具的看法什么奔驰、宝马、劳斯莱斯什么加长型、豪华型什么沙、吧台省省吧也好意思拿出来说丢人!
日子过得舒坦工作也无比顺利张居正的好日子似乎看不到尽头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只进不退的人生是没有的正如同只升不跌的股票绝不存在一样。
万历五年(1577)张居正一生中最为严峻的考验到来了因为一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
就在这一年张居正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爹死了。
[1124]
张文明一辈子没啥出息却有了这么个有出息的孩子虽说他没给儿子帮啥忙反倒添了很多乱(此人在地方飞扬跋扈名声很差)但无论如何生子如此他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但他死也想不到自己的死将会让儿子张居正生不如死。
张居正的爹死了!消息传来满城轰动因为表现忠心的机会到了。无数官员纷纷上门哭的哭拜的拜然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摸出门最后再说两句节哀顺便完事收工。
这并不奇怪自古以来当官的如果死了爹妈自然是空巷来拜宾客盈门上门的比自己全家死绝还难受但你要相信如果你自己挂了是没有几个人会上门的。
对此张居正也十分清楚虽说父亲死了他很难过但此时此刻他的脑海里思考的却是另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名字叫做丁忧。
在当时的中国张居正已经是近似于无敌了他不怕皇帝不怕大臣不怕读书人议论骠悍无比。
但他仍然只是近似于因为他还有一个不能跨越的障碍----祖制。
所谓祖制就是祖宗的制度规矩虽然你很牛比皇帝还牛但总牛不过死皇帝吧上百年前定下的规则你再牛也没辙。
丁忧就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到期之后可以回朝为官这叫起复。
这个制度看上去有点不近人情官做得好好的一下子就给扒得干干净净负责的那摊事情也没人管不但误事还误人心情。
但这个制度一直以来却都是雷打不动无论有多麻烦历任皇帝都对其推崇备至极其支持如果你认为这是他们的脑筋一根筋食古不化那就错了人家的算盘那是精到了极点。
因为根据社会学常识只有出孝子的地方才会出忠臣你想想如果一个人连他爹都不忠怎么能指望他忠于老板(皇帝)呢?
但贪官们自然是不干的死了爹我本来就很悲痛了正想化悲痛为贪欲搞点钱来安慰我无助的心灵你竟然还要罢我的官剥夺我的经济利益太不人道!
[1125]
于是很多人开始钻空子你不是规定由得知死讯的那天开始计算吗那我就隐瞒死讯就当人还活着一直混到差不多为止就算最后被人揭穿也是可以解释的嘛人死了我没有上报那是因为老爹一直活在我的心中。
当然一次两次是可以理解的时间长了朝廷也不干了自明英宗起就开始正式立项打击伪报瞒报的行为规定但凡老爹死了不上报的全部免官为民。
如此一来贪官们也没办法了只好日夜祈祷自己的老爹能多撑几年至少等混到够本再含笑而逝到时也能多搞点纸钱给您送去。
但也有一个群体例外那就是军队领兵打仗这就绝对没辙了总不能上阵刚刚交锋消息来了您喊一声停:大家别打了等我回去给我爹守二十七个月咱们再来还是老地方见不打不散。
张居正不是军人自然无法享受这个优待而他的改革刚刚才渐入佳境要是自己走了这一大摊子事情就没人管了心血付之东流且不说没准回来的时候就得给人打下手了。
于是他只剩下了唯一的选择----夺情。
所谓夺情是指事情实在太急绝对走不开的人经由皇帝的指示在万般悲痛中恢复职务开展工作。由于考虑到在痛苦之中把人强行(一般不会反抗))拉回来似乎很不人道所以将其命名为34;夺情。
然而张居正并不愿意走这条路当然并不是因为它很不人道。
其实在他之前已有一些人有过类似的经验比如著名的34;三杨中的杨荣还有那位帮于谦报了仇的李贤都曾经被这么很不人道过除了个把人骂了两句外倒也没啥问题但到了嘉靖年间夺情却真的成为了一件很不人道的事情不人道到想不人道都不行如果有人提出夺情就会被看作禽兽不如。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变化都要拜一位孝子所赐这人的名字叫做杨廷和。
说起来这位杨兄弟的能量实在是大闹腾了三朝还不够死了还要折腾别人。当初他在正德年间的时候父亲死了皇帝说杨先生你别走留下来帮我办事他说不行我非常悲痛一定要回去。
[1126]
结果几番来回他还是回去了从正德九年(1514)到正德十二年(1517)这位仁兄结结实实地旷了三年工才回来上班。这要搁在现在早就让他卷铺盖回家了。
由于他名声太大加上又是正面典型从此以后朝廷高级官员死了爹妈打死也不敢说夺情。就这么一路下来终于坑了张居正。
张居正没有选择只能夺情因为冯保不想他走皇帝不想他走皇帝他妈也不想他走当然了最重要的是他也不想走。
辛辛苦苦奋斗三十多年才混到这个份上鬼才想走。
虽说夺情比较麻烦但只要略施小计还是没问题的。
于是老把戏很快上场了万历五年(1577)十月痛苦不堪的张居正要求回家守制两天后皇帝回复----不行。
一天后张居正再次上书表示一定要回去而皇帝也再次回复----一定不行。
与此同时许多大臣们也纷纷上书表示张居正绝不能走言辞激烈好像张居正一走地球就要完蛋可谓用心良苦。
行了把戏演到这里也差不多该打住了再搞下去就是浪费纸张。
准备收场了事情已经结束一切风平浪静擦干眼泪(如果有)再次出!
我亲眼看着严嵩沦落徐阶下台我亲手解决了高拱、刘台、何心隐天下已无人能动摇我的地位。
对于这一点张居正始终很自信然而事实证明他错了错得相当厉害真正的挑战将从这里开始。
万历五年(1577)十一月翰林院编修吴中行翰林院检讨赵用贤上书----弹劾张居正夺情。
编修是正七品检讨是从七品也就是说这是两个基层干部也就能干干抄写工作平时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而张居正以前的敌人不是朝廷高官就是黑道老大、学界领并且还特别不经打一碰就垮这么两个小角色按说张大人动根手指就能把他们碾死。
然而就是这么两个小角色差点把张大人给灭了。
因为这二位仁兄虽然官小却有个特殊的身份:他们都是张居正的门生。
而且我查了一下才惊奇地现原来吴兄弟和赵兄弟都是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和之前开第一炮的刘台是同班同学。
这就只能怪张大人自己了左挑右挑就挑了这么几个白眼狼也算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1127]
这下好了当年只有一个二愣子(刘台)已经搞得狼狈不堪这回竟然出了两个那就收拾不了了因为一个二愣子加另一个二愣子并不等于二而是二愣子的平方。
可还没等张居正反应过来又出事了就在二愣子们出击的第二天刑部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也上书弹劾张居正希望他早早滚蛋回家去尽孝道。
当张居正看到这两封充满杀气的奏疏时才终于意识到真正的危机正向自己步步逼近。
经过长达三十余年的战斗他用尽各种手段除掉了几乎所有的敌人坐上了最高的宝座然而在此君临天下之时他才现一个新的更为强大的敌人已经出现。
那些原先乖乖听话的大臣们似乎一夜间突然改变了立场成为了他的对手不是一个是一群而他们攻击的理由也多种多样经济问题作风问题夺情问题方式更是数不胜数上书弹劾私下议论甚至还有人上街张贴反动标语直接攻击张居正。
对于眼前的这一切张居正感到很吃惊却并不意外因为他很清楚带来这些敌人的正是他自己具体说来是他五年前的那封奏疏。
五年前当张居正将写有考成法的奏疏送给皇帝时他在交出自己改革理想的同时还附带了一个阴谋。
因为在那封奏疏中有着这样几句话:
抚案官有延误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有容隐者科臣举之六科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地方官办事不利索的中央各部来管中央各部办事不利索的由六科监察机关来管六科监察机关不利索由我来管!
事情坏就坏在这句话上。
根据明代的体制中央各部管理地方正常给事中以及御史监察各部也正常内阁大学士管理言官这就不正常了。
两百年前朱元璋在创立国家机构的时候考虑丞相权力太大撤销了丞相将权力交给六部但这位仁兄连睡觉都要睁只眼后来一琢磨觉得六部权力也大为怕人搞鬼又在六部设立了六科这就是后来的六科给事中。
[1128]
六科的领导叫做都给事中俗称科长下属人员也不多除了兵部给事中有十二个人之外其余的五个部都在十人之内。而且这帮人品级也低科长才七品下面的人就不用说了。
但他们的权力却大到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比如说部长下令要干什么事科长不同意二话不说把命令退回给部长让他修改如果改得不满意就再退直到满意为止。
别说部长连皇帝的某些旨意给事中也是可以指手划脚一番的所以虽然这帮人品级低地位却不低每次部长去见他们还要给他们行个礼吃饭的时候别人坐下座他们可以跑去和部长平起平坐且指名道姓十分嚣张。
给事中大抵如此都察院的御史就更不得了这伙人一天到晚找茬从谋反叛乱到占道经营、随地大小便只要是个事就能管。
六部级别高权力小言官级别小权力大谁也压不倒谁在这种天才的创意下大明王朝搞了二百多年一向太平无事而到了张居正情况被改变了。
在张居正看来六部也好给事中也好御史也好都该归我管我说什么你们就干什么不要瞎吵。
因为他很明白互相限制、互相制约固然是一种民主的方式但是民主是需要成本的。
一件事情交代下去你讲一句他讲一句争得天翻地覆说得振振有词其实一点业务都不懂结果十天半个月什么都没办而对于这些人张居正一贯是深恶痛绝。
所以他认为其他人都应该靠边站找一个最聪明的人(他自己)指挥大家跟着办事就行没有必要浪费口水。于是在他统治期间连平时监督他人的六科和御史都要考核工作成绩。
然而遗憾的是大臣们却不这么想在他们看来张居正是一个破坏规则的人是一个前所未见的独裁者。自朱元璋和朱棣死后他们已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民主生活习惯了没事骂骂皇帝喷喷口水然而现在的这个人比以往的任何皇帝都更为可怕如果长此以往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所以无论他要干什么怎么干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了我们手中的权力必须彻底解决他!
