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名动燕园

推荐阅读:大明流匪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从宠物店开始神秘复苏:红白双煞战锤:帝皇的渡鸦使者玄幻:诸天最强系统一人之下,小巫祝只想收集精灵我们末日玩家是这样的木叶:准备叛逃,系统来了精灵之草系为王

    燕京大学,美术社。</br>  陈骏站在桌前,面对着一张白纸,正在构思如何完成指导老师交代的作业。</br>  一点儿也不敢马虎,毕竟老师是吴冠钟。</br>  “陈骏!陈骏!”</br>  就在此时,同是西语系的王镪和于敏洪冒冒失失地闯了进来,手上拿着一本小册子。</br>  “你快看看这首诗!”</br>  王镪展开手抄本,字迹略显潦草。</br>  “又是朦胧诗吗?我看不懂,不想看。”</br>  陈骏毫无兴趣地摆摆手。</br>  “不是朦胧诗!”</br>  于敏洪扶了扶眼镜。</br>  “不是朦胧诗?那就是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诗对不对?”</br>  陈骏不感兴趣,“这些诗还不如朦胧诗,整天夸大自己的绝望,明明是大家都碰到的难事,非要说成只有自己遇上的大事。”</br>  “也不是这些丧气的诗,是一种新诗。”</br>  王镪激动道:“一种全新的诗歌风格!”</br>  “全新的风格,真的假的?”</br>  陈骏半信半疑地接过手抄本:“谁写的?”</br>  于敏洪兴奋道:“一个叫‘岩子’的诗人。”</br>  “我看看。”</br>  陈骏觉得稀奇,看向手抄本。</br>  “你好好看看,看完我们讨论一下,这首诗现在在学校里都传疯了,每天都有人在朗诵,在抄送,在研究,都把朦胧诗撂一边了。”</br>  王镪道:“岩子给我们这些写诗的新人找到了一条新路子,怎么形容这首诗呢……”</br>  “他已经不是好不好的问题,他真的是非常少见的那种!”于敏洪笑着看向陈骏。</br>  就见他两眼圆瞪,失神似的重复着一句:</br>  “我不去想是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诗与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br>  “………”</br>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br>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br>  查海升拿着刚刚刊印出来的《未名湖》,久久沉浸在诗歌当中,难以自拔。</br>  虽然《热爱生命》这首诗,这些天他已经听了无数遍,图书馆、操场、教室、宿舍、食堂,甚至在厕所里,也都能听到有人哼个一句半句的,但就是怎么听,也听不厌。</br>  “你比我们懂诗,伱觉得怎么样?”</br>  法律系的同学们齐刷刷地看向他。</br>  查海升道:“好啊!每次读这首诗,我都感觉心头暖洋洋,有一股火一样的力量。”</br>  “可这也能叫诗吗?”</br>  “没错,班里讨论了好几次,很多人觉得这根本不是诗,是一首像诗但不是诗的假诗!”</br>  “………”</br>  看着他们嗤之以鼻,查海升疑惑道:“你们为什么要说这首《热爱生命》是假诗?”</br>  “因为太口语化,没有深度和厚度。”</br>  “没有技巧的诗歌,怎么能称为艺术?”</br>  “根本没有朦胧诗那样的复杂、高深。”</br>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br>  “可是,有一点是朦胧诗给不了我,但是这首诗能给我的,那就是清晰的方向。”</br>  查海升露出灿烂的笑容,“看朦胧诗,我们总要自己破开迷雾,寻找方向,有时候,看不清,摸不着,就很迷茫,但《热爱生命》不一样,在理想、事业、爱情、人生上,直接给了我们看得见的方向,还给了前进的力量。”</br>  “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br>  “你知道我现在读这首诗,会想到什么吗?诗的远方是片大海,暴风雨一停,一轮太阳升了起来,生命啊,它就是璀璨如诗歌。”</br>  查海升双手举高,咧嘴发笑。</br>  既然他叫“岩子”,要不我干脆叫“海子”?</br>  …………</br>  这年头,整个社会的诗歌热潮高涨,也传染到燕大的校园里,涌现出许多的学生刊物。</br>  比如,中文系的《启明星》、西语系的《缪斯》、法律系的《晨钟》,就连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也办了本《西风·沉诵·太阳节》。</br>  然而,这些平日看似没有交集的刊物,全都不约而同地刊登了“岩子”的《热爱生命》。</br>  整个燕大校园里,也不再是朦胧诗一家独大,也有一批人,张口“诗与远方”,闭口“热爱生命”,还有的模仿着写出一堆诗。</br>  渐渐地,演变出了口语化跟朦胧化两种诗歌的方向,不少朦胧诗阵营的纷纷转投敌营。</br>  对《热爱生命》这种口语化的新诗风格,有喜欢的就有讨厌的,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br>  两极分化,相当严重。</br>  “最不是诗歌的东西,而‘岩子’这种不懂的门外汉在写,这完全是对诗歌的一种毒害。”</br>  “这是对整个诗歌智识层面的一种羞辱。”</br>  面对种种质疑和批评,苏雅拉上骆一鹤等《未名湖》的成员,火力全开,予以回击。</br>  争执不下,于是两边派人到当代文学研究所,同样也是《诗探索》的编辑部,来找谢缅评理。</br>

本文网址:http://www.5518a.com/xs/9/9660/64512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5518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