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就此浮出水面。
[1129]
耐人寻味的是在攻击张居正的四人中竟有两人是他的学生而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四个人竟没有一个是言官!
该说话的言官都不说话却冒出来几个翰林院的抄写员和六部的小官原因很简单----躲避嫌疑而且第一天学生开骂第二天刑部的人就跟着来说他们是心有灵犀真是杀了我也不信。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夺情问题也好作风问题也罢那都是假的只有权力问题才是真的。
张居正不能理解这些人的思维无论如何我不过是想做点事情而已为什么就跟我过不去呢?
但在短暂的郁闷之后张居正恢复了平静他意识到一股庞大的反对势力正暗中涌动如不及时镇压多年的改革成果将毁之一旦而要对付他们摆事实、讲道理都是毫无用处的因为这帮人本就不是什么实干家他们的唯一专长就是摆出一幅道貌岸然的面孔满口仁义道德唾沫横飞攻击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这帮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人就一个字----打!
张居正汇报此事后皇帝随即下达命令对敢于上书的四人执行廷杖也就是打屁股。
张大人的本意大抵也就是教训一下这帮人但后果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打屁股的命令下来后原先不吭声的也坐不住了纷纷跳了出来搞签名请愿集体上书反正法不责众不骂白不骂不请白不请。
但在一群凑热闹的人中倒也还有两个比较认真的人这两个人分别叫做王锡爵和申时行。
这二位仁兄就是后来的朝廷辅这里就不多说了但在当时王锡爵是翰林院掌院学士申时行是人事部副部长只能算是小字辈。
辈分虽小办事却是大手笔人家都是签个名骂两句完事他们却漏*点澎湃竟然亲自跑到了张居正的府上要当面求情。
张大人哪里是说见就见的碰巧得了重病两位大人等了很久也不见人只能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申时行回去了王锡爵却多了个心眼趁人不备竟然溜了进去见到了张居正。
[113o]
眼看人都闯进来了张居正无可奈何只好带病工作。
王锡爵不说废话开门见山:希望张居正大人海涵不要打那四个人。
张居正唉声叹气:
那是皇上生气要打的你求我也没用啊!
这话倒也不假皇帝确实很生气命令也确实是他下的。
这种话骗骗两三岁的小孩相信还管用但王锡爵先生……已经四十四了。
皇上即使生气那也是因为您!这就是王锡爵的觉悟。
话说到这个份上张居正无话可说了现场顿时陷入了沉寂。
见此场景王锡爵感到可能有戏正想趁机再放一把火然而接下来生的事情却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
沉默不语的张居正突然站了起来抽出了旁边的一把刀王锡爵顿时魂飞魄散估计对方是恼羞成怒准备拿自己开个刀正当他不知所措之际更不可思议的事情生了:
九五至尊高傲无比比皇帝还牛的张大人扑通一声----给他跪下了。
没等王学士喘过气来张学士就把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一边架一边喊:
皇帝要留我你们要赶我走到底想要我怎么样啊!
面对无数居心叵测的人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张居正一直在苦苦支撑着他或许善于权谋或许挖过坑害过人但在这个污浊的地方要想生存下去要想实现救国济民的梦想这是唯一的选择。
现在他的忍耐终于到达了顶点。
张居正跪在王锡爵的面前出了声嘶力竭的呐喊:
你杀了我吧!你杀了我吧!
王锡爵懵了他没有想到那个平日高不可攀的张大学士竟然还有如此无奈的一面情急之下手足无措只好匆匆行了个礼退了出去。
张居正泄了王锡爵震惊了但闹来闹去大家好像把要被打屁股的那四位仁兄给忘了于是该打的还得打一个都不能少。
万历五年(1577)十月二十三日廷杖正式执行吴中行、赵用贤廷杖六十艾穆、沈思孝廷杖八十这么看来师生关系还是很重要的要知道到关键时刻能顶二十大板!
事情前后经过大致如此打屁股的过程似乎也无足轻重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地方----打屁股的结果。
两个人在同一个地方挨了同样的打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
[1131]
在这次廷杖中张居正的两位学生在抗击打能力上表现出了完全相反的特质吴中行被打之后差点当场气绝经过奋力抢救才得以生还休养了大半年还杵了一辈子拐杖。
但赵用贤就不同了据说他被打之后虽然伤痕遍布元气大伤却明显能扛得多回家后躺了一个多月就能起床跑步了。
这是一个奇迹同样被打的两个人差别怎么会这么大呢?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精神去详细分析一下这个明代特有的明----打屁股。
关于打屁股问题的技术分析报告
廷杖也就是打屁股是明代的著名特产大庭广众之下扒光裤子露出白花花的屁股几棍下去皮开肉绽这就是许多人对打屁股的印象。
然而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各位打屁股并非如此简单事实上那是个技术工种。
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分析明代的廷杖是一种极为严酷的刑罚因为那跟你在家挨打不一样你爹打你无非是用扫把小棍子惨无人道点的最多也就是皮带。
但廷杖就不同了它虽然也用棍子却是大棍子想想碗口粗的大棍以每秒n米的加度向你的屁股着6实在让人胆寒所以连圣人也说过遇到小棍子你就挨遇到大棍子你就要跑(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而执行廷杖的人基本上都是锦衣卫这伙人平时经常锻炼身体开展体育活动随手一抡不说开碑碎石开个屁股还是不难的。
所以经过综合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如无意外二十廷杖绝对足以将人打死。
但一直以来意外始终在生着一百杖打不死的有一杖就完蛋的也不缺说到底还要归功于我国人民的伟大智慧。
纵观世界单就智商而言能和中国人比肩的群体相信还没生出来而我国高智商人群最为突出的表现就在于从没路的地方走出路来。
打不打屁股那是上级的事但怎么打那就是我的事了为了灵活掌握廷杖的精髓确保一打就死或者百打不死锦衣卫们进行了艰苦的训练具体方法如下:(有兴趣者可学习一二但由此带来之后果本人概不负责)
[1132]
找到一块砖头(种类不限)在上面垫一张宣纸(一点就破那种)用棍子猛击宣纸如宣纸破裂则重新开始如此这般不断练习以宣纸不破而砖头尽碎为最高层次。
如果能打到这个级别基本就可以出师了给你送过钱的就打宣纸打得皮开肉绽实际上都是软组织损伤回家涂了药起来就能游泳。
要是既无关照又有私仇的那就打砖头一棍下去表皮完整内部大出血就此丧了命那是绝不奇怪。
顺便说一句在当时另一个技术工种也有类似的练习那就是砍头的郐子手这也是门绝活操作方法与打屁股恰好相反找一块平整的肉然后在上面放上一块宣纸用刀剁宣纸把下面的肉剁碎上面的宣纸不能破损就算是炉火纯青了。
练这一手那也是深谋远虑如果给钱的一刀下去就结果不会有痛苦不给钱的随手一刀爱死不死多久才死反正是你的事。
如果有给大钱的那就有说头了只要不是什么谋反大罪不用验明级再买通验尸官犯不着人头落地就能玩花样了:顺手一刀砍在脖子上看上去血肉模糊其实上大血管丝毫无损抬回去治两天除了可能留个歪脖子后遗症外基本上没啥缺陷。
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含量什么庖丁解牛和砍头打屁股的比起来实在是小儿科。拉到刑场上都杀不死打得皮开肉绽都没事这就是技术。
技术决定效益这是个真理
所以长久以来打屁股的锦衣卫日夜操练技术毕竟人家就靠这手本事混饭吃不勤奋不行但日久天长朝廷也不是傻瓜慢慢地看出了门道为保证廷杖的质量也研了相应的潜规则口令分别是:打、着实打、用心打。
所谓打就是意思意思谁也别当真糊弄两下就没事了。
而着实打就是真打了该怎么来怎么来能不能挺得住那得看个人体质。
最厉害的是用心打只要是这个口令基本上都是往死里打绝对不能手软。
这三道口令原本是潜规则后来打得多了就成了公开命令不但要写明而且打之前由监刑官当众宣布以增加被打者的心理压力。而赵用贤和吴中行的廷杖命令上就明白地写着着实打。
[1133]
既然是着实打那就没什么说的了虽然有人给锦衣卫送了钱也说了情但毕竟命令很明确如果过轻没准下次被打的就是自己和钱比起来还是自己的屁股更重要。
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既然同样是着实打同样是读书人体质相同为什么吴中行丢了半条命赵用贤却如此从容?
原因很简单赵用贤是个胖子而吴中行很瘦用拳击术语讲这二位不是一个公斤级的抗击打能力不同赵用贤有脂肪保护内伤较小而吴中行没有这个防护层自然只能用骨头来扛。
这一结果也生动地告诉了我们虽说胖子在找老婆、体育活动方面不太好使但某些时候有一身好肥肉还是派得上用场的。
挨打之后还没完吴中行和赵用贤因为官职已免被人连夜用门板抬回老家(没资格坐轿子)这场学生骂老师的闹剧就此划上句号。
当然不管他们出于何种动机是否有人主使但这两位仁兄由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软话坚持到底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敬佩。
但在整个事件中最让人胆寒的却不是张居正也不是这两位硬汉而是一个女人。
在赵用贤与吴中行被打的时候许多同情他们的官员在一旁议论纷纷打完之后王锡爵更是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抱住吴中行痛哭不已但没有几个人注意到与他同时冲上去的还有一个女人----赵用贤的老婆。
但这位大嫂的举动却出人意料她初步照料了自己的丈夫后便开始在现场收集一样东西----赵用贤的肉。
由于打得太狠赵用贤虽然是个胖子腿上也还是被打掉了不少肉赵夫人找到了最大的一块带回了家用特制方法风干之后做成腊肉从此挂在了家里。
这位悍妇之所以干出如此耸人听闻之举是因为在她看来被打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她要留下纪念品以表示对张居正的永不妥协并利用这块特殊的肉对后代子孙进行光荣传统教育----你爹虽然挨了打但是打得光荣打得伟大!
打完了四个人的屁股却打不完是非此后攻击张居正的人有增无减什么不回家奔丧就禽兽不如之类的话也说了出来骂来骂去终于把皇帝骂火了。
[1134]
虽然才十五岁但皇帝大人已经是个明白人了他看得很清楚那些破口大骂的家伙除了拿大帽子压人外什么也没干过而一直勤勤恳恳干活的张居正却被群起而攻之天理何在!?
敢跟我的张先生(皇帝的日常称呼)为难废了你们!
万历皇帝随即颁布了自他继位以来最为严厉的一道命令:
胆敢再攻击张居正夺情者格杀勿论!
事实证明在一拥而上的那群人中好汉是少数孬种是大多数本来骂人就是为了个人利益既然再骂要赔本(杀头)那就消停了吧。
张居正又一次获得了胜利反对者纷纷偃旗息鼓这个世界清静了。
但他的心里很清楚这不过是表象而已为了改革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国家他做了很多事得罪了很多人一旦他略有不慎就可能被人打倒在地永不翻身而那时他的下场将比之前的所有人更悲惨。
徐阶厌倦了可以退休高拱下台了可以回家但他没有选择如果他失败了既不能退休也不能回家唯一的结局是身败名裂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因为徐阶的敌人只是高拱高拱的敌人只是他而他的敌人是所有的人所有因改革而利益受损的人。
是啊张居正先生你为什么要这么闹腾呢?你已经爬上了最高的宝座你已经压倒了所有的人你可以占据土地集聚财富培养党羽扶植手下只要你不找大家的麻烦没有人会反抗你也没有人能反抗你。
但你偏偏要搞一条鞭法我们不能再随意鱼肉百姓你偏偏要丈量土地我们不能随意逃避赋税你偏偏要搞什么考成法我们不能再随意偷懒。
大家都是官员都是既得利益者百姓的死活与我们无关你为什么要帮助他们折腾我们呢?
因为你们不明白我和你们不同。
我知道贫苦的百姓也是人也有父母妻儿也想活下去。
我知道我有极为坚强的意志我的斗志不会衰竭我的心志不会动摇即使与全天下人为敌我也决不妥协。
我知道在几十年之后你们已经丢弃了当年的漏*点壮志除了官位和名利你们已别无所求但我不同。
因为在历经无数腥风血雨、宦海沉浮之后我依然保存着我的理想。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公理和正义。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无论贵贱都有生存的权力。
这就是我的理想几十年来一天也不曾放弃。
这就是张居正一个真正的张居正。
[1135]
在对他的描述中我毫不避讳那些看上去似乎不太光彩的记载他善于权谋他对待政敌冷酷无情他有经济问题有生活作风问题这一切的一切可能都是真的。
而我之所以如实记述这一切只是想告诉你一个简单而重要的事实:张居正是一个人一个真实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最猛的人应该是人同志据说他来自外星球绕地球一圈只要几秒捏石头就像玩泥巴还会飞出门从不打车也不坐地铁总在电话亭里换衣服老穿同一件制服还特别喜欢把内裤穿在外面平时最大的业余爱好是拯救地球每年至少都要救那么几次地球人都知道。
然而没有人认为他很伟大因为他是人。
人除了怕几块破石头外没有任何弱点和缺点是无所不能的他压根就不是人。
张居正不是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挑灯苦读是为了混碗饭吃进入官场参与权力斗争拉帮结伙是为了保住官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俗人。
然而正是这个真实的人这个俗人在权势、地位、财富尽皆到手的情况下却将枪口对准了他当年的同伴对准了曾带给他巨大利益的阶层他破坏了规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只是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国家以及那些和他毫不相干的平民百姓。
所以我没有详写张居正一生中那些为人津津乐道的情节比如整顿官场比如惩办贪官比如他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再比如他也曾严辞拒收过贿赂制止过亲属的腐化行为在我看来这些情节并不重要。
只有当你知道他是一个正常人有正常的**有自己的小算盘有过犹豫和挣扎有过贪婪和污点你才能明白那个不顾一切顶住压力坚持改革的张居正到底有多么的伟大。
所有的英雄都是平凡的人。
千回百转千锤百炼矢志不改如此而已。
爱与恨的边缘
万历五年(1577)的夺情事件结束了张居正获得了彻底的胜利事实证明以眼前这些小喽罗的实力是动不了张大哥分毫的自打严嵩、徐阶、高拱这批高水平选手退役后江湖人才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1136]
张居正对此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所以他越有持无恐推行自己的政令谁不听话就灭了谁自从赶走高拱后内阁中只剩他一人为体现民主风格他又6续提拔几人入阁先是吕调阳然后是张四维马自强申时行当然了这几位仁兄虽然籍贯不同爱好不同高矮胖瘦长相各异但对于张居正而言他们是同一类人----跑腿的有着共同的优点----听话。
但后来的事实展证明对于这四个人他还是看走了眼至少看错了一个。
除了工作上独断专行外张居正还常常对人说这样一句话:我非相。
这句话看上去十分谦虚表明我张居正不是宰相。但很不幸的是这句谦虚的话还有下半句:乃摄也。
综合起来这就是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话:
我不是宰相而是摄政。
所谓摄政就是代替皇帝行使职权的人对张居正而言宰相已经是小儿科了只有摄政才够风光。一个平民竟然如此风光如果当年废除宰相的朱元璋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活过来。
但张居正明显是不怕诈尸的他受之无愧并在家里挂上了这样一副对联:
日月共明万国仰大明天子
丘山为岳四方仰太岳相公。
这幅对联用黄金打造十分气派但要换在以前这是个要人命的东西。因为所谓太岳就是张居正的字而众所周知对联的下半句要高于上半句如此一来张居正就比皇帝更牛了。
而牛人张居正非但没有拒收还堂而皇之地裱起来就差贴在门口当春联用了。
但一个人天下无敌太久老天爷也会不满的毕竟他老人家喜欢热闹于是在冥冥之中他给张居正找来了两个敌人一个是他的上级一个是他的下属。
张居正的上级就是皇帝。
说起这二位的关系实在是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综合说来这是一个由爱生恨的故事。
万历皇帝朱翊钧嘉靖四十二年(1563)出生是隆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这位仁兄运气很好六岁就立了太子四年后又死了爹直接当了皇帝比起他那位连个太子名分都没有提心吊胆当了三十多年王爷的爹来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而如果仔细分析他的履历你就会现这位被誉为明代第一懒人的皇帝实际上曾是一个无比聪明勤奋的人。
[1137]
万历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从小认字很早而且很懂事虽然不用他帮家里做饭打洗脚水但他也知道父亲死得早母亲一个人不容易要想维持住这个家就得靠张先生。
这是他的母亲告诉他的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对此深信不疑。
他和张先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父亲刚死的时候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十分危急的时刻万恶的高老头(高拱同志)欺负他年纪小他妈又是个寡妇准备把他的皇位夺走让他下岗走人关键时刻张先生出现了这位盖世英雄拯救了他们母子并赶走了邪恶的高老头在伟大的张先生的帮助下好人战胜了坏人世界再次恢复了和平。
这大概就是万历对张居正的第一印象而此后母亲的种种言行也加深了他对张先生的好感。
由于父亲死得早他的小学教育基本上是由张居正完成的这位辅大人可谓多才多艺除了处理政务外对他的学习也丝毫不放松闲来无事还编了一本书叫做《帝鉴图书》。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今天搞一个优秀少儿图书评选这本书绝对可以名列前茅在此书中张居正特意挑选了一百一十七个历史事件其中好事八十一件坏事三十六件每件事情都配有插图类似于小人书讲明白为什么好为什么坏相信只要不是白痴就一定能看得懂。
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张居正确实下了很大功夫他不但编了书还每天跑来给小皇帝讲故事指着书上的插图告诉万历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
万历的童年就是这样度过的对这个既帮自己干活又给自己讲故事的张先生他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甚至于每次张居正上朝时站在他的面前他都觉得过意不去:张先生站着我怎么好意思坐着?
问题在于皇帝没法站着上朝于是他给了张居正一个特殊待遇每到夏天热时张居正的身边就站着两人专门给他扇扇子;冬天冷时张居正的脚底下总有一块铺好的毡布(当然别人是没有的)当旁边的诸位同僚擦汗打哆嗦时张先生这里却是气定神闲搞得大家总仰天长叹:人和人就是不一样啊。
在万历看来张居正是一个类似父亲的人。
[1138]
而那位在一旁煽风点火引导万历的李贵妃(现在是太后了)对张居正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动机。
李太后是一个不寻常的女人她籍贯山西出身低微家里原来虽做过小生意也无非是混碗饭吃。幸好长得漂亮被皇帝选中还生了个儿子估计她从小经常逛集贸市场讨价还价社会经验丰富所以在宫中很会来事人缘也好这才开始达起来。但后来的事情展证明她的本性始终未曾变过----生意人。
从看到张居正的第一眼起李太后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极有利用价值的人不但能谋善断而且政务能力极强加上他的丈夫隆庆皇帝为人老实、胆小怕事不说还是个老病号哪天脚一蹬就咽了气那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虽说李太后精明强干也有一定的政治野心但她很清楚中国很广阔事情很复杂像收税、打仗、城管、救灾之类的事自己是搞不定的只能依靠大臣去办。换句话说她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从这一点看她比后来的那位慈大妈(慈禧)不知要强多少倍。
关于后宫参政问题的调研
这是个十分有趣的问题纵观整个明代什么事情都有太监专权大臣独裁可偏偏老婆(后宫)参政的问题并不多见什么女主当国垂帘听政压根就没有市场看上去很让人费解但只要略为分析就会现其实原因十分简单。
先介绍一下相关知识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女性参政折腾事的并不少见但折腾出好结果的却并不多见像慈禧这类的二杆子更是数不胜数讲到这里也请诸位女性同胞暂不要动手容俺说完。
女性在从政方面之所以比男性困难说到底是个生理结构问题政治问题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需要极大的理性但女性情感丰富很多事情上往往会跟着感觉走比如慈禧大妈开始知道光绪改革还比较支持但一听说改革要革自己就把人给废了这还在其次关键在于她明明知道大清国快完蛋了不改革不行只为了吐口恶气把维新派的那一套也给废了实在太不理智。
冲动是魔鬼这话一点不错。
[1139]
当年秦孝公的儿子恨透了商鞅等老爹一死就找来几匹马把他给分了(五马分尸学名车裂)但分尸归分尸商鞅的那一套他还是照着用一点不耽误相比而言慈大妈的档次实在差得太远。
到后来慈大妈因为洋人不准她废掉光绪且一直指手划脚一怒之下就去利用义和团把那一帮大师兄、二师兄都请到京城估计是戏看多了什么刀枪不入的鬼话都相信还公然向全世界列强宣战(早干嘛去了)也不派兵出国唯一的军事行动就是攻打各国使馆就那么高几层楼对方撑死也就上百人清兵围义和团围十天半个月打不进去等到人家一派兵又慌了赶紧撤除包围还往使馆里送西瓜被人赶到西边一路上吃尽了苦受尽了累回来却又十分大度表示愿意以举国之力结列强之欢心。
说起这位慈大妈真是一声叹息不知从何讲起国家被她搞得一团浆糊乱象丛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慈大妈感情太丰富不按常理出牌虽说工于心计也只能玩玩权谋整死几个亲王过过舒坦日子让她治国安邦那是没有指望的。
当然了成功的例子也是有的比如伟大的武则天女士那就真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一步一个脚印从宫女到皇后再到皇帝但凡敢挡路的全部干掉连儿子也不例外看似和慈禧没什么区别但她在历史上的名声比慈禧实在好得太多。
因为当慈禧看戏的时候武则天在看公文慈禧在吃几百道菜的时候武则天连晚饭都顾不上自执政以来她始终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松懈她很清楚作为一个政治家除了得到还必须付出。
所以慈禧只是个阴谋家而武则天是政治家阴谋家只能整人政治家除了整人外还要整国家。
而李太后就不同了她既不是阴谋家更不是政治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个维持家庭的家庭主妇。
历朝历代之所以老婆干政频繁出现说到底还是因为皇帝权力大用历史术语讲这叫后权源自皇权一旦皇帝死了儿子又小老婆想不掌权都不行。可在明代皇帝本人就没什么权隆庆皇帝干了五六年有一多半时间在挨骂想买点珠宝饰户部还不给钱过得非常之窝囊面对这种局面想把日子过下去也就只能依靠张居正了。
[114o]
而且张居正这个人除了工作出色外长得也帅当然这个帅的定义和今天不同在明代有一把大胡子是帅哥的第一特征(络腮胡子不算在当时那是土匪特征)最符合标准的是关公的那一种随风飘扬不但美观沾点墨水就能写字也很实用。张居正五官端正不说还有一把这样的胡子既有能力又有相貌李太后要不喜欢他那就真没天理了。
所以虽然这对母子的阅历和动机不同但有一点他们是一致的那就是张先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必须依靠他----至少目前是这样。
对这对孤儿寡母的心思张居正十分明白对李太后他礼敬有加给足面子毕竟这人也算自己的上级但对万历态度就完全不同了张先生似乎完全不把皇帝当干部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训就怎么训比爹还爹。
最骇人听闻的一件事情是在万历读书的时候生的那时万历正在读论语张居正站在一边听读到其中一句色勃如也的时候小朋友一时大意认了个白字把勃读成了34;背音。
这实在不是个大事可万历刚刚读完就听得身旁一声大吼:
这字应该读勃!
如果你今天在学校里读错字被人这么吼一句也会不高兴估计个把性格型的还会回一句:老子就爱读背你怎么着?
但当时的万历至高无上的皇帝大人却没有回嘴不但没有回嘴还吓得抖赶紧修正相信这句话他一辈子再也不会读错了。
在封建社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张居正的行为都是大逆不道拉出去剐一千遍都不过分连孩子他亲爹都没这么训过张先生竟敢如此放肆真是欺负朱重八不在了。
但张居正之所以有如此举动绝不是为了耍威风只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隐藏着一个梦想。
三十年前当他刚刚进入朝廷时坐在皇位上的是嘉靖这位极难伺候的仁兄让张先生吃尽了苦头前后躲闪左右逢迎历经千辛万苦才把他熬死。
接班的隆庆却是个完全相反的人什么事情都没主意也不管大事小事都得自己干。
虽说这样也不错但张居正知道自己总有一天是要死的摊上这么个皇帝出了事谁来给他擦屁股?
所以他希望培养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他希望经他之手成就一位千古明君。
万历你就是我的目标我将用毕生之心血去培养你我已不再年轻也终将死去但我坚信你的名字将和汉武帝、唐太宗并列千古传诵青史流芳。
如此则九泉之下亦当含笑。
书院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形式明代许多书院历史十分悠久流传五六百年的不在少数今天说起外国的牛津、剑桥一算历史多少多少年简直牛得不行再一看国内某大某大撑死了也就一百多年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实际上大可不必自卑因为古代书院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不过是大学这词更时髦而已要知道欧洲最老的巴黎大学也就是1261年才成立而且基本上都是教些神学之类的鬼玩意这也难怪当时欧洲都是一帮职业文盲骑着马提着长矛到处冲能读懂拉丁语的人扳着指头都能数出来鬼才有心思上什么大学中国的书院倒是有始有终一直之乎者也了上千年到清朝末年基本都停的停改的改这一改就把历史也改没了年头从头算起。
但在书院上千年的历史中明代书院是极为特别的因为它除了教书外还喜欢搞政治。
所谓搞政治也就是一些下岗或上岗的官员没事干的时候去书院讲课谈人生谈理想时不时还骂骂人脾气大致如此而已看上去好像也没啥但到嘉靖年间一个大麻烦来了。
麻烦是王守仁同志带来的因为此时他的思想已然成为了一种潮流在当时的书院里如果讲课的时候不讲心学那是要被轰下台的按说讲心学就讲心学似乎也没什么可问题在于心学的内容有点不妥用通俗的话说是比较反动。
在这段时间心学的主流学派是泰州学派偏偏这一派喜欢搞思想解放、性解放之类的玩意还经常批评朝政张居正因为搞独裁常被骂得狗血淋头搞得朝廷也很头疼。
这要换在徐阶时代估计也没啥可张居正先生就不同了他是一个眼里不揉沙子的角色无论是天涯还是海角只要得罪了他那是绝对跑不掉的。一个人惹我就灭一个人一千个人惹我就灭一千人!
于是在一夜之间几乎全国所有有影响的书院都被查封学生都被赶回了家老师都下了岗。
事情到这里似乎该结束了然而张居正同志实在不是个省油的灯他不但要抓群体还要抓典型。
[1122]
所谓抓典型就是从群众之中挑选一个带头的把他当众干掉以达到警示后人的目的。
而这次的典型就是何心隐。
这位明代第一神秘人物实在太爱管闲事在批评张居正的群众队伍里他经常走在第一线。平日也是来无影去无踪东一榔头西一棍打了就走绝不过夜而且上到大学士下到街头混混都是他的朋友可谓神通广大。
事实证明他看人的眼光也很准十四年前当他离开京城之时就曾断言过兴灭王学之人只在张居正。
现在他的预言终于得到了实现以最为不幸的方式。
在万历七年(1579)的一天优哉游哉了半辈子的何心隐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当他在外地讲学之时湖广巡抚王之垣突然派兵前去缉拿将他一举抓获带回了衙门还没等大家缓过神来官方消息已传出:根据朝廷惯例犯人刚到衙门的兄弟们都要意思意思给他两棍没想到何心隐体质太弱竟然一打就死。遗憾之至已妥善安排其后事并予安葬。
事情一出天下哗然王学门人一拥而上痛骂王之垣但人已经死了王巡抚又十分配合表示愿意背这个黑锅也不火大家骂足了几个月就此收场。
当然了这事到底是谁干的大家心里都有数。
这位泰州学派的领军人物虽然通晓黑白张居正大人却是黑白通吃虽然何心隐是他老师(徐阶)的同门虽然何心隐曾经与他并肩作战共同解决了严嵩。
但对张居正而言朋友还是敌人只有一个判断标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曾经的敌人除掉了曾经的学生除掉了曾经的盟友也除掉了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坚信这是值得的。
当然了作为大明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做了这么多工作也受了这么多的苦再过苦日子似乎也有点说不过去而在这一点上张居正同志是个明白人。
于是张先生的许多幸福生活方式也随之流传千古而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他的那顶轿子。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轿子无非是四个人抬着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往前走轿子里的人跟坐牢似的转个身也难。
应该说这些都没错但如果你看到了张居正先生的轿子你就会感叹这个世界的神奇。
[1123]
张先生的交通工具不叫轿子它有个专门名称----如意斋。一般人坐一般轿子张大人不是一般人轿子自然也不一般别人的轿子四个人抬张大人的轿子嘛……
下面我们先详细介绍一下此轿的运行原理以及乘坐体验。
该轿子(?)由真定地方知府赶制轿内空间广阔据估算面积大致不低于五十平方共分为会客室和卧室两部分会客室用来会见各地来客卧室则用于日常休息为防止张大人出行途中内急找不到厕所该轿特设有卫生间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此外由于考虑到旅途辛苦轿子的两旁还设有观景走廊以保证张大人在工作之余可以凭栏远眺如果有了兴趣还能做两诗。
而且张大人公务繁忙很多杂务自己不方便处理所以在轿中还有两个仆人负责张大人的饮食起居。
此外全轿乘坐舒适操作便利并实现了全语音控制让停就停让走就走决不含糊也不会出现水箱缺水、油箱缺油、更换轮胎、机械故障之类的烦人事情。
你说这么大的轿子得多少人抬?
我看至少也要十几个人吧。
十几个人?那是垫脚的!三十二个人起还不打折少一个人你都抬不起来张大人的原则是不计成本只要风头!
相信我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关于这部分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顺便补充一句这顶轿子除了在京城里面转转之外还经常跑长途张居正曾经坐着这东西回过荆州老家其距离大致是今天京广线从北京出到武汉的路程全部共计一千多公里想想当年那时候坐着这么个大玩意招摇过市实在是拉风到了极点。
这段史料着实让我大开眼界并彻底改变了我对祖国交通工具的看法什么奔驰、宝马、劳斯莱斯什么加长型、豪华型什么沙、吧台省省吧也好意思拿出来说丢人!
日子过得舒坦工作也无比顺利张居正的好日子似乎看不到尽头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只进不退的人生是没有的正如同只升不跌的股票绝不存在一样。
万历五年(1577)张居正一生中最为严峻的考验到来了因为一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
就在这一年张居正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爹死了。
[1124]
张文明一辈子没啥出息却有了这么个有出息的孩子虽说他没给儿子帮啥忙反倒添了很多乱(此人在地方飞扬跋扈名声很差)但无论如何生子如此他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但他死也想不到自己的死将会让儿子张居正生不如死。
张居正的爹死了!消息传来满城轰动因为表现忠心的机会到了。无数官员纷纷上门哭的哭拜的拜然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摸出门最后再说两句节哀顺便完事收工。
这并不奇怪自古以来当官的如果死了爹妈自然是空巷来拜宾客盈门上门的比自己全家死绝还难受但你要相信如果你自己挂了是没有几个人会上门的。
对此张居正也十分清楚虽说父亲死了他很难过但此时此刻他的脑海里思考的却是另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名字叫做丁忧。
在当时的中国张居正已经是近似于无敌了他不怕皇帝不怕大臣不怕读书人议论骠悍无比。
但他仍然只是近似于因为他还有一个不能跨越的障碍----祖制。
所谓祖制就是祖宗的制度规矩虽然你很牛比皇帝还牛但总牛不过死皇帝吧上百年前定下的规则你再牛也没辙。
丁忧就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到期之后可以回朝为官这叫起复。
这个制度看上去有点不近人情官做得好好的一下子就给扒得干干净净负责的那摊事情也没人管不但误事还误人心情。
但这个制度一直以来却都是雷打不动无论有多麻烦历任皇帝都对其推崇备至极其支持如果你认为这是他们的脑筋一根筋食古不化那就错了人家的算盘那是精到了极点。
因为根据社会学常识只有出孝子的地方才会出忠臣你想想如果一个人连他爹都不忠怎么能指望他忠于老板(皇帝)呢?
但贪官们自然是不干的死了爹我本来就很悲痛了正想化悲痛为贪欲搞点钱来安慰我无助的心灵你竟然还要罢我的官剥夺我的经济利益太不人道!
[1125]
于是很多人开始钻空子你不是规定由得知死讯的那天开始计算吗那我就隐瞒死讯就当人还活着一直混到差不多为止就算最后被人揭穿也是可以解释的嘛人死了我没有上报那是因为老爹一直活在我的心中。
当然一次两次是可以理解的时间长了朝廷也不干了自明英宗起就开始正式立项打击伪报瞒报的行为规定但凡老爹死了不上报的全部免官为民。
如此一来贪官们也没办法了只好日夜祈祷自己的老爹能多撑几年至少等混到够本再含笑而逝到时也能多搞点纸钱给您送去。
但也有一个群体例外那就是军队领兵打仗这就绝对没辙了总不能上阵刚刚交锋消息来了您喊一声停:大家别打了等我回去给我爹守二十七个月咱们再来还是老地方见不打不散。
张居正不是军人自然无法享受这个优待而他的改革刚刚才渐入佳境要是自己走了这一大摊子事情就没人管了心血付之东流且不说没准回来的时候就得给人打下手了。
于是他只剩下了唯一的选择----夺情。
所谓夺情是指事情实在太急绝对走不开的人经由皇帝的指示在万般悲痛中恢复职务开展工作。由于考虑到在痛苦之中把人强行(一般不会反抗))拉回来似乎很不人道所以将其命名为34;夺情。
然而张居正并不愿意走这条路当然并不是因为它很不人道。
其实在他之前已有一些人有过类似的经验比如著名的34;三杨中的杨荣还有那位帮于谦报了仇的李贤都曾经被这么很不人道过除了个把人骂了两句外倒也没啥问题但到了嘉靖年间夺情却真的成为了一件很不人道的事情不人道到想不人道都不行如果有人提出夺情就会被看作禽兽不如。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变化都要拜一位孝子所赐这人的名字叫做杨廷和。
说起来这位杨兄弟的能量实在是大闹腾了三朝还不够死了还要折腾别人。当初他在正德年间的时候父亲死了皇帝说杨先生你别走留下来帮我办事他说不行我非常悲痛一定要回去。
[1126]
结果几番来回他还是回去了从正德九年(1514)到正德十二年(1517)这位仁兄结结实实地旷了三年工才回来上班。这要搁在现在早就让他卷铺盖回家了。
由于他名声太大加上又是正面典型从此以后朝廷高级官员死了爹妈打死也不敢说夺情。就这么一路下来终于坑了张居正。
张居正没有选择只能夺情因为冯保不想他走皇帝不想他走皇帝他妈也不想他走当然了最重要的是他也不想走。
辛辛苦苦奋斗三十多年才混到这个份上鬼才想走。
虽说夺情比较麻烦但只要略施小计还是没问题的。
于是老把戏很快上场了万历五年(1577)十月痛苦不堪的张居正要求回家守制两天后皇帝回复----不行。
一天后张居正再次上书表示一定要回去而皇帝也再次回复----一定不行。
与此同时许多大臣们也纷纷上书表示张居正绝不能走言辞激烈好像张居正一走地球就要完蛋可谓用心良苦。
行了把戏演到这里也差不多该打住了再搞下去就是浪费纸张。
准备收场了事情已经结束一切风平浪静擦干眼泪(如果有)再次出!
我亲眼看着严嵩沦落徐阶下台我亲手解决了高拱、刘台、何心隐天下已无人能动摇我的地位。
对于这一点张居正始终很自信然而事实证明他错了错得相当厉害真正的挑战将从这里开始。
万历五年(1577)十一月翰林院编修吴中行翰林院检讨赵用贤上书----弹劾张居正夺情。
编修是正七品检讨是从七品也就是说这是两个基层干部也就能干干抄写工作平时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而张居正以前的敌人不是朝廷高官就是黑道老大、学界领并且还特别不经打一碰就垮这么两个小角色按说张大人动根手指就能把他们碾死。
然而就是这么两个小角色差点把张大人给灭了。
因为这二位仁兄虽然官小却有个特殊的身份:他们都是张居正的门生。
而且我查了一下才惊奇地现原来吴兄弟和赵兄弟都是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和之前开第一炮的刘台是同班同学。
这就只能怪张大人自己了左挑右挑就挑了这么几个白眼狼也算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1127]
这下好了当年只有一个二愣子(刘台)已经搞得狼狈不堪这回竟然出了两个那就收拾不了了因为一个二愣子加另一个二愣子并不等于二而是二愣子的平方。
可还没等张居正反应过来又出事了就在二愣子们出击的第二天刑部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也上书弹劾张居正希望他早早滚蛋回家去尽孝道。
当张居正看到这两封充满杀气的奏疏时才终于意识到真正的危机正向自己步步逼近。
经过长达三十余年的战斗他用尽各种手段除掉了几乎所有的敌人坐上了最高的宝座然而在此君临天下之时他才现一个新的更为强大的敌人已经出现。
那些原先乖乖听话的大臣们似乎一夜间突然改变了立场成为了他的对手不是一个是一群而他们攻击的理由也多种多样经济问题作风问题夺情问题方式更是数不胜数上书弹劾私下议论甚至还有人上街张贴反动标语直接攻击张居正。
对于眼前的这一切张居正感到很吃惊却并不意外因为他很清楚带来这些敌人的正是他自己具体说来是他五年前的那封奏疏。
五年前当张居正将写有考成法的奏疏送给皇帝时他在交出自己改革理想的同时还附带了一个阴谋。
因为在那封奏疏中有着这样几句话:
抚案官有延误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有容隐者科臣举之六科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地方官办事不利索的中央各部来管中央各部办事不利索的由六科监察机关来管六科监察机关不利索由我来管!
事情坏就坏在这句话上。
根据明代的体制中央各部管理地方正常给事中以及御史监察各部也正常内阁大学士管理言官这就不正常了。
两百年前朱元璋在创立国家机构的时候考虑丞相权力太大撤销了丞相将权力交给六部但这位仁兄连睡觉都要睁只眼后来一琢磨觉得六部权力也大为怕人搞鬼又在六部设立了六科这就是后来的六科给事中。
[1128]
六科的领导叫做都给事中俗称科长下属人员也不多除了兵部给事中有十二个人之外其余的五个部都在十人之内。而且这帮人品级也低科长才七品下面的人就不用说了。
但他们的权力却大到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比如说部长下令要干什么事科长不同意二话不说把命令退回给部长让他修改如果改得不满意就再退直到满意为止。
别说部长连皇帝的某些旨意给事中也是可以指手划脚一番的所以虽然这帮人品级低地位却不低每次部长去见他们还要给他们行个礼吃饭的时候别人坐下座他们可以跑去和部长平起平坐且指名道姓十分嚣张。
给事中大抵如此都察院的御史就更不得了这伙人一天到晚找茬从谋反叛乱到占道经营、随地大小便只要是个事就能管。
六部级别高权力小言官级别小权力大谁也压不倒谁在这种天才的创意下大明王朝搞了二百多年一向太平无事而到了张居正情况被改变了。
在张居正看来六部也好给事中也好御史也好都该归我管我说什么你们就干什么不要瞎吵。
因为他很明白互相限制、互相制约固然是一种民主的方式但是民主是需要成本的。
一件事情交代下去你讲一句他讲一句争得天翻地覆说得振振有词其实一点业务都不懂结果十天半个月什么都没办而对于这些人张居正一贯是深恶痛绝。
所以他认为其他人都应该靠边站找一个最聪明的人(他自己)指挥大家跟着办事就行没有必要浪费口水。于是在他统治期间连平时监督他人的六科和御史都要考核工作成绩。
然而遗憾的是大臣们却不这么想在他们看来张居正是一个破坏规则的人是一个前所未见的独裁者。自朱元璋和朱棣死后他们已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民主生活习惯了没事骂骂皇帝喷喷口水然而现在的这个人比以往的任何皇帝都更为可怕如果长此以往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所以无论他要干什么怎么干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了我们手中的权力必须彻底解决他!
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就此浮出水面。
[1129]
耐人寻味的是在攻击张居正的四人中竟有两人是他的学生而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四个人竟没有一个是言官!
该说话的言官都不说话却冒出来几个翰林院的抄写员和六部的小官原因很简单----躲避嫌疑而且第一天学生开骂第二天刑部的人就跟着来说他们是心有灵犀真是杀了我也不信。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夺情问题也好作风问题也罢那都是假的只有权力问题才是真的。
张居正不能理解这些人的思维无论如何我不过是想做点事情而已为什么就跟我过不去呢?
但在短暂的郁闷之后张居正恢复了平静他意识到一股庞大的反对势力正暗中涌动如不及时镇压多年的改革成果将毁之一旦而要对付他们摆事实、讲道理都是毫无用处的因为这帮人本就不是什么实干家他们的唯一专长就是摆出一幅道貌岸然的面孔满口仁义道德唾沫横飞攻击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这帮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人就一个字----打!
张居正汇报此事后皇帝随即下达命令对敢于上书的四人执行廷杖也就是打屁股。
张大人的本意大抵也就是教训一下这帮人但后果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打屁股的命令下来后原先不吭声的也坐不住了纷纷跳了出来搞签名请愿集体上书反正法不责众不骂白不骂不请白不请。
但在一群凑热闹的人中倒也还有两个比较认真的人这两个人分别叫做王锡爵和申时行。
这二位仁兄就是后来的朝廷辅这里就不多说了但在当时王锡爵是翰林院掌院学士申时行是人事部副部长只能算是小字辈。
辈分虽小办事却是大手笔人家都是签个名骂两句完事他们却漏*点澎湃竟然亲自跑到了张居正的府上要当面求情。
张大人哪里是说见就见的碰巧得了重病两位大人等了很久也不见人只能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申时行回去了王锡爵却多了个心眼趁人不备竟然溜了进去见到了张居正。
[113o]
眼看人都闯进来了张居正无可奈何只好带病工作。
王锡爵不说废话开门见山:希望张居正大人海涵不要打那四个人。
张居正唉声叹气:
那是皇上生气要打的你求我也没用啊!
这话倒也不假皇帝确实很生气命令也确实是他下的。
这种话骗骗两三岁的小孩相信还管用但王锡爵先生……已经四十四了。
皇上即使生气那也是因为您!这就是王锡爵的觉悟。
话说到这个份上张居正无话可说了现场顿时陷入了沉寂。
见此场景王锡爵感到可能有戏正想趁机再放一把火然而接下来生的事情却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
沉默不语的张居正突然站了起来抽出了旁边的一把刀王锡爵顿时魂飞魄散估计对方是恼羞成怒准备拿自己开个刀正当他不知所措之际更不可思议的事情生了:
九五至尊高傲无比比皇帝还牛的张大人扑通一声----给他跪下了。
没等王学士喘过气来张学士就把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一边架一边喊:
皇帝要留我你们要赶我走到底想要我怎么样啊!
面对无数居心叵测的人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张居正一直在苦苦支撑着他或许善于权谋或许挖过坑害过人但在这个污浊的地方要想生存下去要想实现救国济民的梦想这是唯一的选择。
现在他的忍耐终于到达了顶点。
张居正跪在王锡爵的面前出了声嘶力竭的呐喊:
你杀了我吧!你杀了我吧!
王锡爵懵了他没有想到那个平日高不可攀的张大学士竟然还有如此无奈的一面情急之下手足无措只好匆匆行了个礼退了出去。
张居正泄了王锡爵震惊了但闹来闹去大家好像把要被打屁股的那四位仁兄给忘了于是该打的还得打一个都不能少。
万历五年(1577)十月二十三日廷杖正式执行吴中行、赵用贤廷杖六十艾穆、沈思孝廷杖八十这么看来师生关系还是很重要的要知道到关键时刻能顶二十大板!
事情前后经过大致如此打屁股的过程似乎也无足轻重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地方----打屁股的结果。
两个人在同一个地方挨了同样的打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
[1131]
在这次廷杖中张居正的两位学生在抗击打能力上表现出了完全相反的特质吴中行被打之后差点当场气绝经过奋力抢救才得以生还休养了大半年还杵了一辈子拐杖。
但赵用贤就不同了据说他被打之后虽然伤痕遍布元气大伤却明显能扛得多回家后躺了一个多月就能起床跑步了。
这是一个奇迹同样被打的两个人差别怎么会这么大呢?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精神去详细分析一下这个明代特有的明----打屁股。
关于打屁股问题的技术分析报告
廷杖也就是打屁股是明代的著名特产大庭广众之下扒光裤子露出白花花的屁股几棍下去皮开肉绽这就是许多人对打屁股的印象。
然而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各位打屁股并非如此简单事实上那是个技术工种。
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分析明代的廷杖是一种极为严酷的刑罚因为那跟你在家挨打不一样你爹打你无非是用扫把小棍子惨无人道点的最多也就是皮带。
但廷杖就不同了它虽然也用棍子却是大棍子想想碗口粗的大棍以每秒n米的加度向你的屁股着6实在让人胆寒所以连圣人也说过遇到小棍子你就挨遇到大棍子你就要跑(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而执行廷杖的人基本上都是锦衣卫这伙人平时经常锻炼身体开展体育活动随手一抡不说开碑碎石开个屁股还是不难的。
所以经过综合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如无意外二十廷杖绝对足以将人打死。
但一直以来意外始终在生着一百杖打不死的有一杖就完蛋的也不缺说到底还要归功于我国人民的伟大智慧。
纵观世界单就智商而言能和中国人比肩的群体相信还没生出来而我国高智商人群最为突出的表现就在于从没路的地方走出路来。
打不打屁股那是上级的事但怎么打那就是我的事了为了灵活掌握廷杖的精髓确保一打就死或者百打不死锦衣卫们进行了艰苦的训练具体方法如下:(有兴趣者可学习一二但由此带来之后果本人概不负责)
[1132]
找到一块砖头(种类不限)在上面垫一张宣纸(一点就破那种)用棍子猛击宣纸如宣纸破裂则重新开始如此这般不断练习以宣纸不破而砖头尽碎为最高层次。
如果能打到这个级别基本就可以出师了给你送过钱的就打宣纸打得皮开肉绽实际上都是软组织损伤回家涂了药起来就能游泳。
要是既无关照又有私仇的那就打砖头一棍下去表皮完整内部大出血就此丧了命那是绝不奇怪。
顺便说一句在当时另一个技术工种也有类似的练习那就是砍头的郐子手这也是门绝活操作方法与打屁股恰好相反找一块平整的肉然后在上面放上一块宣纸用刀剁宣纸把下面的肉剁碎上面的宣纸不能破损就算是炉火纯青了。
练这一手那也是深谋远虑如果给钱的一刀下去就结果不会有痛苦不给钱的随手一刀爱死不死多久才死反正是你的事。
如果有给大钱的那就有说头了只要不是什么谋反大罪不用验明级再买通验尸官犯不着人头落地就能玩花样了:顺手一刀砍在脖子上看上去血肉模糊其实上大血管丝毫无损抬回去治两天除了可能留个歪脖子后遗症外基本上没啥缺陷。
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含量什么庖丁解牛和砍头打屁股的比起来实在是小儿科。拉到刑场上都杀不死打得皮开肉绽都没事这就是技术。
技术决定效益这是个真理
所以长久以来打屁股的锦衣卫日夜操练技术毕竟人家就靠这手本事混饭吃不勤奋不行但日久天长朝廷也不是傻瓜慢慢地看出了门道为保证廷杖的质量也研了相应的潜规则口令分别是:打、着实打、用心打。
所谓打就是意思意思谁也别当真糊弄两下就没事了。
而着实打就是真打了该怎么来怎么来能不能挺得住那得看个人体质。
最厉害的是用心打只要是这个口令基本上都是往死里打绝对不能手软。
这三道口令原本是潜规则后来打得多了就成了公开命令不但要写明而且打之前由监刑官当众宣布以增加被打者的心理压力。而赵用贤和吴中行的廷杖命令上就明白地写着着实打。
[1133]
既然是着实打那就没什么说的了虽然有人给锦衣卫送了钱也说了情但毕竟命令很明确如果过轻没准下次被打的就是自己和钱比起来还是自己的屁股更重要。
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既然同样是着实打同样是读书人体质相同为什么吴中行丢了半条命赵用贤却如此从容?
原因很简单赵用贤是个胖子而吴中行很瘦用拳击术语讲这二位不是一个公斤级的抗击打能力不同赵用贤有脂肪保护内伤较小而吴中行没有这个防护层自然只能用骨头来扛。
这一结果也生动地告诉了我们虽说胖子在找老婆、体育活动方面不太好使但某些时候有一身好肥肉还是派得上用场的。
挨打之后还没完吴中行和赵用贤因为官职已免被人连夜用门板抬回老家(没资格坐轿子)这场学生骂老师的闹剧就此划上句号。
当然不管他们出于何种动机是否有人主使但这两位仁兄由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软话坚持到底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敬佩。
但在整个事件中最让人胆寒的却不是张居正也不是这两位硬汉而是一个女人。
在赵用贤与吴中行被打的时候许多同情他们的官员在一旁议论纷纷打完之后王锡爵更是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抱住吴中行痛哭不已但没有几个人注意到与他同时冲上去的还有一个女人----赵用贤的老婆。
但这位大嫂的举动却出人意料她初步照料了自己的丈夫后便开始在现场收集一样东西----赵用贤的肉。
由于打得太狠赵用贤虽然是个胖子腿上也还是被打掉了不少肉赵夫人找到了最大的一块带回了家用特制方法风干之后做成腊肉从此挂在了家里。
这位悍妇之所以干出如此耸人听闻之举是因为在她看来被打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她要留下纪念品以表示对张居正的永不妥协并利用这块特殊的肉对后代子孙进行光荣传统教育----你爹虽然挨了打但是打得光荣打得伟大!
打完了四个人的屁股却打不完是非此后攻击张居正的人有增无减什么不回家奔丧就禽兽不如之类的话也说了出来骂来骂去终于把皇帝骂火了。
[1134]
虽然才十五岁但皇帝大人已经是个明白人了他看得很清楚那些破口大骂的家伙除了拿大帽子压人外什么也没干过而一直勤勤恳恳干活的张居正却被群起而攻之天理何在!?
敢跟我的张先生(皇帝的日常称呼)为难废了你们!
万历皇帝随即颁布了自他继位以来最为严厉的一道命令:
胆敢再攻击张居正夺情者格杀勿论!
事实证明在一拥而上的那群人中好汉是少数孬种是大多数本来骂人就是为了个人利益既然再骂要赔本(杀头)那就消停了吧。
张居正又一次获得了胜利反对者纷纷偃旗息鼓这个世界清静了。
但他的心里很清楚这不过是表象而已为了改革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国家他做了很多事得罪了很多人一旦他略有不慎就可能被人打倒在地永不翻身而那时他的下场将比之前的所有人更悲惨。
徐阶厌倦了可以退休高拱下台了可以回家但他没有选择如果他失败了既不能退休也不能回家唯一的结局是身败名裂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因为徐阶的敌人只是高拱高拱的敌人只是他而他的敌人是所有的人所有因改革而利益受损的人。
是啊张居正先生你为什么要这么闹腾呢?你已经爬上了最高的宝座你已经压倒了所有的人你可以占据土地集聚财富培养党羽扶植手下只要你不找大家的麻烦没有人会反抗你也没有人能反抗你。
但你偏偏要搞一条鞭法我们不能再随意鱼肉百姓你偏偏要丈量土地我们不能随意逃避赋税你偏偏要搞什么考成法我们不能再随意偷懒。
大家都是官员都是既得利益者百姓的死活与我们无关你为什么要帮助他们折腾我们呢?
因为你们不明白我和你们不同。
我知道贫苦的百姓也是人也有父母妻儿也想活下去。
我知道我有极为坚强的意志我的斗志不会衰竭我的心志不会动摇即使与全天下人为敌我也决不妥协。
我知道在几十年之后你们已经丢弃了当年的漏*点壮志除了官位和名利你们已别无所求但我不同。
因为在历经无数腥风血雨、宦海沉浮之后我依然保存着我的理想。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公理和正义。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无论贵贱都有生存的权力。
这就是我的理想几十年来一天也不曾放弃。
这就是张居正一个真正的张居正。
[1135]
在对他的描述中我毫不避讳那些看上去似乎不太光彩的记载他善于权谋他对待政敌冷酷无情他有经济问题有生活作风问题这一切的一切可能都是真的。
而我之所以如实记述这一切只是想告诉你一个简单而重要的事实:张居正是一个人一个真实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最猛的人应该是人同志据说他来自外星球绕地球一圈只要几秒捏石头就像玩泥巴还会飞出门从不打车也不坐地铁总在电话亭里换衣服老穿同一件制服还特别喜欢把内裤穿在外面平时最大的业余爱好是拯救地球每年至少都要救那么几次地球人都知道。
然而没有人认为他很伟大因为他是人。
人除了怕几块破石头外没有任何弱点和缺点是无所不能的他压根就不是人。
张居正不是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挑灯苦读是为了混碗饭吃进入官场参与权力斗争拉帮结伙是为了保住官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俗人。
然而正是这个真实的人这个俗人在权势、地位、财富尽皆到手的情况下却将枪口对准了他当年的同伴对准了曾带给他巨大利益的阶层他破坏了规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只是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国家以及那些和他毫不相干的平民百姓。
所以我没有详写张居正一生中那些为人津津乐道的情节比如整顿官场比如惩办贪官比如他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再比如他也曾严辞拒收过贿赂制止过亲属的腐化行为在我看来这些情节并不重要。
只有当你知道他是一个正常人有正常的**有自己的小算盘有过犹豫和挣扎有过贪婪和污点你才能明白那个不顾一切顶住压力坚持改革的张居正到底有多么的伟大。
所有的英雄都是平凡的人。
千回百转千锤百炼矢志不改如此而已。
爱与恨的边缘
万历五年(1577)的夺情事件结束了张居正获得了彻底的胜利事实证明以眼前这些小喽罗的实力是动不了张大哥分毫的自打严嵩、徐阶、高拱这批高水平选手退役后江湖人才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1136]
张居正对此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所以他越有持无恐推行自己的政令谁不听话就灭了谁自从赶走高拱后内阁中只剩他一人为体现民主风格他又6续提拔几人入阁先是吕调阳然后是张四维马自强申时行当然了这几位仁兄虽然籍贯不同爱好不同高矮胖瘦长相各异但对于张居正而言他们是同一类人----跑腿的有着共同的优点----听话。
但后来的事实展证明对于这四个人他还是看走了眼至少看错了一个。
除了工作上独断专行外张居正还常常对人说这样一句话:我非相。
这句话看上去十分谦虚表明我张居正不是宰相。但很不幸的是这句谦虚的话还有下半句:乃摄也。
综合起来这就是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话:
我不是宰相而是摄政。
所谓摄政就是代替皇帝行使职权的人对张居正而言宰相已经是小儿科了只有摄政才够风光。一个平民竟然如此风光如果当年废除宰相的朱元璋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活过来。
但张居正明显是不怕诈尸的他受之无愧并在家里挂上了这样一副对联:
日月共明万国仰大明天子
丘山为岳四方仰太岳相公。
这幅对联用黄金打造十分气派但要换在以前这是个要人命的东西。因为所谓太岳就是张居正的字而众所周知对联的下半句要高于上半句如此一来张居正就比皇帝更牛了。
而牛人张居正非但没有拒收还堂而皇之地裱起来就差贴在门口当春联用了。
但一个人天下无敌太久老天爷也会不满的毕竟他老人家喜欢热闹于是在冥冥之中他给张居正找来了两个敌人一个是他的上级一个是他的下属。
张居正的上级就是皇帝。
说起这二位的关系实在是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综合说来这是一个由爱生恨的故事。
万历皇帝朱翊钧嘉靖四十二年(1563)出生是隆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这位仁兄运气很好六岁就立了太子四年后又死了爹直接当了皇帝比起他那位连个太子名分都没有提心吊胆当了三十多年王爷的爹来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而如果仔细分析他的履历你就会现这位被誉为明代第一懒人的皇帝实际上曾是一个无比聪明勤奋的人。
[1137]
万历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从小认字很早而且很懂事虽然不用他帮家里做饭打洗脚水但他也知道父亲死得早母亲一个人不容易要想维持住这个家就得靠张先生。
这是他的母亲告诉他的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对此深信不疑。
他和张先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父亲刚死的时候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十分危急的时刻万恶的高老头(高拱同志)欺负他年纪小他妈又是个寡妇准备把他的皇位夺走让他下岗走人关键时刻张先生出现了这位盖世英雄拯救了他们母子并赶走了邪恶的高老头在伟大的张先生的帮助下好人战胜了坏人世界再次恢复了和平。
这大概就是万历对张居正的第一印象而此后母亲的种种言行也加深了他对张先生的好感。
由于父亲死得早他的小学教育基本上是由张居正完成的这位辅大人可谓多才多艺除了处理政务外对他的学习也丝毫不放松闲来无事还编了一本书叫做《帝鉴图书》。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今天搞一个优秀少儿图书评选这本书绝对可以名列前茅在此书中张居正特意挑选了一百一十七个历史事件其中好事八十一件坏事三十六件每件事情都配有插图类似于小人书讲明白为什么好为什么坏相信只要不是白痴就一定能看得懂。
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张居正确实下了很大功夫他不但编了书还每天跑来给小皇帝讲故事指着书上的插图告诉万历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
万历的童年就是这样度过的对这个既帮自己干活又给自己讲故事的张先生他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甚至于每次张居正上朝时站在他的面前他都觉得过意不去:张先生站着我怎么好意思坐着?
问题在于皇帝没法站着上朝于是他给了张居正一个特殊待遇每到夏天热时张居正的身边就站着两人专门给他扇扇子;冬天冷时张居正的脚底下总有一块铺好的毡布(当然别人是没有的)当旁边的诸位同僚擦汗打哆嗦时张先生这里却是气定神闲搞得大家总仰天长叹:人和人就是不一样啊。
在万历看来张居正是一个类似父亲的人。
[1138]
而那位在一旁煽风点火引导万历的李贵妃(现在是太后了)对张居正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动机。
李太后是一个不寻常的女人她籍贯山西出身低微家里原来虽做过小生意也无非是混碗饭吃。幸好长得漂亮被皇帝选中还生了个儿子估计她从小经常逛集贸市场讨价还价社会经验丰富所以在宫中很会来事人缘也好这才开始达起来。但后来的事情展证明她的本性始终未曾变过----生意人。
从看到张居正的第一眼起李太后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极有利用价值的人不但能谋善断而且政务能力极强加上他的丈夫隆庆皇帝为人老实、胆小怕事不说还是个老病号哪天脚一蹬就咽了气那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虽说李太后精明强干也有一定的政治野心但她很清楚中国很广阔事情很复杂像收税、打仗、城管、救灾之类的事自己是搞不定的只能依靠大臣去办。换句话说她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从这一点看她比后来的那位慈大妈(慈禧)不知要强多少倍。
关于后宫参政问题的调研
这是个十分有趣的问题纵观整个明代什么事情都有太监专权大臣独裁可偏偏老婆(后宫)参政的问题并不多见什么女主当国垂帘听政压根就没有市场看上去很让人费解但只要略为分析就会现其实原因十分简单。
先介绍一下相关知识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女性参政折腾事的并不少见但折腾出好结果的却并不多见像慈禧这类的二杆子更是数不胜数讲到这里也请诸位女性同胞暂不要动手容俺说完。
女性在从政方面之所以比男性困难说到底是个生理结构问题政治问题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需要极大的理性但女性情感丰富很多事情上往往会跟着感觉走比如慈禧大妈开始知道光绪改革还比较支持但一听说改革要革自己就把人给废了这还在其次关键在于她明明知道大清国快完蛋了不改革不行只为了吐口恶气把维新派的那一套也给废了实在太不理智。
冲动是魔鬼这话一点不错。
[1139]
当年秦孝公的儿子恨透了商鞅等老爹一死就找来几匹马把他给分了(五马分尸学名车裂)但分尸归分尸商鞅的那一套他还是照着用一点不耽误相比而言慈大妈的档次实在差得太远。
到后来慈大妈因为洋人不准她废掉光绪且一直指手划脚一怒之下就去利用义和团把那一帮大师兄、二师兄都请到京城估计是戏看多了什么刀枪不入的鬼话都相信还公然向全世界列强宣战(早干嘛去了)也不派兵出国唯一的军事行动就是攻打各国使馆就那么高几层楼对方撑死也就上百人清兵围义和团围十天半个月打不进去等到人家一派兵又慌了赶紧撤除包围还往使馆里送西瓜被人赶到西边一路上吃尽了苦受尽了累回来却又十分大度表示愿意以举国之力结列强之欢心。
说起这位慈大妈真是一声叹息不知从何讲起国家被她搞得一团浆糊乱象丛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慈大妈感情太丰富不按常理出牌虽说工于心计也只能玩玩权谋整死几个亲王过过舒坦日子让她治国安邦那是没有指望的。
当然了成功的例子也是有的比如伟大的武则天女士那就真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一步一个脚印从宫女到皇后再到皇帝但凡敢挡路的全部干掉连儿子也不例外看似和慈禧没什么区别但她在历史上的名声比慈禧实在好得太多。
因为当慈禧看戏的时候武则天在看公文慈禧在吃几百道菜的时候武则天连晚饭都顾不上自执政以来她始终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松懈她很清楚作为一个政治家除了得到还必须付出。
所以慈禧只是个阴谋家而武则天是政治家阴谋家只能整人政治家除了整人外还要整国家。
而李太后就不同了她既不是阴谋家更不是政治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个维持家庭的家庭主妇。
历朝历代之所以老婆干政频繁出现说到底还是因为皇帝权力大用历史术语讲这叫后权源自皇权一旦皇帝死了儿子又小老婆想不掌权都不行。可在明代皇帝本人就没什么权隆庆皇帝干了五六年有一多半时间在挨骂想买点珠宝饰户部还不给钱过得非常之窝囊面对这种局面想把日子过下去也就只能依靠张居正了。
[114o]
而且张居正这个人除了工作出色外长得也帅当然这个帅的定义和今天不同在明代有一把大胡子是帅哥的第一特征(络腮胡子不算在当时那是土匪特征)最符合标准的是关公的那一种随风飘扬不但美观沾点墨水就能写字也很实用。张居正五官端正不说还有一把这样的胡子既有能力又有相貌李太后要不喜欢他那就真没天理了。
所以虽然这对母子的阅历和动机不同但有一点他们是一致的那就是张先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必须依靠他----至少目前是这样。
对这对孤儿寡母的心思张居正十分明白对李太后他礼敬有加给足面子毕竟这人也算自己的上级但对万历态度就完全不同了张先生似乎完全不把皇帝当干部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训就怎么训比爹还爹。
最骇人听闻的一件事情是在万历读书的时候生的那时万历正在读论语张居正站在一边听读到其中一句色勃如也的时候小朋友一时大意认了个白字把勃读成了34;背音。
这实在不是个大事可万历刚刚读完就听得身旁一声大吼:
这字应该读勃!
如果你今天在学校里读错字被人这么吼一句也会不高兴估计个把性格型的还会回一句:老子就爱读背你怎么着?
但当时的万历至高无上的皇帝大人却没有回嘴不但没有回嘴还吓得抖赶紧修正相信这句话他一辈子再也不会读错了。
在封建社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张居正的行为都是大逆不道拉出去剐一千遍都不过分连孩子他亲爹都没这么训过张先生竟敢如此放肆真是欺负朱重八不在了。
但张居正之所以有如此举动绝不是为了耍威风只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隐藏着一个梦想。
三十年前当他刚刚进入朝廷时坐在皇位上的是嘉靖这位极难伺候的仁兄让张先生吃尽了苦头前后躲闪左右逢迎历经千辛万苦才把他熬死。
接班的隆庆却是个完全相反的人什么事情都没主意也不管大事小事都得自己干。
虽说这样也不错但张居正知道自己总有一天是要死的摊上这么个皇帝出了事谁来给他擦屁股?
所以他希望培养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他希望经他之手成就一位千古明君。
万历你就是我的目标我将用毕生之心血去培养你我已不再年轻也终将死去但我坚信你的名字将和汉武帝、唐太宗并列千古传诵青史流芳。
如此则九泉之下亦当含笑。
本文网址:http://www.5518a.com/xs/9/9016/62583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5518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